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铁炼钢属全国炼钢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全国化铁炼钢750万吨,其中:20个重点企业,地方钢厂705.33万吨;上海化铁炼钢362.3万吨,占全国的48.3%;天钢84万吨;唐钢90.7万吨;青岛、江西分别为32.7万吨和27.32万吨。全国化铁吨钢耗焦157.8kg(指入炉净焦),比1984年增加1.6kg。入炉的原料、燃料供应数量紧俏,质量差,同高炉热装铁水相比,条件较差。1985年全国炼钢化铁炉熔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1.化铁操作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冶金》2008,18(9):59-59
2008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于2008年7月30至3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冶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相关设备单位的306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暨第十二届炼钢学术会议于 6月 1 9~ 2 2日在上海宝钢召开。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主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到会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炼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殷瑞钰作了题为“整体优化流程 ,形成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炼钢—连铸技术”的主题报告 ,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艾宝俊致欢迎词。到会的领导还有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长仲增墉、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文秀及国家经贸委李忠娟等。来自全国 1 0 0多个单位的 40 0多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于2002年6月19~22日在宝钢召开,这是继2000年在马钢召开的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工作会议以后,由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又一次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的目的是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冶金工业“十五”规划;加快炼钢、连铸生产技术进步;全面提高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钢铁》2006,41(11):5-5
2006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1日至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相关设备厂商的60个单位的217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分会主办,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协办。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属学会炼钢学术委员会于1980年9月24~28日在武汉召开了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炼钢的科研、生产及高等院校等68个单位,共130人。炼钢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我国炼钢界  相似文献   

7.
《钢铁》1979,(4)
中国金属学会1979年炼钢学术会议于3月7日~1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有关钢厂、科研单位和院校等73个单位,共153人.会议征集了108篇学术论文.分为转炉、浇注、炉外精炼等六个方面,选出25篇沦文在大会上宣读.1978年11~12月间去英国考察和参加法国、西德国际学术会议的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炼钢科研和生产技术情况.在大会及专业小组会上对宜读的  相似文献   

8.
《钢铁》1983,(8)
1983年5月10~16日冶金部在首钢召开了全国氧气转炉炼钢会议。周传典副部长主持了开幕式。周部长指出,部党组十分重视我国转炉技术的发展并确定要召开这样一个专业性的经验交流总结会  相似文献   

9.
冶金部主持召开的《1993年全国炼钢——连铸工作会议》于1993年2月20~22日在上海举行。冶金部殷瑞钰副部长、部科技、生产、质量、计划、建设、外事、机动、政法、机关党委的负责人,机电部第二装备司的负责人,上海冶金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全国冶金企业、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冶金》2006,(7):40-40
2006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于2006年6月26日至28日在烟台东山宾馆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吴建常,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文秀教授,副秘书长苏天森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大钢铁集团公司的领导、科技工作者3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冶金工业局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召开的 2 0 0 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工作会议于2 0 0 0年 4月 1日至 3日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贯彻中央去年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交流炼钢连铸生产技术的经验 ;落实总量控制原则下 ,加速淘汰落后  相似文献   

12.
全国转炉炼钢提高质量经验交流会议,于6月18日至23日在青岛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冶金工业部和全国重工业工会联合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直属炼钢厂、各省市钢铁厂和国家计委、经委、科委、铁道部、国家计量局、北京钢铁学院、钢铁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代表四百余人。会议认为,从今年3月份在上海召开全国转炉炼钢会议以来,各地转炉钢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从全国情况来看,与平炉、电炉炼钢相比,转炉钢生产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在逐一解决中,因此这次会议没有对存  相似文献   

13.
林波 《钢铁》1959,(19)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把平炉炼钢生产技术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力争提前完成1200万吨钢的光荣任务,冶金工业部最近在鞍山召开了平炉炼钢生产技术会议。会议肯定了十年来平炉炼钢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巨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十年来平炉技术操作经验,制定了“多装、快炼、高温、长寿”的平炉技术操作方针,以达到“高产、优质、多种、低耗”的目的.到会代表一致认  相似文献   

14.
《钢铁》1982,(6)
中国金属学会和冶金工业部钢铁司联合召开的全国转炉炼钢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三月六日至十二日在柳州钢铁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重点钢铁企业、地方中小钢铁厂、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和管理部门共91个单位168名代表.会议总结交流了我国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经验,着重探讨了贯彻精料方针、改善技术装备、推行科学操作、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冶金部于7月20日—25日,在辽宁省金县召开了全国钢铁企业第四次节能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节能工作会议精神;检查近几年钢铁工业节能计划执行情况;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落实1985—1987年的三年节能计划;部署今后节能工作任务。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冶金厅(局)各企业主管节能工作的领导干部和节能部门负责人及部分设计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冶金》2010,(10):54-54
为了更好地交流总结各企业近两年来在炼钢、连铸生产技术方面取得成果、经验与问题,促进中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金属学会于2010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河北省首钢迁安会议中心成功召开“2010年全国炼钢一连铸生产技术会议”。会议得到了冶金界的高度重视,共有近280余名冶金科技工作者参会。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国的电炉炼钢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业生产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生产技术上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国电炉钢生产水平获得空前的提高。为了总结电炉炼钢生产大搞群众运动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经验,冶金工业部于6月6日至13日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电炉炼钢经验交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各电炉钢厂、省冶金局的党和行政的领导人员、炼钢工人和技术人员,有来自有关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和研究工作者,还有亲自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同学,共计约170余人。  相似文献   

18.
治金工业部与重工业工会于9月10—14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全国转炉炼钢节约生铁经验交流会议”,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各省市冶金局各重点企业及部份省市委生产委员会代表约200人。转炉的钢产量将占今年全部钢产量的32%,在今后的几个月中则将占40%以上,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今年上半年转炉钢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反右倾鼓干经运动开展后,转炉钢的日产水平更是突飞猛进。由于转炉钢产量的迅速增长,因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节约生铁,炼出更多的钢。降低转炉炼钢的生铁消耗,不仅是进一步降低转炉钢成本  相似文献   

19.
《钢铁》2000,35(5)
为了贯彻中央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精神 ,落实冶金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 ,国家冶金工业局和中国金属学会于 2 0 0 0年 4月 1~ 3日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炼钢连铸生产技术工作会议。来自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冶金工业局、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企业、科研院所近 1 2 0个单位的 30 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以“提高钢的质量 ,全面优化炼钢连铸生产技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题 ,总结交流近年来调整工艺装备结构和科技进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施“控制总量 ,调整结构 ,提高效益”,布署今明两年炼钢连铸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冶金》2000,(3):45-46
为了贯彻中央召开的技术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冶金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国家冶金工业局和中国金属学会于2000年4月1日至3日在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2000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提高钢的质量,全面优化炼钢连铸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题,总结交流近年来调整工艺装备结构和科技进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布署今明两年炼钢连铸生产结构调整的任务,提出改善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