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从1911年发现超导现象至今,新型超导材料不断涌现。随着临界温度及内部磁通钉扎性能不断提升,实用型超导磁悬浮技术成为可能。首先介绍了当前主要的磁悬浮交通模式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常导电磁悬浮(EMS,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低温超导电动磁悬浮(LTS EDS,Low-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及高温超导磁悬浮(HTS Maglev,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Levitation)。其次,针对高温超导磁悬浮,重点阐述了其自稳定悬浮原理、发展历程以及相关实验样车研究现状。2014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将高温超导磁悬浮与真空管道相结合,成功搭建了新一代的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Super-Maglev",以期探讨高温超导磁悬浮未来可能的交通模式与技术定位等问题。最后,总结了高温超导磁悬浮相比于其他磁悬浮模式的优势,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能的轨道交通应用速度等级。  相似文献   

3.
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家素 《高技术通讯》2000,10(10):56-58,55
介绍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液氮低温容器,永磁体轨道,数据采集和处理,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四部分,采用了能放量高温超导体块材的薄底液氮低温容器(杜瓦容器),解决了将高温超导体块材置于永久磁体之上的磁悬浮测量问题,能实时检测多块或单块高温超导体块材的各种高温超导磁悬浮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温超导悬浮轴承是由充分冷却处于超导态的高温超导体(HTS)及附近的永久磁铁组成.块状HTS中的磁通钉扎力使旋转的永久磁铁保持在平衡位置上,在旋转的永久磁铁与HTS之间没有直接的实际接触,这种非接触轴承的一个明显优点是无摩擦无磨损,因此可长期工作;另一个更为重大的优点是轴承的损耗非常低,因此运行时发热很小,使维持轴承旋转所需的能量相对很低.与目前的主动磁性轴承相比,HTS悬浮轴承是无需主动电子控制的被动方式,为此也可节省电力消耗,减少了会失效的复杂部件,使其变得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高科技事业的飞跃发展,传统的滚动轴承,油轴承及至气体轴承的透平机械已不能适应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靠地运行,而本文简要地介绍新设计研制成功的磁轴承透平机的主要性能及其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前景。  相似文献   

7.
过磷酸钙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过磷酸钙行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在磷肥产量和产品结构中,过磷酸钙地位依然显著,过磷酸钙对磷肥工业的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过磷酸钙的发展现状、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龙亚文  谢振宇  徐欣   《振动与冲击》2013,32(23):115-120
研究了磁悬浮轴承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控制。建立了五自由度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根据转子在固有频率处的振幅选择加权函数的方法,采用混合灵敏度H控制策略设计鲁棒控制器,利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系高速旋转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H控制器控制下,系统能稳定悬浮,并平稳越过前二阶临界转速,具有较强的鲁棒稳定性和抑制转子振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高温超导带材制备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超导输电技术研究开发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开展了高温超导电缆的研究,进行了多组关于高温超导电缆的研制及示范运行等工作。2000年以来,关于高温超导电缆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交流输电电缆上~([1]),电缆的主体绝缘也主要为冷绝缘的形式。目前,高温超导电缆已基本完成实验室验证阶段,逐步开始  相似文献   

10.
闫旭  金超武  熊峰  周衡  董岳 《测试技术学报》2020,34(1):68-73,76
为了准确计算主动式磁悬浮轴承的铁损值,首先采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对在交变磁通条件下的径向磁悬浮轴承的铁损耗进行计算与分析,探究了铁损耗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揭示了铁损耗、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随频率及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实验获取了定转子铁芯所用硅钢片的损耗特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各项损耗系数并分析得到损耗系数随频率的分布规律.最后将实验结果和经典的Bertotti铁损分离理论相结合对磁悬浮轴承铁损耗进行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法对磁悬浮轴承铁损规律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磁悬浮轴承损耗问题的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造船业的崛起是属于世界造船业领先国家演变,及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过程,经济数据显示与韩日差距逐渐缩小,但现实却并不如数字乐观。笔者试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来浅析我国造船业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船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铝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氧化铝纤维属于高性能无机纤维,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Al2O3),其它微量成分有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硼(B2O3)、氧化锆(ZrO2)、氧化镁(MgO)等金属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传感器冗余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建立了基于ADAMS和MATLAB的系统五自由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联合仿真,分析了系统运行过程中传感器位置的改变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编写了基于TMS320F28335 DSP的不完全微分PID和模糊PID控制程序,设计了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通过人为切断某一传感器的方式在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转子运行过程中,某一传感器失效后,系统仍能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4.
高温超导变压器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低温超导变压器采用液氦作冷却介质相比,高温超导变压器由于采用了成本低近两个数量级的液氮作冷却介质,使得高温超导变压器在冷却方面具有比低温超导变压器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与常规变压器相比,高温超导变压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无火灾隐患和不污染环境等诸多优点,环保和节能是当前人们追求的两大目标,高温超导变压器所具有的优点正符合这两大目标,因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述了高温超导变压器的优点,研究概况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中由于轴颈铁损集中而出现的热弯曲振动现象,根据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总结出热弯曲振动的变化规律,并利用Bertotti铁损分离模型得到转子轴颈处的铁损耗,以铁损耗作为热源,结合磁悬浮轴承的支承特性,建立转子热-结构耦合振动方程,求解得到热弯曲振动响应.同时,为了研究转子工作时热弯曲振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LMS算法的磁悬浮轴承系统振动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磁悬浮轴承转子高速旋转时会对系统产生周期性不平衡激振力响应,此响应会降低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以及限制转子速度的提高等.针对此响应对系统的影响,首先,从轴承转子机械特性及系统控制过程分析系统周期性力产生的原因;其次,以振动在系统控制过程中体现的正弦形式信号为处理对象,采用最小均方差(LMS)算法与数字PID联合控制的方法实现滤波补偿;然后,通过分析定步长LMS算法与PID参数及被处理信号的频率的相互影响,提出了一种依据转子位移信号频率变化而实时变频切换补偿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实验台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轴承转速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状态反馈法,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在原点附近,可近似的将受控系统分解为两个渐近稳定的子系统之和。借助数值仿真对转子受控前后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以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发现,提出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案不但能控制转子的周期运动,而且对该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也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状态反馈法,对磁悬浮轴承 - 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在原点附近,可近似地将受控系统分解为两个渐近稳定的子系统之和。借助数值仿真对转子受控前后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以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发现,提出的状态反馈控制方案不但能控制转子的周期运动,而且对该系统的概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也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1概述玄武岩纤维,是天然火山岩在高温熔融流体化后经贵金属(如铂铑合金)漏板高速连续拉丝而成,其主要优异的物化性质如表1所示。高性能纤维物化性能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玄武岩纤维具有优异的耐温性、单丝力学强度、弹性模量、密度、蠕变断裂应力、化学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耐腐蚀性优于普通玻璃纤维,力学性能指标也优于普通玻璃纤维约30%,蠕变率则约为芳纶纤维的1/4,工艺能耗约为碳纤维的1/16。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网的负荷快速增长,区域电网的互联逐步形成。加之全球环境恶化、传统能源紧缺和新能源并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有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智能电网”这一概念被人们提出。本文介绍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点,并立足于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