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规”的转型、冲突与用地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的问题、困境与矛盾形成的倒逼机制对现有规划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三规合一"面临着由"协调"向"整合"的转型。"三规"的差异与矛盾主要体现为编制体系的独立、用地分类的差异和用地控制边界的冲突等方面,提出"三规合一"必须加强规划编制、用地类型与用地控制边界的整合,从短期、近期和远期3个层次整合"三规"编制体系,构建统一的用地分类标准,实现"三规"用地类型的整合,以"四线"整合"三规"的用地边界,实现城乡用地的刚性与弹性控制。  相似文献   

2.
北京进入后奥运时期,规划正在经历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的转型阶段。北京近远郊乡镇受城市辐射、重点功能区带动、房地产市场走向等因素影响,已成为北京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沿阵地。但该地区受"重城轻乡"等传统规划观念的影响,存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发展路径受阻、集体建设用地政策缺失等诸多问题。文章指出,新时期北京乡镇的发展策略,需以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前提,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业升级为抓手,以集体土地使用新政策的创新完善为保障,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的原则,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才能真正促进近远郊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共同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规划背景与镇域现状规划背景郢城镇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东临关沮镇,西北为纪南镇,属于城市近郊型城镇(图1)。按照"湖北省小城镇全域规划编制体系"的要求,为促进郢城镇城镇发展和转型升级,接轨区域发展,以城乡统筹的全域思维,配置各类要素,构筑全域空间框架,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充分协调整合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配套,有序引导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昆山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土地资源稀缺性和土地利用低效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工业与住宅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商业开发的巨大动力.给昆山湖荡地区和古镇村落的保护造成巨大的压力。通过以旅游业为基础.整合昆山作为湖荡地区所特有的自然、人文和产业资源.完成昆山从制造型城市到创造型城市的转变.成为昆山未来城市发展路径转型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昆山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的背景、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的意义和作用、规划编制的出发点、规划编制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探讨.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湖荡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博 《规划师》2012,28(2):23-28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拓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关注趋多;其强调生态环境优先、统筹城乡发展等理念值得肯定,但其规划内涵较为"模糊"。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可知"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身难以成为一个真实的规划对象,或者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提出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城乡规划体系的本来目标就是统筹各方发展诉求、合理配置土地使用功能,故应当对"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和管控,优化用地分类,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小云  田银生  刘强 《华中建筑》2011,29(2):138-141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单位"正在经历着分解、外迁、用地置换等变化,城郊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周边空间环境以及内部功能调整,时其用地空间发展提出了更新改造的要求.文章以江西省林科院院部规划为例,探讨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对场地现有生态资源进行分析,通过用地空间的生态整合、综合改造和复合利用、交通网络体系的多功能构建以...  相似文献   

8.
非集中建设区规划及实施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的特大城市城郊边缘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愈来愈成为城乡规划关注的重点区域在传统"非城市建设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非集中建设区"命题,重点剖析了非集中建设区在建设实施与规划管控方面的矛盾和困境,结合国内相关城市经验,以乡镇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非集中建设区内的乡镇发展模式、对策与实施路径。并以武汉市为例,全面阐述了"主动实施型"的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编制思路,期待对非集中建设区既有效保护又主动发展,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0,(Z2)
开发区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后,随着政策优势的逐渐弱化,土地空间、环境容量和资源条件等方面的约束逐渐显现,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与功能提升的重大挑战。淮安经济开发区西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把握城市开发区处于产业转型期的重要阶段,以及用地实施功能转换和职能完善的特征,针对建设要求、建设时序和城市特色,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控制,有效指导了城市建设,强化了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10.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区域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建设速度和用地规模都不断增长.然而,长期以来,市政基础设施的粗放式建设模式却造就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的意识,市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从集约用地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的概念,并积极探索整合的范围、内容、方式以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的追求,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以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文章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念应为”生态优先”和“精明增长”,主要内容为确定“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确定各种增长边界、建立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低碳交通是实现我国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提出低碳交通规划的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规划的关键性策略,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交通规划为例,探讨低碳交通规划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以TOD模式引导城市交通和用地规划整合、构建"公交+慢行"优先的路网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公交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8,(12)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载体,起到了区域发展引擎的作用,但是国家级新区发展呈现明显的时空压缩特征,并且城市空间拓展的余地较大,近期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在客观上要求突出其近期建设规划的弹性。而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实施工具,需要突出对近期建设活动的引导和规范,明确规划期限内的用地布局和重点项目,满足刚性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弹性与刚性规划编制理念的适用性,立足于国家级新区空间拓展和规划引导的可行性,认为国家级新区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在"多规合一"的平台上进行,一方面刚性地落实生态用地、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新区发展的机遇性,弹性引导机会型项目落地,做好城市功能的弹性布局规划。进而,文章以南沙新区为例进一步验证和探索了国家级新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理念与策略,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来快速化、粗放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非集中建设区有关保护与发展、规划与建设、实施与管理等问题愈发突出,而我国空间规划与行政机构的变革为解决非集中建设区众多问题提供了时代契机。本文突破"城市非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的局限性,针对各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的"非集中建设区"进行概念内涵解析,剖析了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管控现状问题,借鉴了西安、上海、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在统一规划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采取"多规合一"的全域空间规划模式,构建系统化、统一化规划编制与管控体系,以及通过功能主导的政策分区、"规土合一"的土地用途、"生态保护与建设控制"的双向指标等管控方式实现非集中建设区统一性规划、整体性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转型与经济发展转变的新时代语境下,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尊崇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创新提出了"产业功能区"的规划理念。作为城市转型升级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产业功能区是指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城市空间新的聚集形式与城市新型社区。文章结合产业功能区的提出背景与概念内涵,尝试总结提炼出产业功能区规划编制思路方法等的创新与转变。同时,以成都市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功能区规划为实践案例对象,围绕逻辑内核、规划范围、涵盖内容与深度要求的变化,探索产业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实践路径,以期进一步厘清产业功能区概念内涵,并为相关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何谓"以文相地"中国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考量,不仅关注用地的安全性与实用功能,还特别关注用地的人文特性,累代形成了以人文视角考量城市建设用地,并将建设用地选位与城市人文空间格局塑造紧密联系的规划传统。"以文相地"便是这一传统的重要实践理念。从历史文献来看,"相地"即勘察土地,如《史记·周本纪》中的"相地之宜";"以文相地"重在从用地与城市历史、文化、理想、精神、风景相关联的视角识别和精选土地。例如"尊地""静地""严肃之地""仰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对某市以及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管理、审批管理以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强调土地规划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增强建设用地规划编制时的预测准确性、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的审批流程以及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分析表明,只有做好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才能保证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吴淞工业区、南大地区是上海"3+5+X"重点区域中近期转型的产业地区。在全面实施"上海2035"总体规划、高质量发展及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通过总结吴淞工业区、南大地区整体转型规划在规划组织、方案研究中具有共通性及差异性的做法经验,针对公益性用地存在短板、园区配套弱、城市设计及附加图则编制管控难等问题,探索可能的解决路径及详细规划编制的趋势方向,提出强化规划引领多规协同"、底线思维+弹性管控"及实施建设安排,开展更加注重面向实施的规划组织编制;强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功能集聚,产城融合、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内容上对接精细化管理要求,统筹规划、管理及实施。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7,(5)
由于空间范围界定存在价值偏差、用途管理缺少精细化指引及缺乏可操作的要素控制体系等问题,城市非建设用地往往陷入"控不住、用不好"的尴尬境地。文章以广州市从化新城规划为例,从"科学地定、精明地用和有效地控"三个维度,提出城市非建设用地"控用结合"的规划方法,为协调城市建设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提供了一种规划编制层面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立项背景 东莞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和人口的膨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发展不均等社会问题。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后劲不足、外来人口过多、宜居水平不高等现象反映了东莞城市发展到了瓶颈期,发展前期牺牲土地和人力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本研究响应“十二五“时期的规划号召.在上级规划文件的指导下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