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中学历史课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基于中学历史课程、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分析,借力中学思想政治、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建构中学历史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其"形"是思想、科技、教育、文艺和习俗,"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结构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一味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想的进步和社会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构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以及教师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等方面知识也同样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不要墨守成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做到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文化智慧,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通过分析中学语文课堂环境,对中华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6)
<正>一、广东省肇庆市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意识有待提高中共十八大召开至今,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了要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教育。为贯彻相关的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笔者通过研读《纲要》,认为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有充分必要通过渗透性的灌输教育,在小学生中强化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这除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5)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博大精深,更是中华名族得以崛起的根基,其在国人的内心中扎根,进而对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对中华文化的培养和弘扬,有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优良传统和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作为小学的重要科目,在传统和的弘扬中具有重要的职责,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弘扬和培养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本文通过将爱国、敬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对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领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以及通过知情两种心理应的相互促进,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
人们常说:"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散文、诗歌、戏曲等内容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可作为弘扬关爱祖国、自律自强、尚礼守法、宽容豁达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到学生心中,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洗礼。针对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少数民族文化是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资源,发掘、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广西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背景下,利用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正>农村传统文化凝聚了农民智慧的精华,是民族多元化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智慧的精华,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蕴藏着深邃的民族精神内涵。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淳朴的民风、传统美德对修养学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沉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而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农村传统美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正>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华夏儿女智慧的精华,是世代相传并不断更新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蕴藏着深邃的民族精神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淳朴民风的汇集,其中传统美德对修养学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沉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而传统文化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美德教育,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人德共生"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高校立德树人相融合,有利于汲取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立德树人实践中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传统道德文化素养,开设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课程,营造充盈的传统道德文化传播氛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Z1)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专业认同优势,紧紧依靠"阵地+活动"的模式,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为中医药青年人才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6)
中华经典诗、词、美文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承下来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弃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1)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及海洋权益等方面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5)
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使命,是关系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涵养民族精神和归属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实践中来,秉承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扬弃原则",融入到当下社会实践的"超越原则",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原则"和融汇创新兼容并蓄的"创新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理论,从理论上的认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对高校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4):54-55
对罪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延续中华传统美德的客观需要和罪犯转为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政策要求、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有力手段。所以,加强对罪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改造的契合点,坚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选择科学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运用有效生动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来改造罪犯、完善罪犯人格、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8)
中国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文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语文核心素养的第四条就是"文化传承与理解",也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诗文的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高考卷中古诗文占四十多分,"得语文者得天下,让孩子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已经是国家学校家庭所有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0)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灿烂多姿,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瑰宝。是中国古代先贤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力量。在教育领域内,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进程,提升学生传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2):125-126
社会责任素养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中各学科课程的共同指向,还是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传播生物进化思想和科学的自然观,认同生态文明思想、健康中国理念等。高中生物学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培育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形成并传播生物进化思想和科学自然观,形成生态文明思想和健康中国理念,并以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分析社会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3)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开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时,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凝练出"仁、爱、精、诚"的专业精神,在高职护生中通过构建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开展学生活动,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对高职护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既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又发轫了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人民军队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重要源流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报国情操、自强不息精神、民本意识、艰苦奋斗品质、舍生取义情怀是建军精神形成的深厚土壤。同时,建军精神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间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弘扬伟大的建军精神,对于现阶段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