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职烹饪教育应有国际化意识,积极开展国际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培养体系。在新时期,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应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营建"双创"校园氛围、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双创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根本途径。地方高校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起步晚、规模小、发展缓慢,而且面临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模式不完善、发展基础不牢固、相关支持不足等因素制约。地方高校要抢抓“双一流”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新机遇,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红利,立足区域实际和学校发展特色,明确培养定位、完善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交流合作方式、争取政策经费支持、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国内高等职业院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脱离的状况,而一些西方国家则非常重视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本形成了以创新创业课程及创新创业项目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融合、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是通过开展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创新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本文分析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着重从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工程、教育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形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研究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现状。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把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前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企业为目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越来越多的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全球胜任力人才。然而,我国目前开展全球胜任力人才教育的高校多为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大部分地方高校因受办学理念和国际化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将全球胜任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应引入本土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大内涵建设,通过构建以全球胜任力为指向的本土国际化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育人能力、打造国际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等举措,探索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自主培养之道。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内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在尝试着多元化的国际合作项目。如引进国外的会计组织机构,与国外高校合作进行学生互访等。宁波工程学院会计专业在人才模式的改革中强调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其中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会计专业合作的"4+0"项目,则是直接引进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全部内容,与国内会计教学有机融合,促进了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分析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模式单一、工程训练未达到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不够,以及缺乏与国际工程高等教育接轨等突出问题,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改革和创新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在明晰办学理念基础上设计符合一定办学理念价值实现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坚持"唯实"办学理念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唯实"办学理念规定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建筑类高校"三实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着力从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密切政产学研之间关系,构建多元合作人才培养链;主动适应世界工程高等教育潮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认证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力提倡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建设一支高效、团结、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干部队伍,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描述学生干部的作用,分析当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配套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教学平台、实践平台、服务平台和竞赛平台等四大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课赛融通、赛教转化”的机制等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城市精神内涵的分析,指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城市精神培育中的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育公民意识的养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功能有利于培育市民的创新精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功能有利于培育市民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性有利于一个城市开放气度的培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一个城市的个性发展。并针对实际,提出: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教育;大力创建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活力等三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逐渐获得创业技能,是目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职业发展教育,通过“培养五个模块”的实施,为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典型模式与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并结合中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项目(简称中美“3+2”项目)的设置与开发,以试点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美“3+2”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开发,认为高职院校中外“3+2”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有效模式,并对此模式今后的实践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高校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及社交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着高校学生的交流习惯和模式。基于北京市某重点高校在研究生工作中探索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创意交流新平台——“脑泡”,并以“脑泡”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作为分析依据,进一步探索这一模式背后反映出来的学生进行创新创意交流的规律,从而得到有效培育学生创新创意交流习惯的启示,以帮助学校更好地营造创新创意交流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力,建设更为自主、活跃的高校创新创意交流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寓是大学生思想交流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阵地,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党建工作已经向学生公寓延伸,将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文明公寓创建相结合,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全程覆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网格为党建基本单元,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保证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促进了校园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阻碍了工科高校创新、全面人才的培养,文章在简要分析高校大类招生意义的目标基础上,结合佳木斯大学的以“厚口径、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详细进行了一年半通识教育和两年半专业教育的创新人才改革实践,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成果,学生的社会道德伦理、协同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不完善、学生创业比例不高、创业项目质量低下、创意项目多而落地较少、外部创业条件不成熟、学生创业意识不够等问题,文章以目前国内最高层次、最高质量的创业类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指引,结合高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进行研究,探索上述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从独特的视角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完善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