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分析及优化——以苏州园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大、充实。当今的园林景观总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对于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不足,文章以苏州园林为例,笼统的介绍了园林的特点,具体分析了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指出了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足的原因。最后,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景观过程是风景园林学科长期以来不断研讨的重要议题。在此视角下,规划设计实践广泛关注场地的自然和人文过程,通过引导和利用其运转机制,发挥积极效益,保持过去与未来、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平衡。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景观过程在场地价值识别、自然力量引入和弹性应对未来3个方面的实施途径,并以成都世园会申办方案为例,在景观过程视角下探究如何将传统农耕智慧延续、世园盛会承载、绿色产业培育与城市发展过程相融合,最终营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低影响、可持续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划(2013年版)》,围绕"园林与景观设计"这一核心知识领域,以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终端式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建构了以"6个教学环节、4个项目载体"为框架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场地勘察与实地测绘、项目分析与场地解读、主题确立与案例研究、概念设计与表达、核心节点设计与表现、全流程独立设计"6个分环节专项训练,构建课程设计逻辑与训练环节,并探索该教学形式的特点和效益,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类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姜雪 《门窗》2020,(3):124-125
当前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艺术越来越被重视,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净化城市环境,满足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必须考虑到气候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因素,人为因素等。本文将对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研究,更好地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 设计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 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不同,应结合 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定 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 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 城市规划专业侧重竖向、管综等工程性与技 术性特点的基础上,一要强调场地分析方 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二要加强系统论为指 导的场地布局步骤与方法,三要结合该课程 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类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文斌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9):182-184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岳阳尚书坊规划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研究岳阳自身的地域环境如区位特点、尚书文化、自然资源等,基于中国古代山水骨架的塑造传统以及规划定位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地域特色景观挖掘与提炼,将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文化精神、历史传说、功能定位等融八设计方案中,营造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融合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7.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B07):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西方现代造园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风景园林建设中也出现了“万景一面”的问题,城市本土地域特征被忽视。而缺乏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是缺少灵魂和根基的,也缺乏其应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基于此,文章以利济文化公园为例,从地域特征、整体设计框架、项目具体设计、项目专项设计几方面出发进行了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基于地域特征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5)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快餐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围绕中国山水画讨论艺术自由的合理性,浅析中国艺术与伦理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探索,是以交叉学科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求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专业。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介绍社会调查课程和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地理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思路,"时间—主体—客体"的分析路径,以及"数据采集——模拟分析——方案制定——反馈评价"的训练步骤;最后总结出地理学背景的规划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地理基础、理性分析、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11.
汪建丁 《四川建材》2018,(3):177-178
在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加强风景园林建设,注重生态环境,大大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显得尤为重要,而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市代表性景观之一更是需要始终遵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开展一系列园林景观绿化活动基础上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性帮助,从而促使城市能够逐渐朝向可持续方向前进发展。本文以惠安县科山读书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充分凸显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仅供相关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Z1):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案例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孔令培 《中国园林》2006,22(8):17-2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不仅是传统园林的造园原则,而且也是现代造园最基本的原则和手法。“因借”理论基于对自然的理性思考,强调了借鉴自然的重要意义,在现代公园景观营建中于经济、生态和艺术均具有现实的意义。湛江市南桥公园景观的营建,充分利用了因地制宜,因势构景的手法,并注重施工中的再设计环节。因景生情、因物施巧,构建出朴实、野趣的自然风韵,体现出追求“天然之趣”的造园理念,并因此产生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对相关院校办学经验的调研、专业规范的要求、本院专业群的背景以及我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实践,对新名称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提出本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本专业的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新的使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1”为例,在分析国家战略下的学科发展新趋势、人才培养新目标两方面课程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产学研用多维融合”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课程实践新方向包括国家战略导向突破选题普适瓶颈、前沿热点问题激发研究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团队优势互补、重大建设项目推动产学研用联动4个方面。之后分别从产、学、研、用4个角度,总结出课程实践的具体策略包括课程选题时效性、前沿技术应用性、团队组织灵活性和教学实践创新性,并详细论述了4项反馈成果,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4,40(7):6-14
围绕风景园林美感的研究对象、个体与群体、文化 与科学、误区与症结、研究战略、如何创新突破等问题,以 “景”为主线,揭示风景园林美感成因与机制的流变性,构建 景境回路设计原理。分别从哲学、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 三方面展开,构建景的“人-境互动”模型,剖析景作为风景 园林美感的源头、成因、机制作用,揭示景的“人-境互动” 流变机制。为此,分析论述了景与园、与意境的关系,提出 “经”的概念。进一步阐明了建筑学非生命美学与风景园林生 命美学的根本差别及因偏离了基于生命美学的风景园林美学分 析评价的基本方向性误导,主张以风景园林的过程动态感受主 导风景园林美感评价,指出流变性这一风景园林美感美学的内 在属性,提出以“景流”作为评价风景园林美感的准则和标 准,并为风景园林美感流变理论奠定基础。具体成果如下: 1)提出了“风景园林美感流变理论”雏形;2)发展中国传统 八景理论,提出了主观、客观、主客观结合的“3类八景” 24位元素及其8条风景园林美感规划设计的流变线索;3)基于 美感流变理论,构建了由回路、景境、景阻、景势、景流组成 的“景境回路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7.
公园城市以传承与发扬地域历史文化为责任担当, 在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孟 兆祯院士生前全程指导的作品——成都蜀园的建设实践为例, 深入研究巴蜀文化与川西园林文化,明旨立意,以“中国风景 园林设计理法序列”为指导展开设计。蜀园因势利导绘山水, 因境安景始问名,布局有秩成章法,穷理尽微显文脉,达到艺 海妙谛的愿景,余韵可期。以此探索在当代公园城市建设背景 下中国优秀传统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诗、书、画”三位一体,千百年来形成 了自己独有的造园特征,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流传于 世,山水画的法则更成为造园的范式,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之 “美”。从中国文化生成的重要群体——“士”的特征出发, 论述了中国园林在特殊历史境遇的中国独有的山水画影响下, 从山水画到山水园的发展。以史据考证的方法,说明了中国园 林实质为山水园,并在中国山水画影响下生成、演进的历程。 印证了中国园林——山水园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家园,中 国传统园林与山水画相互促进、印证,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的无 穷魅力,傲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19.
陈烨 《中国园林》2015,(2):101-105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专业硕士培养,需要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风景园林建筑的专题教学是既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又具有风景园林学科本身特色的教学项目。社会需求中将建筑与景观一体考虑的要求与对设计人员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同比增长,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机遇也相互交织。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基于知识点的风景园林建筑教学框架,通过调研、分析、实践,进而形成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0.
董楠楠  归云斐 《园林》2013,(2):47-51
随着风景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的景观师培养与教育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也逐步由"设计技法"逐步转为"设计方法"。作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点之一,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入门教学课程——"景观规划设计1"就设定以"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交流与协调能力"五方面作为景观师综合培养能力的标准,并将"现场认知"贯穿于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