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时讯     
<正>国家食药监局再次强调禁售河豚10月24日,广东发生一起吃河豚鱼中毒事件,10人尝鲜吃河豚鱼,中毒后险些丧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重申,禁止食品经营者销售河豚。河豚有剧毒,中毒后最快可在10分钟内死亡。千斤有毒死甲鱼流入嗜辣省份广东中山一养殖户黄某在过去两年卖出了约800千克死甲鱼,经中间人销往四川、湖北等"嗜辣"省份,让辣味掩盖死甲鱼的臭味。10月21日,中山市第一市区检察院依法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1,(3):5-6
在江苏省的江阴市,有个古老的习俗,就是清明前后吃河豚鱼。江阴人说"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然而,一个比美味更加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河豚鱼身含剧毒。尽管食用河豚鱼中毒的事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有发生,但河豚鱼依旧是江阴人津津乐道的美味,这种"拼死吃河豚"的勇气,吸引着  相似文献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早就明令禁止,因食用河豚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消息也不时见诸报端,然而,却依然有很多人不惜冒险而追逐这个口腹之欲——“冒死吃河豚”。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拼死吃河豚”,说明河豚体内之毒汁,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可是在我国的邻国日本,河豚是他们的第一佳肴,他们非但自己大吃特吃,还装成罐头出口,可是多年来又未曾听说有人中毒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日本《名人丛书》“伊藤博文传”中,其中有一记载了这位一代名相与河豚的渊源。 明治维新是日本向外大肆扩张的时期,而伊藤博文是实行扩张政策的核心人物。当时,日本人非常喜欢  相似文献   

5.
云南人喜欢吃草乌,就像有人拼死吃河豚一样。草乌没有河豚的味美。却能祛病强身,有人趋之若骛,也时常听到有人中毒。  相似文献   

6.
陆军  严学明 《烹调知识》2010,(4X):10-14
四月的时节,正是河豚肥美的时刻,河豚肉美,美到古往今来众多食客"拼死吃河豚"的悲壮;河豚神秘,长期以来,河豚披上了"禁止食用"的外衣。"食与不食"成了河豚最具争论的问题。只是如此美味,怎能不食?只要懂得如何正确的去食而已。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河豚鱼,人们总是带着百感交集的情绪,"想吃又怕中毒"让一些吃货甚是纠结。近期,记者从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获悉,时隔26年,我国将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的生产经营。此举是否意味着可以正大光明吃河豚了呢?时隔26年后两种河豚解禁1990年,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禁止河豚流入市场。2010年,这一办法被废止。2016年4月13日,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开听证会,着重对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三部委拟联合发文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  相似文献   

8.
《美食》2017,(5)
<正>河豚,历来为"长江三鲜"之首,盛产于清明前后,味美且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己成为名贵佳肴。长江至江苏镇江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正是河豚群?生衍之地。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轼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这与民间曾有的"拼死吃河豚"一说大同小异。苏轼也写下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脍  相似文献   

9.
《美食》2021,(5)
正鮰鱼也被称为淮王鱼,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江鲜中与河豚、刀鱼齐名,而且鱼鳔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故有"没吃淮王鱼,不算吃过鱼"的说法。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写诗赞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诗中赞美鮰鱼肉质细嫩而无刺,兼有河豚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在从前,鮰鱼是宫廷特供,现如今也渐渐成为了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相似文献   

10.
201.高阳在日本品尝河豚,说河豚吃法有三:一用风干的河豚鳍泡日本清酒,酒味微腥,功能祛寒去湿;二用河豚肉与皮作"刺身";三连肉带骨再加白菜豆腐制作火锅。他觉得河豚火锅清腴味鲜,别有风味,但未见得能值得食客为之一死吧。 202.赵元任童年在江苏常州每逢除夕,家用一种极黏的甜点糖瓜祭灶,把它放在灶台顶端,要灶王爷吃  相似文献   

11.
常州特色菜     
《美食》2018,(5)
正由来说到鮰鱼,那鮰鱼的鲜美真是吊人胃口,它兼有河豚之美、鲥鱼之鲜。鮰鱼与刀鱼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最爱,在他们笔下会有许多文字;刀鱼的"清",鮰鱼的"浓",写来的"豪",品起来"爽"。苏东坡有诗云:"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把鮰鱼与河豚媲美,足见它的鲜美了。如果再将鮰鱼做成狮子头,就会发现相比鲜肉做成的鲜灵得多。古时候文人食客对品江鲜中的鮰鱼,也并非次次都是佐着桃花、吹着春风吃的。每逢吃鮰鱼的季节,当一个个  相似文献   

12.
吃河豚     
斯怡 《美食》2011,(3):M0001-M0001
记得学生时代学过苏轼的《春江花月夜》,却一直不知道这是一篇叙事诗,讲的是所谓"所谓拼死吃河豚"的事。这个年代的我们,对于吃河豚这件事情,不稀罕也不理解,认为太夸大。更何况养殖河豚已经泛滥到吃个大排档也能喝上一盅汤,所谓的超级神经毒素,没见识过,神马浮云而已。  相似文献   

13.
河豚中毒及其防治(综述)王健伟,罗雪云,计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河豚中毒是一种因食用有毒河豚而导致的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物质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另外还有脱水河豚毒素、脱氧河豚毒素、河豚酸等多种河豚毒...  相似文献   

14.
正"春潮迷雾出刀鱼",阳春三月,清明之前,超越会寻味之旅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寻找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鱼。鲥鱼,是一种产自长江的独特美食。因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鲥鱼定期入江河产卵,其他时间并不出现,因此得名。在长江江苏段,一般是"谷雨见鲥鱼",年年如斯准确无误。它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长江三鲜之首,无数老饕客的梦中佳肴。河豚鱼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以及"拼死吃河豚"  相似文献   

15.
易名 《美食》2009,(3):74-74
中国食用河豚历史悠久。早在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就已经在“搏死食河豚”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盛产河豚,“搏死食河豚”也在民间蔚然成风。不但吃河豚肉,还吃公河豚腹内的精巢,认为此物洁白丰腴,入口即化,美妙绝伦,文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道美味,联想到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美女西施,便将公河豚的精巢称之为“西施乳”。  相似文献   

16.
谈笑吃河豚     
李长声 《美食》2009,(3):75-75
在日本吃河豚,冬天才最是时候。 依稀记得鲁迅写过这样意思的话:生长在敢于吃河豚的地方的人应该不拘泥。然而,日本人是吃河豚的,凡事却拘泥得很。转而想,倘若吃河豚是一件需要拼死的事情,那就诚如鲁迅所言,非有点破字当头的胸襟不可,而日本人早已没有了想吃河豚又怕死的心理,坐在餐馆的垫子或椅子上食之泰然。用泰然的心态做事情,往往会循规蹈矩,烹饪用料精确到用杯量,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朋友圈内流传着一则17人因食用蘑菇不当而中毒去世的传言。文中指出,蘑菇不可和茄子、小米、大黄米等食物同吃,否则会产生毒素。那么,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蘑菇中毒?不要错怪了"食物相克"这则消息称:"医大已经死17人……大都是因蘑菇中毒所致……蘑菇不能和茄子一起吃,会中毒。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黄米也千万不可同吃,会产生一种毒素,医院治不好,后果很严重。"将蘑  相似文献   

18.
李文 《美食》2009,(3):15-15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河豚绝大多数都是养殖河豚,真正的野生河豚,几乎绝迹。一般人捕捞到野生河豚是舍不得吃的,要拿来做种豚。而一般消费者在酒店里吃到的几十元、上百元的河豚都是养殖的,野生的要上万元一条,谁能吃得起?”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朋友圈有一则传言,称蘑菇不可与小米、茄子、大黄米等食物同吃,否则会产生毒素。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该消息称:"医大已经死17人,大多都是因蘑菇中毒所致。蘑菇不能和茄子一起吃,会中毒。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黄米也千万不可同吃,会产生一种毒素,医院治不好,后果很严重。"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沿海一些地方的居民,因误食了河豚鱼屡有发生中毒死亡事件。 河豚鱼学名称为鲀鱼。广东又叫“(鱼廷)鲅鱼”、“鸡泡鱼”或“龟鱼”。唐朝名医陈藏器指出:“河豚肠及籽有大毒,入口烂舌,入腹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