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段诗乐  林箐 《风景园林》2021,28(6):107-113
宁夏镇的明长城军事聚落奠定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城镇的发展基础.通过史料分析与实地踏勘,对宁夏镇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类、总体分布规律、选址类型及其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宁夏镇军事聚落具有镇、卫、所、堡4级层次,可分为中心聚落、沿边军堡和腹地屯堡3类;聚落总体分布受军事战略与屯田开发的影响,表现出分路与分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厘清中卫城在明长城西北四镇防御体系中的军事层级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明代中卫城的选址规律、空间布局及防御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归纳出明代西北四镇军事聚落防御性空间的营建特征.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年推行卫所制度,短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卫所屯堡聚落,贵州不少城镇的形成均来源于此。与都司一卫一千户所一百户所的军事层级相对应,因为驻扎军士数量、承担功能、所处位置的不同,各层级的聚落也形成了不同的形制。文章以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志材料以及实地调研踏勘,讨论明代卫所制度下贵州都司城-卫城-千户所城-(百户所)屯堡等各层级聚落的总体规模及大致布局。研究表明,各级卫所聚落在规模上呈现明显的层级缩减态势,各级聚落基本为方形城垣,其中的道路、官署、城门等也受层级影响。最后将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与北方长城沿线、东部海防沿线的卫所聚落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4.
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了1980年—2010年成都平原"林盘"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①乡村聚落空间总体上呈现小规模、无序化、集聚化的格局特征,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对农田、河流等生产要素的依存度较高,而现代聚...  相似文献   

5.
张根凤 《室内设计》2022,(3):140-146
宗山建筑聚落是旧西藏最主要的建 筑聚落形式,它几乎包含旧西藏所有的建筑 类型。宗山聚落历史悠久,它的形成与空间 形态反映了西藏城镇格局及发展,具有强烈 的地域色彩,是研究西藏城镇发展的绝佳切 入点。通过分析西藏宗山的原意,采用广 义宗山的概念,将宫殿建筑及狭义的县一级 行政单位宗山建筑归为宗堡式建筑一类,统 称为宗山建筑。从西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 件出发,对西藏宗山建筑聚落进行分期,归 纳分析了不同时期宗山聚落的代表性聚落、 功能及地位、营造特征、宗教特征。以日喀 则、江孜为例,分析了宗山聚落的功能性 质、选址布局、空间分布形态及城镇形成过 程,并对宗山聚落形成的城镇规划思想进行 了评析,以图全面客观地把握宗山聚落的总 体特征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城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和DepthMapX空间句法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地关系出发,探究在水环境影响下海防聚落的空间营建特征。【结果】发现梅花所城因形就势,居高而建,跨海避河;利用山势、街巷、建筑排涝;筑城设壕,砌筑石屋、石墙,层层防御;合理布设水井,保障梅花所城用水安全。【结论】明代海防聚落基于水环境进行选址与空间布局,建成符合当地防御和发展需求的聚落空间,营建策略兼具御洪、防潮、排涝以及御敌功能,可为海防聚落等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现代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炎松  陈牧  邵星 《华中建筑》2010,28(1):169-171
巴拉河流域是苗族"长裙苗"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分布着众多传统的苗族聚落。该文从这些聚落在流域中的分布、山水环境来认识聚落选址规律,并从聚落内部的单体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定位原则来认识单个聚落的布局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苗族聚落体系的整体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永帅  张中华 《风景园林》2023,30(8):103-110
[目的]为修正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地域性人居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需要准确识别其地域性人居景观特征。[方法]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窑洞聚落地方性知识的挖掘方法及路径,并以陕北地区32个传统窑洞聚落景观为例,对其选址布局、空间形态、院落布局、营建技艺和民俗文化中所蕴藏的地方性知识进行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结果]形成由2个门类、6个大类、27个中类、65个小类构成的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方性知识图谱。[结论]研究提出陕北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为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域性人居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在地性人居营建提供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秋  贾玲利 《城市建筑》2022,(17):180-184+19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需求。传统村镇聚落是风景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乡村文明发展程度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从传统的自然景观模式中探索村镇聚落景观布局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指导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的竹艺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竹艺村的村镇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特征。在梳理竹艺村选址、地理景观组合、道路系统、水系、建筑布局等方面现状的基础上,将其与传统方位布局中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传统方位布局空间模式对竹艺村的选址与自发性规划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2024,(2):40-45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欢 《华中建筑》2008,26(4):161-167
明代辽东镇防御体系实行都司卫所制,其中辽东都司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该文以辽阳镇城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史料阅读和现场调研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防御体系、城市建设、屯田之制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研究明代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城市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古城遗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城、卫所、堡寨等军事聚落分布格局体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运作机制,对其从军事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从军事聚落援军体系出发,通过史料查询、实地调研、数理分析等方法,梳理军事聚落兵力、分布、道路等因素,并运用 GIS 空间分析对相关要素进行空间落位,从而探索不同等级聚落兵力分布和援军效率,分析长城防御体系中军事聚落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聚落分布格局防御体系上表现为指挥有序的圈层结构;防御单元上表现为互为协防的网络结构;防御格局上表现为高效应援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翔凤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坤  李哲 《华中建筑》2005,23(1):150-153
陕西榆林地区是明朝长城九边十一镇中延绥镇所辖大部防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该地区39个军堡和附属烽燧、军寨以及长城沿线聚落。该文简要介绍延绥镇长城防御体系,主要探讨堡寨选址、布局、堡寨之间的关系以及堡寨与长城以及聚落变迁的关系,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比较,讨论军事防御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严  张玉坤  李哲 《新建筑》2011,(3):118-121
长城防御仅靠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并不能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其强大的防御能力有赖于长城沿线驻扎的上千个屯兵城,即军事聚落,这些军事聚落分布在八千多公里的明长城沿线,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所制度下军事聚落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个层次,各层次军事聚落又具有相应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子鹏  马晶琼 《华中建筑》2008,26(6):171-174
通过研究贵州安顺地区屯堡聚落在明朝卫所制度背号下的历史成因和由军事移民所产生的特殊社会形态,分析它的建筑空间组成、建筑类型、结构和构造等特点,并近一步探讨了屯堡建筑在本土化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建平 《华中建筑》2013,(10):142-146
安顺屯堡的前身,是明朝军屯时期按军事编制序列建立的各级军事组织.防御性与屯堡聚落选址和形态、民居单体形态密切相关,并影响了聚落与民居的发展状态.论文结合实地调研和方志梳理,从防御性角度分析了防御性与整体布局、聚落形态、民居单体演变的相互关系:屯堡区聚落建立之初即从选址、内部结构、单体形态等方面以防御为目的;单体住宅的“堡化”(即户自成堡)起到了关键作用,增加了聚落的防御层次,使聚落级防御延伸至单体;引入碉楼,使防御性由平面朝立体方向发展,强化了聚落的防御性.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陈华 《室内设计》2016,(2):46-51
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的永泰古城以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成为 明长城边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 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 代军事堡城。该文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和对 文史资料的整理,分析永泰古城选址、空间 布局,以及军事建筑、传统建筑、水利设施 等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色;明确永泰古城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文化遗产整 体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社区营造机制三个 角度探讨永泰古城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探索长城沿线军事寨堡文化遗产保护 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偏关是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关口,是明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古城是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城镇。偏关古城在地理环境及空间布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但在现实发展中遗址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突出,导致遗址本体遭到较严重的破坏。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保护方法和策略,目的为今后明长城沿线大量存在的军事聚落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