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利用MSC Adams,MSC Nastran,MSC Fatigue软件联合仿真,模拟车身疲劳强度台架试验的7种试验工况,在没有实物样车的情况下对车身的疲劳强度进行预测分析,为车身的开发提供基于CAE的疲劳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4.
5.
汽车车身与模具虚拟设计仿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4,(Z1)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大国。汽车是“行走的文化”,它凝聚了广泛的现代文明和人类智慧。作为国家综合开发实力象征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车身开发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涵盖了多学科的当代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又是信息、电子、宇航等尖端技术转化为商品的理想载体。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新车型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能力。而汽车工业的车身制造技术更是现代制造技术在产品上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设计与制造手段的落后,以及外国公司长期垄断整个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造成我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身疲劳分析中静载法无法考虑结构动力学响应,瞬态分析法无法求解过长时间域的问题,将这2种方法与频域法进行比较,发现用频域法对大规模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疲劳分析相对容易,并能完全描述动力学响应过程.根据频域法进行振动疲劳分析的理论和计算过程,给出基于路谱频域的车身疲劳分析流程.基于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载荷谱的传递函数法求解某车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求解结果与疲劳试验结果比较一致.结果表明基于路谱频域的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在汽车结构疲劳计算中的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将循环迭代法应用于飞机虚拟拆装,研究飞机的拆装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循环迭代的虚拟拆装过程建模方法。结合飞机拆装过程动态循环的特性和虚拟人拆装行为并行相似的特点,建立虚拟人拆装行为参数化模型,规范虚拟人拆装行为的统一表达;在此基础上,分析虚拟人与部件的交互关系,构造虚拟人拆装行为、拆装次序、部件状态之间的迭代函数,建立虚拟拆装过程模型,实现虚拟人拆装行为的参数化描述和部件拆装过程的表达。以分布式虚拟维修训练平台中的集中故障显示接口组件拆装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和比对,结果表明,以虚拟人拆装行为变化表示的部件状态变化使部件的拆装更易于表达,拆装训练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9.
杨志岱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20,(9):260-263
虚拟试验场(VPG)是解决道路疲劳载荷数据采集(RLDA)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的应用面临着多路况仿真周期长、载荷结果处理繁杂、数据查找与提取不便等难点。为了提高车辆仿真优化效率,本文设计一种基于ADAMS的虚拟试验场自动化仿真系统。通过分析虚拟试验场的应用难点,介绍了该系统实现批量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的处理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任务监督和仿真管理,保证了鲁棒性。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场的多路况仿真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自行火炮从开始射击到弹丸出炮口全过程的协同仿真,建立了由内弹道计算模块、自行火炮动力学仿真模块和系统优化模块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火炮虚拟试验平台;同时,通过将虚拟体引入仿真模型,得到了以弹丸运动状态为目标函数的火炮系统优化模型.以某型火炮为例,获得了在相同射击条件下试验测试数据和平台仿真结果的对比曲线,以及弹炮间结构参数对弹丸角速度的优化结果.分析表明,虚拟试验平台能较真实地反映自行火炮的动态响应特性和弹丸的膛内运动规律,可用于分析火炮结构对射弹散布的影响,为弹炮耦合问题的研究及系统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采用组件技术研究开发了车身梁截面库系统,可对现有的车身截面形状进行采集、编辑和管理,可计算截面的结构性能参数,支持对截面的不同方式查询,支持截面形状优化,帮助车身设计者设计和确定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车身截面参数和形状。论文介绍了车身梁截面事例库的结构和功能,详细给出了截面参数计算和形状优化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通过截面形状优化提高车身结构性能的算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GPIB接口的虚拟仪器在接收机测试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虚拟仪器的特点详细分析了一个基于GPIB接口的虚拟仪器系统——接收机测试台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其软件设计,展示了虚拟仪器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和用户界面的软件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虚拟仪器的优势。最后对虚拟仪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现场电磁发射测试中有效滤除背景噪声,针对存在相关信号的环境中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失效的问题,提出基于压缩感知(CS)的虚拟暗室测试方法.通过CS理论获得受试设备的辐射信号和环境中其他干扰信号的来波方向,并采取最小方差无畸变波束形成算法进行波束形成,从而对干扰信号实现有效抑制.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存在相干信号的情况下,而且不受阵列结构限制,应用更加灵活.通过仿真验证:方法在保证受试设备特性不失真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干扰噪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