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制取连续纳米纤维纱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液体的表面收集静电纺纳米纤维,然后将其卷绕到旋转的滚筒上即可得到连续的纱线。用此法将原料尼龙6/66纺制成直径为500nm以下的纤维构成的纱线,并分析了该纱线和纤维的外观形态、结晶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等。研究发现,纱线是由平行排列的纳米级纤维组成的连续、均匀的纤维束,其表面有少量毛羽;纤维具有一定的结晶度,其晶体结构属于α晶型;初纺的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大的伸长,经拉伸定型后,纱线的强度提高,伸长降低;该方法的最大产量为285m/h。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La(AA)3/TPU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丙烯酸镧(La(AA)3)和热交联处理对热塑性聚氨酯(TPU)电纺膜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La(AA)3使TPU电纺膜纤维粗细均匀,并提高了电纺膜的力学性能.以DCP为交联剂并经过100℃热交联处理得到的La(AA)3/TPU电纺膜,其断裂伸长率最高可达302%,拉伸强度达到10.74 MPa,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通过电镜试验对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采用YG001型电子式纤维强力仪测试分析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和涤纶的力学性能,包括单纤维一次拉伸、纤维定伸长弹性、纤维应力松弛等。研究分析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柔软性和较好的弹性回复性;应力松弛实验表明,在相同拉伸率条件下,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应力松弛速率比涤纶快,松弛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国产和东洋纺引进生产线涤纶短纤维在后加工过程中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工艺条件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东洋纺引进生产线相比,国产生产线涤纶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国产生产线二道牵伸温度和紧张热定型温度低,致使纤维的结晶度太低,从而影响纤维的质量.研究认为,在生产实际中合理、准确地控制牵伸和紧张热定型温度,是提高国产线涤纶纤维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以月桂酸和硬脂酸二元低共熔物(LA-SA)为固-液相变材料,聚丙烯腈(PAN)为基体的超细纤维。研究最佳静电纺PAN纤维的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溶液中不同LA-SA含量对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影响。确定最佳静电纺PAN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纺丝电压15KV,接收距离20cm,纺丝液流速1ml/h)。SEM观察表明:随LA-SA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当复合纤维中LA-SA含量较高时,纤维表面变得不光滑,并呈现褶皱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间位型芳纶/N,N-二甲基乙酰胺(PMIA/DMAC)为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PMIA纳米纤维膜,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探讨了电纺工艺对PMIA纳米纤维形态的影响,并通过SEM图像及直径分布获得了电纺PMIA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纺丝液质量分数14%,电压25 kV,进液速率0.2 mL/h,接收距离16 cm.采用红外、TG测试手段表征了PMIA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PMIA纳米纤维膜的玻璃化转变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和431℃,具有着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蓄热调温纤维的纺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正十九烷和正二十烷以及正十八烷微胶囊为原料,采用熔融复合和溶液纺丝工艺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质量分数20%以上的蓄热调温纤维,观察其可纺性,测试纤维的结构并研究纺丝工艺对其相变性能、热效率、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相变材料微胶囊和聚丙烯腈一偏氯乙烯共聚物混合后进行溶液纺丝制成的腈氯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热效率和热稳定性最高,但物理力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探讨纺丝温度和电纺液浓度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及热处理对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FE-SEM、FT-IR、TG和XRD对不同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单轴力学拉伸仪对电纺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纺丝温度为(65±3)℃,电纺液质量分数为18%时,所得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形貌较好;一定程度的高温热处理有利于聚酰亚胺纤维结晶结构的完善,当热处理温度为150℃时,纳米纤维膜的最大拉伸应力和最大拉伸应变较高,分别为17.6MPa和76.0%。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藻纤维在传统环锭纺纱机上成纱性能差的缺点,采用DREF-Ⅲ摩擦纺纱机,开发出以海藻纤维为主要包覆纤维、棉纱为芯纱的摩擦纺海藻纤维包芯纱,并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纺纱速度、摩擦辊转速以及芯纱比例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确定摩擦纺海藻纤维包芯纱的最优纺纱工艺.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芯纱比和摩擦比,降低纺纱速度,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纺中特纱时最优纺纱工艺参数为芯纱比例50%,纺纱速度100m/min,摩擦辊转速4 000 r/min,摩擦比控制在4~5.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纳米级纤维毡的纺制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静电纺丝是制备超细纤维和纳米纤维的新方法。静电纺丝能纺制直径在几十纳米至几微米之间的纤维并使其形成无纺布状的纤维毡。本实验在研制静电纺丝装置的基础上,以水溶性高聚物聚乙烯醇水溶液为纺丝液,制得直径在100nm~600nm的纤维。通过调节电压、纺丝液浓度及喷丝口与接收屏之间的距离等工艺参数得到不同粗细的纳米级纤维毡,研究了静电纺丝过程和工艺参数与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纺得稳定的和粗细均匀的纳米级纤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种不同的热定型方式(热管法和热辊法)对涤纶细特丝的超分子结构和染色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热管法和热辊法纺制的涤纶细特丝,前者的初始模量、玻璃化温度都低于后者,且手感柔软;ForonRD系列染料适合涤纶细特丝的染色.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碳粉末和LiCl粉末分别加入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采用滚筒接收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定向排列分布的超细纤维。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纤维内部结构,采用KE孓G1拉伸仪测试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发现:添加剂的加入会改善纤维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但都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力;随着活性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加,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变差;而LiCl加入后提高了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排列程度,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含量为0.6%时,纤维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3.
液晶共聚酯酰胺和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同的共混方式——溶液共沉淀法和机械共混法将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PE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EA/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A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在实验剪切范围内,共混物的流变曲线由低剪切速率下的切力变稀区和表观粘度基本恒定的准牛顿区组成,且溶液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相对较高,准牛顿区不明显.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对共混组成的依赖性表现出负偏差行为,当PEA为10%时,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结构与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7 dtex和1.33 dtex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与1.67 dtex和1.33 dtex普通涤纶纤维利用X射线能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上述4种涤纶纤维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中的抗菌剂为含有纳米银的磷酸盐型,其均匀分布于纤维的表面与内部;抗菌剂只是单纯的镶嵌于纤维中,其并没有影响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并没有受较大影响,但比电阻升高5个数量级,明显减小,抗静电性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织物的服用性,且抗菌效果更加持久,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功能性纤维。  相似文献   

15.
The anisotropic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s-extruded ZK60 magnesium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 (RT)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test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e. the loading axis oriented at 0°, 45° and 90° to the extrusion dire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ure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ruded ZK60 alloy exhibits a strong ring fiber text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ly orientation dependent. In tension testing, the 0° specimen exhibited higher yield strength and lower elongation. In compression testing, however, ZK60 alloy exhibited almost the same yield strength in three directions. The anisotropic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is due to strong fiber texture and the lower symmetry of the hexagonal close packed (hcp) structure of ZK60 allo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xture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 by optimization of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产和日本产聚丙烯腈原丝,通过纤维强度、伸长率、纤度、纤维相对分子量和溶液性能等常规分析,C、N、H元素分析,DSC、TG、IR、X射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找出两种原丝在强伸度、分子量、熔点、元素含量、结晶度及其表面形貌等结构与性能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与国产原丝相比,日本原丝的断裂强度、分子量、结晶度及取向度较高,断裂伸长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短聚酯弹力丝对橡胶增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短聚聚弹力丝对橡胶进行增强,并对制得的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与用普通聚酯短纤维制得的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在加工性能、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对比较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短聚酯弹力丝更容易均匀地混合到胶料之中;短聚酯弹力丝与橡胶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PET瓶跌落碰撞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为研究对象,选用Johnson-Cook本构模型构建PET材料的率相关方程,并根据率相关拉伸实验确定Johnson-Cook方程中的参数.采用Euler法描述流体方程,Lagrange法描述结构方程,应用动力学软件MSC.Dytran中基于混合的Lagrange格式和Euler格式的有限单元和有限体积技术实现流体和结构的耦合作用,完成了贮液PET瓶跌落碰撞过程的数值仿真计算.通过计算,分析PET瓶在碰撞冲击过程中力学行为和能量转化过程,得到碰撞过程中PET瓶底部接触单元不同高度的等效应力时程曲线和最大等效应力随跌落角度、贮液量和壁厚的变化关系,从而分析比较不同跌落高度、跌落角度、贮液量及PET瓶壁厚对PET瓶跌落冲击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跌落高度和贮液量的增大,PET瓶所受冲击应力和损伤逐渐增大;冲击应力与壁厚为非线性关系,而与跌落角度呈现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