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氧化氯在水处理中对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明涛 《广东化工》2002,29(2):37-39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玫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以二氧化氮为消毒剂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四氯化碳及三氯甲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氮为消毒剂不会引起出厂水中四氯化碳及三氯甲烷的增加。对出厂水中总有机碳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给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臭氧氧化对可溶性有机物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目的在于对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类及考察,研究臭氧氧化影响四种溶解性有机物:1.可生物降解不可吸附;2.可生物降解可吸附;3.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4.不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NA&BDOC、B&ADOC、NB&ADOC、NRDOC)的因素及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不能同时去除四种溶解性有机物。而是影响它们所占比例.使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物增加,可吸附性有机物减少。根据实验结果可优选出后续生物活性炭净水效果的最佳的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实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强化混凝中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通过变化投加量和pH,考察各个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变化情况,了解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机理。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UV254的去除,但对DOC的去除效果较差。三氯化铁对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总去除率的至少50%为去除小分子质量有机物所贡献。降低pH能有效地促进各分子质量区间的DOC和UV254的去除,去除有机物的最佳pH为5.5。在最佳的pH下,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含磷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在磷初始浓度为50mg·L-1、吸附剂投加量20 g·L-1、pH值为4.5、吸附时间10h的条件下,磷去除率达93.15%.采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双常数模型,对吸附效果进行拟合分析.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不同混凝条件下测定混凝前后的藻类数目和叶绿素-a含量,并对混凝絮体进行了拍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混凝较常规混凝对去除藻类有较好效果,研制的PASS絮凝剂或配伍使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GA比单独投加硫酸铝和PAC可明显提高藻类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给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选择性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对珠江微污染水深度处理工艺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有机物含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对有机物去除有选择性规律,生物预处理和臭氧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和10 k~3 k有机物,而分子质量介于30 k~10 k和3 k~1 k有机物大幅度升高,总体去除率不高;给水常规工艺基本能将分子质量10 k以上有机物去除,但对小分子有机物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对分子质量介于3 k~1 k有机物去除明显,BAC能将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正在运行的生物预处理以及后续处理工艺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生物预处理的出水有机物变化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溶解在水中的缘故,生物预处理出水会出现有机物增加的现象,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对出水进行的分子质量分布测试表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会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生物预处理无法降低水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出水腐殖酸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当原水中存在Mn2+离子时,Mn2+的催化作用凸显,且在Mn2+投加量为0.75 mg/L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腐殖酸去除效果最佳;p H的升高和前置混凝沉淀均有利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给水处理的绿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壳聚糖在给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确定了壳聚糖絮凝处理给水的工艺条件 ,并对其使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壳聚糖去除水中铝的效果 ,突出使用聚糖替代给水处理中铝絮凝剂的优势 ,探索了一条给水处理的绿色工艺  相似文献   

10.
对长三角区域不同饮用水水源中可同化有机碳(AOC)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长江(镇江段)和钱塘江(杭州段)原水中AOC平均浓度分别为102μg/L和113μg/L.黄浦江上游原水中AOC浓度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88μg/L。三种不同原水中AOC均以能被P17细菌利用的有机物为主。主要包括大部分氨基酸、多种羧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芳香族等有机物,而能被NOX细菌利用的羧基酸在原水中只占一小部分。长江(镇江段)和钱塘江(杭州段)原水中AOC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9%和6.1%,黄浦江上游原水中AOC占DOC的平均比例为3.3%。长三角区域饮用水水源中AOC与DOC呈一定的正相关性.AOC/DOC与DOC呈一定的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乙醇胺生产中的氨水浓度对能耗有很大影响,需要对脱氨脱水工艺进行能量集成以降低能耗,同时乙醇胺又是热敏性物质,操作温度限制成为能量集成时要考虑的因素。本文实验研究了含水和不含水乙醇胺混合物的色号随温度、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160 ℃为脱氨脱水工艺的操作温度上限。在不同氨水浓度下,对未进行能量集成的能耗和各塔操作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氨水浓度达到45%时,脱氨塔底温度为160.2 ℃,已大于操作温度上限,需要改变脱氨操作才能满足温度限制。通过提高脱水塔操作压力,使其塔顶蒸汽为脱氨塔和真空脱水塔提供能量,针对不同氨水浓度,对3种热量集成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操作温度限制,不同氨水浓度的脱氨脱水工艺需要采取不同的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对碳化硅喷雾造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对浆料粘度及喷雾造粒粉体的失重、形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分子量的PEG对SiC均有一定的分散效果,但大分子的PEG由于分子量的缠绕作用使空间位阻效应降低。造粒粉的失重开嫂的温度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但最大失重温度区间基本一致。不同分子量PEG对喷雾造粒和粉体流动影响不大,但成形效果不如使用聚乙烯醇。  相似文献   

13.
分别测定了偏二甲肼中微量水在3A、4A、5A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同时考察了吸附过程对偏二甲肼、偏腙、二甲胺等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在3种分子筛上的吸附实验数据基本都适用2个吸附方程。相对而言,在3A、4A上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为吻合,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则显示Freundlich方程更适用些。吸附过程对偏二甲肼、偏腙、二甲胺等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尼龙6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尼龙 6试样相对分子质量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试样熔体为假塑性流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 ,非牛顿指数 (n)减小 ;熔体稠度 (K)增大 ;lgη~lg γ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增大 ;粘流活化能降低。且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表观粘度及熔融指数均有较好的对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给水处理工程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水处理工程中有机物的去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水处理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而且越来受重视,因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直接影响到给水处理的质量,在国内外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评述了给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的各种材料和方法。并对这一领域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许和 《天津化工》2004,18(2):26-28
本文用Tb=A·M B·M/(C M)作为经验公式,描述了直链烷烃等23类同系物的正常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趋势。在各种同系物所取范围之内,均取得满意的精度。利用本经验公式,估算同系物所取的范围之外的邻近化合物的正常沸点,外推结果的误差也不大。本经验公式也可作为同系物的其他物性与分子量关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粉末活性炭(PAC)和活性焦(AC)作为超滤(UF)前处理材料,考察了PAC-UF和AC-UF两种组合工艺对水中不同分子质量大小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并对两种吸附材料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PAC和AC均可有效吸附水中分子质量为1~10 k Da的有机物,并能有效缓解膜污染;AC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在再生水的深度处理中作为替代PAC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充水比对CASS工艺处理污染物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充水比分别为10%、20%、30%的情况下,选取进水参数差别不很大的10个循环周期对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ASS工艺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变化规律与理论相一致,即充水比越小,每个周期的进水量越小,负荷也就越小,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就越高;不同充水比对各污染物去除率和出水水质虽有影响,但无论采用何种充水比,仅针对本污水厂而言,出水总是能稳定达标,说明CASS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褐煤半焦-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半焦的加入量5 g/150 mL水时,CODCr浓度的去除率达60%;动态吸附表明,在进水CODCr浓度3 730 mg/L条件下,褐煤半焦的吸附容量可达133 mg CODCr/g焦;褐煤半焦吸附-生化工艺实验表明,在投焦量6.6 kg/200 L废水条件下,进水CODCr浓度4 100 mg/L时,平均出水CODCr浓度降为1 100 mg/L,经过生化后,平均出水CODCr浓度为27 mg/L。说明采用褐煤半焦吸附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褐煤半焦-生化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在半焦的加入量5 g/150 mL水时,CODCr浓度的去除率达60%;动态吸附表明,在进水CODCr浓度3 730 mg/L条件下,褐煤半焦的吸附容量可达133 mg CODCr/g焦;褐煤半焦吸附-生化工艺实验表明,在投焦量6.6 kg/200 L废水条件下,进水CODCr浓度4 100 mg/L时,平均出水CODCr浓度降为1 100 mg/L,经过生化后,平均出水CODCr浓度为27 mg/L。说明采用褐煤半焦吸附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