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时代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肩负着新的使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型硕士培养体系中的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1”为例,在分析国家战略下的学科发展新趋势、人才培养新目标两方面课程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产学研用多维融合”的新要求。进一步把握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课程实践新方向包括国家战略导向突破选题普适瓶颈、前沿热点问题激发研究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团队优势互补、重大建设项目推动产学研用联动4个方面。之后分别从产、学、研、用4个角度,总结出课程实践的具体策略包括课程选题时效性、前沿技术应用性、团队组织灵活性和教学实践创新性,并详细论述了4项反馈成果,以期为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方向指引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肩负 着新的时代责任与使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 挑战。在分析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社会进步需求及行业发展趋 势三方面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发展应当秉承的新理念。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 育“产学研融合”实践方向包括响应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项 目、响应人民需求、探索学科发展四大革新方面。最后从教学 培养机制、教学实践体系、教学团队组合、教学模式拓展和教 学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新时 代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发 展指引。  相似文献   

3.
吴尤  章明 《风景园林》2024,(3):51-59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eory)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指出城市建成环境再生范式的三大转变,即“场域”关系的视角转变、城市更新的路径转变、设计主体的身份转变。在实践上,依托从上海“一江一河”到全国“大江大河”的滨水空间营造、街区综合环境提升,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与景观化的大量实践,深化建成环境再生的“六维空间再生体系”。【结果】强化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的影响,包括空间营造的系统性知识、历史文脉的文化性知识、基础设施的复合性知识、场景节点的建构性知识、环境修复的生态性知识和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知识。【结论】倡导“大设计观”下多学科、多领域、多工种的设计跨界与融合,优化范式转变下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拓展路径,推动风景园林共同体为建成环境再生创造新价值、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张云路  李雄 《中国园林》2023,39(1):26-28
2022年9月在教育部新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风景园林学科转为专业学位,并将其专业学位类别上升到博士层次。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丰富和完善风景园林专业学科教育体系,高质量地培养出满足风景园林行业需求、富有实践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是时代所需和人民所向。以“要求-需求-追求”为线索,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未来发展要求、目标、方向进行探索,提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应呼应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调整要求、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人居绿色发展需求、实现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内涵式发展追求的三大核心内容,并希望通过“提高站位、问题导向、质量优先、响应变革、产教融合、制度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持续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培育有理想道德、有专业素养、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实践必然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校内实践基地是校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国内风景园林校内实践基地应用现状,总结国内高校实践教学的特点,针对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与问题,提出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策略,旨在为风景园林专业校内基地建设和实...  相似文献   

6.
口述史方法在风景园林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园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研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高校教育中,除了历史知识、文化内涵的传授、讲解外,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及当代"人"在历史与文化中的主动性亦是一个重要课题。"口述史"方法有别于传统历史建构及研究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解、认知、参与风景园林历史脉络的梳理及文化传承中的新可能。因此,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2项实践"口述工艺"及"广州市城市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为例,探讨口述史在专业教学操作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方法、应用范围以及与传统历史研习思路的差异。认为"口述史"的教学应用更多地以学生主导、以实践操作为主,推进学生多视角的历史认知、参与风景园林历史脉络的梳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推动风景园林历史教学改革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本文根据本校定位和新旧校区分段办学特点,突出农业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的综合性与实践的重要性,依托本校优势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教育,提高园林专业人才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造园组,其时云集了知名学者陈俊愉、余树勋、陈植(养材)、鲁涤非等老一辈园林学家.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我国新时期风景园林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工作者,在调研分析和总结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在传承办学历史积淀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将专业定位于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在根植于人类文化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形成概念、协调关系、规划设计、创造风景园林作品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构建了博专有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梯度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立足工科,借助建筑学院一级学科群资源,在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调整中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反思专业核心价值,明晰本科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突出专业教学核心线索,不断优化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探索基于“卓越景观师”培养的本科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黄邓楷  赖文波 《风景园林》2017,24(11):23-28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恶化和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的重要议题,风景园林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使得项目信息无损交换、建设成本降低及施工工期减短成为可能。文章基于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概念及发展现状的相关阐述,探索其在行业内的应用,并认为需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相关标准的制定、信息数据兼容、技术软件的专业化升级、景观要素数据库及相关技术开发团队的建立等方面推进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发展,以期为今后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是风景园林高等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概述了创新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具有探索性、综合性和主体性3个基本特点,设计过程可分为选址、提出规划理念、规划理念空间化3个阶段。指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并从阶段任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与方法3个层面,分别对选址阶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规划理念阶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规划设计理念空间化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探讨,以期拓展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针对现存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固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对外合作交流匮乏以及缺少矿业特色的创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科研团队、创新平台建设和资金投入等问题,开展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以通专结合、矿业特色鲜明为目标,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基于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主线,从矿业特色“一轴两翼”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智能云教学资源开发、多层面保障措施实施六方面探索培养具有宽厚通识教育基础与扎实矿业特色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矿业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工科的时代背景,通过全过程的感悟与训践教育理念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与时代特点的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着眼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探索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总体改革方案,构建以设计与动手能力为导向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与课程体系,结合地方高校现状实现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复合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际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针对彼时建筑学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知识割裂、知行脱节和平台建设的局限等问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建筑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做融创、通合一体”为理念,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育人平台三个方面的改革,系统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横向融通、纵向进阶的专业课程矩阵是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核心;由多维协同育人平台支撑的内外联通、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以设计课程为核心的集成化教学模式是达成教学理念的实施保障。十余年来学院教学改革实践已取得富有影响力的成效,坚定了学院继续探索建筑学高端人才培养路径的决心,以期为国际建筑教育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典例。  相似文献   

15.
张炜  杨梦琪  周昱杏 《风景园林》2019,26(S2):78-83
景观绩效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关注的热点。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倡导的景观绩效系列(LPS)研究,促使美国高校风景园林课程将景观绩效评估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分析和借鉴美国高校的景观绩效课程建设概况,为国内景观绩效评估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基于美国高校目前所开设的19门景观绩效系列课程,分析课程的设立目标、开设概况和关注的景观绩效类型,并从课程的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工具使用和项目实践4个方面,探讨其与景观绩效评估的结合情况。景观绩效系列课程教学特点体现在通过绩效价值评估项目成效,基于实践研究进行循证设计,以及绩效评估与参数化设计结合3个方面。课程尚存在的问题则反映在部分评估数据获取存在难度、评估指标和工具的应用限制,以及评估过程与项目设计结合不足。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相对比较落后,行业缺乏创新精神。为改变现状,应从风景园林教学的变革开始着手,摆脱单向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建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和"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加固研究性教学环境的支撑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我们应对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性教学进行评价反馈,建立恰当的对基本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防止研究性教学变味。  相似文献   

17.
刘晖 《中国园林》2021,37(1):17-21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