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卓  周彦国 《城市规划》2016,(Z1):23-27
从我国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入手,分析沈阳综合保税区的现状发展情况及问题。针对沈阳综合保税区(新区)的发展与定位,通过对沈阳综合保税区(新区)的优劣势分析,确定提升发展目标,提出了"区、港、城"一体化发展,大型功能引入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联动空港资源,强化配套功能,多园多点,提升产业链条的布局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0,(9)
文章基于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阶段和特征的分析,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从侧重"货物贸易"到更加注重"人本服务"的改革发展趋势,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使命不仅是优化"物的生产贸易",更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先行示范窗口。未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升级需要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发展阶段及趋势紧密相关,同时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发展重点及其与城市联动方式上也有差异。文章以中心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实证案例,提出在区城联动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的趋势及其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方向。  相似文献   

3.
跨境电商型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传统综合保税区相比,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征与规划要求。本文以金义综合保税区规划设计为例,从业务及流线分析入手,在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功能配套、环境塑造、建筑设计等方面归纳出跨境电商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童心 《城市建筑》2014,(18):375-375
自贵阳综合保税区设立以来,其建设严格按照要求,在土地利用和相应的海关建设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同时,贵阳综合保税区与贵州省及周边省市综合保税区一起,逐渐形成了具有联动能力的业务网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20,(9)
基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空间模式和政策演化发展态势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正从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供"转变为"标配",或将迎来普惠时代。规划是统筹和引领自由贸易试验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体系与规划方法备受关注。文章立足已批复的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规划模式、规划类型、规划属性与规划范式等基本特征的解构,构建了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规划研究为支撑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体系,进一步提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位—体系—布局"三层次功能规划方法和"场域—邻域—全域—地域—区域"五域一体化空间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子成 《规划师》2012,28(Z1):75-79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向自由贸易区发展道路上的一项新的举措和探索。研究在分析国内已批准设立的部分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综合保税区的主导功能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内部空间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寻在综合保税区内的空间组织模式,为这一特殊政策监管区域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可行的发展模式。建设综合保税区的主要设想是通过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相关增值服务业,赋予综合保税区完备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功能,满足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零库存、及时供应等现代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方式,使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在区内协调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洁 《福建建筑》2016,(4):10-13
2014年福州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准,福州长乐机场周边成为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为进一步提升整合空港周边区域,长乐市政府提出申报设立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港区互动、港城联动。文章从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出发,结合案例分析研究,从功能性确定空间布局、从高空视角设计建筑景观、从实施层面提出建设时序,确定位于空港特殊区域的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8.
综合保税区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逾十年时间,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尚还处于边实践边总结的起步摸索阶段,与此同时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也给我国综合保税区的良性发展运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综合保税区的建设现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解析和研判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保税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保税区功能空间布局的建议,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综合保税区是特殊监管区域,具有独特的功能与属性.为了协调综合保税区与城市其他空间的关系,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综合保税区与城市空间的规划契合策略,包括通过"外联便捷、内联合理"的设计理念,建立综合保税区与其他城市空间的交通联系;通过分析机场、"南水北调"干渠和卡口流程要求,统筹布局功能区;通过分析产业类型...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20,(9)
随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快速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协同发展成为现实之需。文章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与内涵、发展与规划协同的内在逻辑梳理,从空间发展规划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片区分布,结合各批次园区和片区的地理分布、空间特征、类型功能等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划分为九大板块,并从细分区块、类型区域、功能组团角度对九大板块进行空间发展的规划组织探索。在此基础上,基于时空类型、发展支撑、功能组团的差异特征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旧板块之间的制度创新协同、大小板块之间的战略目标协同、各类板块之间的发展功能协同展开探索,以期为空间发展规划视角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并深入分析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近年来主要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自贸区、小洋山一系列政策,在研究政策对产业定位导向和当前产业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小洋山区域产业导向、发展体系、重点产业类别及布局建议,最后,对小洋山地块范围内进行初步空间布局规划,形成南侧特保区产业...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下,我国内陆地区将由腹地变为前沿。作为对外经贸发展空间载体的综合保税区即将提上建设的快车道。本文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现有综合保税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在包括区位选择、产业类型、功能组成、用地规模与空间布局等方面成了综合保税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点,以期为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6,(7)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向自由贸易区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举措和探索,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独特的功能与属性使综合保税区在空间布局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容易与其他城市空间存在反差。为协调综合保税区与其他城市空间的关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了综合保税区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契合的规划策略,力争通过合理的规划,促进综合保税区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南京龙潭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一期)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主要内容,探讨了在建筑群体规划布局、建筑空间形态、立面表皮等方面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合保税区是在我国内陆地区设置的具有报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综合保税区由海关直接管理,是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口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区域。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综合保税区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文章对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近年来备受关注,天津生态城依托中新合作等多重优势,不断加大“自贸联动”创新力度,共谋新业态发展,共享政策红利,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8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依托中新合作与自贸联动叠加优势,设立新加坡招商联络服务窗口、东南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打造综合贸易投资服务平台,成为连通京津冀与东南亚经贸往来的走廊支点。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6)
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营商环境内涵出发,比较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对接中国国情,以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情况为基石,探索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重大实践障碍。  相似文献   

18.
贺传皎  邹兵  王吉勇 《规划师》2012,28(3):55-59
我国出口加工区正经历着从单一加工制造向物流、研发、展示、维修等业务拓展的发展历程,未来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更高级的综合保税区升级,二是撤销围网,成为城市功能的组成部分。深圳出口加工区为适应转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满足近、中、远期的功能需求,主要从功能布局衔接、用地结构弹性、交通组织灵活、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是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征与规划要求。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规划根据保税区面临的交通流线复杂、国内外轨道标准不一致、货物种类多样和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通过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规划方法,归纳出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要点,即在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同时,强化综合交通流线的组织引导,按照货物储运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及突出对用地开发的弹性考虑。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20,(9)
边境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特殊的政策经济区及典型的制度空间。文章尝试从制度视角探讨边境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空间生产机制,发现其表征为明显的制度空间化与空间制度化循环演变过程。制度通过点、线、面、域、云五类物质空间的表达与组合,实现制度由社会性存在向空间性存在转化,推动空间解构与空间重构,从而形塑出新的空间;而经由前制度形塑的空间则以其特性和潜在价值引导新的制度安排,激发和实现制度变迁与制度扩散。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经历了边境合作、边民互市、保税贸易及自由贸易试验等制度变迁和对应的空间发展,这一发展是典型的制度安排与空间生产循环交替过程。在制度空间化过程中,空间规划需在自由贸易试验制度下做好功能的适应性升级、布局的区域化协同、空间的全域化管治及风貌的特色化彰显;在空间制度化过程中,需根据边境地区空间特性细化制度安排,并推进中越跨境自由贸易制度创新和跨境合作区的设立,引导新的制度和形塑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