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嘉燕  杨云峰  汪辉 《园林》2022,(2):40-48
环秀山庄因戈裕良叠山而带动学界对其假山的大量研究,而植景作为串联园中建筑、假山、水体的重要景观元素被忽略.研究以空间形态学视角结合史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分析18-21世纪环秀山庄植物配置、理法及构景演变.山庄植物历经生老病枯、花木改植后其造景功能、品赏方式、赏景季节也发生改变,多数新栽花木被移至枯损植物原生处,补植时虽考虑...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汇进行分析,参考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著作,并结合传统造园文化,研究《园冶》植景设计理法。全书以植景贯穿始末,共论及26种园林植物。《园冶》植景设计倡导贵宜、尚和、求变、显境之理法,注重因地制宜、整体关系、丰富变化和意境表达。通过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巧妙搭配,遵循虚实相生、一法多式、因借无由的植景设计手法,最终实现园林生境、画境与意境的营造与和谐统一。该书园林植景设计理法对于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武汉市张公堤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认知的生命、美学、空间、文化4种特质,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生态效益、美学价值、空间适宜性、文化效益4个因子为准则层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植景评价。旨在为绿地植景建成后评价以及植景设计提供设计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选取的20个样方中,Ⅰ级植景样方占10%,Ⅱ级占40%,Ⅲ级占50%,无Ⅳ级。其中,大部分样方在生态效益、空间适宜性上都符合基本的要求,而科普教育设施的匮乏,立意阐述的缺失,植景与文化遗址之间联系不足是拖累整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药圃是苏州艺圃之前身,为明代文震孟的私家园林,既有研究尚未对药圃造园意匠进行系统化分析。基于对现存史料的深入挖掘,以文献分析法结合园林图像对药圃的园林要素进行详细考述,论证《长物志》对药圃营建活动的指导意义,从山水格局、建筑形制、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对药圃旧貌进行进一步推想复原,阐释其造园意匠的传承及演变与江南园林发展历史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药圃是苏州艺圃之前身,为明代文震孟的私家园林,既有研究尚未对药圃造园意匠进行系统化分析。基于对现存史料的深入挖掘,以文献分析法结合园林图像对药圃的园林要素进行详细考述,论证《长物志》对药圃营建活动的指导意义,从山水格局、建筑形制、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对药圃旧貌进行进一步推想复原,阐释其造园意匠的传承及演变与江南园林发展历史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云嘉燕  王浩 《风景园林》2022,29(5):130-134
作为园史研究的新热点,现有探讨侧重解析或真实或虚构的园林女性空间,未能揭示两者异同。清初女性倪仁吉设计的实存香草园与假想宫庭园让对照真幻女性在场园林成为可能。基于镜像理论比较两园园居空间、植景技法、造园观,发现香草园活动空间安排自由,宫庭园活动空间较遮蔽;香草园承袭士人植景技法并创新于配色,宫庭园兼容士商皆推崇的植景技法;香草园基于女性视角营造,宫庭园以男性视角建构。镜像映照出女性视角下的园林观,将其嵌入清初社会后折射出男性视角下的营造观,终以双重性别意识形态呈现出被清初程式化建构掩盖的多元女性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7.
艺圃是一座小型的江南私家园林,除了在造园以及建筑等方面具有特色外,艺圃的假山也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文章分类阐述了艺圃假山的用石、布局营造及山水、建筑与植物,以深度挖掘艺圃假山研究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古徽州传统私家园林为例,结合园记文献,归纳探析传统乡村园林的植景营造意匠。首先,结合古徽州园林的发展历程,选取15座较为代表性的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园记为主,对园林中主要植物种类进行考证;其次,对植物种植方式和植景类型展开论述,包括“桑竹成林,桃梅隐境”的林景意向,“方草连天,心目具豁”的田景意向,“翠粲布写,余鱼同嬉”的沼景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园林由画境、声境和心境构成的植景意境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9.
"村庄地"作为《园冶·相地》中列举的6类造园用地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特征。选择明代江南颇有声望的"村庄地"园林——东庄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传统的"村庄地"园林植景营造意匠进行解析。首先,对东庄的造园环境进行考证,结合园记及历代苏州城图,大致推断出东庄"溪环水绕,林田相依"的空间布局特征。其次,结合吴宽及其好友对东庄记述及沈周《东庄图册》中的园景图可以看出,具有耕隐理想的文人于田野乡畴理园治园,追求自然淳朴、雅致清新的植景审美意趣,在园中因地制宜地营造了"桑竹成林,稻畦如方"的林田植景,以及"荷田苇荡,竹溪菱濠"的水田植景。  相似文献   

10.
王银群 《广东建材》2010,26(6):251-253
从中国古代和现代造园理论上看,关于植物配置课题是比较复杂的。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树林、树丛等只是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形式,要如何达到植物配置的更高水平,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园林配置艺术传统基础上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林源 《建筑师》2013,(6):92-98
苏州艺圃创建于明末。清代初年发展至盛期,以后屡经变迁,迄今虽已四百五十余年。仍保持了以方池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与池、山、园、宅的结构关系。清初山水画大师王石谷作有《艺圃图》,著名古文家汪琬写有“艺圃二记”。图、记,与今天的艺圃,共同向我们呈现了这座古代园林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5):124-129
画意追求是明清园林叠山的重要倾向,并且影响了叠山实践。以山水画中的皴法为切入点,在结合相关的造园和画论史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明清园林叠山与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明清园林叠山对于皴法的借鉴和山水画皴法的总结联系密切,由于受到绘画上复古求源的社会文艺思潮影响,叠山有了对历代各种皴法借鉴的可能,这在明清以前较为少见;2)借鉴皴法成为画意叠山实践的重要方法,以致在叠山的每个重要环节均出现了以皴法为指导的具体叠山理法;3)明清时期在对山水画和叠山的品评上也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是否拥有皴法画意是叠山作品重要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对于叠山和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为当代叠山实践中利用传统山水画皴法提供参考,同时对进一步发掘明清画意叠山的价值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玉英 《中国园林》2020,36(12):112-116
"园外园"一期两山片区处于皇家园林群中,其田园景观的营造既要有皇家——御苑的特征,更要体现农耕文化的田园意趣。全园种植设计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参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常用植物,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桧柏(Sabina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杏(Prunus vulgaris)、水稻(Oryza sativa)等,来营造御苑、田园景观。御苑的体现主要通过主题景观如"幽林晚钟""御道夕峰"等,配植如高杆型油松、蜡梅等观赏价值高且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以景达意"。农耕文化区,以大面积的稻田景观突出主题,结合乡土植物的自然配植,体现田园景观的生境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独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文章从网师园和艺圃造园的各个方面的比较入手.阐述苏州园林的空间组织方法。  相似文献   

15.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戴文翼  顾凯 《中国园林》2021,37(4):139-144
弇山园是晚明的江南名园,以山景营造为重要特点。该园的主体建设延亘数年,3座不同时期营建的假山具有各异的叠山意象,分别可概括为壶中天地、山水再现和天然意趣,此三者均为园林叠山的重要主题。旨在通过对"三弇"的分析,揭示出此3种叠山意象在晚明江南园林中是如何借由具体营造实现的,这些意象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发端、延续和变迁的,从而在传统叠山的意象与营造两者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17.
邹晖 《风景园林》2022,29(4):134-139
18世纪后期,清高宗乾隆帝在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北侧建造狮子林和西洋楼两处园林。他的狮子林仿建了以假山迷宫闻名的苏州名园狮子林,而西洋楼包含着一个巴洛克式迷宫与错觉透视的戏台。通过对元代至清代有关2个狮子林园的诗词和园记的现象学感知分析与历史诠释学解读,揭示了苏州狮子林园从元代的禅宗空间到明代的幻境,再到清代的沉醉迷宫的美学变迁,以及其对当代精神空间塑造的历史启迪与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拙政园、留园、沧浪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空间组成的特点,初步探讨了现代园林绿地中应用植物配置营造不同景观空间的方法,从而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9.
实地考察位于浙江义乌大元村由晚明清初士绅阶层女性倪仁吉营造的香草园遗址,并结合史料复原其景观原貌及示意平面,发现香草园意匠虽与明清江南士人园林有相似性,但倪仁吉可以自由出入中门,园内主体建筑以她女性化特质强烈的号"凝香"命名,体现出女性对园林空间的主导意识;多用男性士人视野下颇具女性特征的花木造景,植物配色较明清男性在园林中为女性营造的女性空间更多彩,造景植物的选择因她所属士绅阶层而在品赏及情感表达层面有别于平民阶层女性;她的园居生活兼具男性士人情致与女性趣味,具有代表士绅阶层女性园林活动的典型性,且依据园居类型的不同选择或开敞或隐蔽的活动空间,与多被安置在男性所造园林边缘区域内的女性活动空间的遮蔽性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