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短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负荷中性点严禁接地 ;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 ,电动机的中性点以不接地为宜 相似文献
2.
高压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分析超高压电网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出发,引入对电网采用极有效接地方式的优越性。提出把在超高压电网采用极有效接地方式的科研成果推广到高压电网中,解决高压电网采用有效接地方式时部分不接地方式变压器中性点保护装置选择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4.
5.
用什么样的接地方式去处理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的中性点对于电网研究来说可以算是重要性很大的内容,它在现实设计电力系统的图纸以及优化其运行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讲述我国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随时间的改变而发展的过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应用,并且将分析接地方式的变化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1故障情况
我公司安装了一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变压器低压侧进线断路器和馈线断路器均采用施耐德公司生产的MT系列断路器。在各项调试工作顺利完成后,系统投入运行。在运行中,技术人员通过巡检发现,与变压器及ABB柜式变频器相连的两台断路器每隔25min左右便会启动脱扣保护,但断路器并未动作跳闸。与此同时,现场的电动机和变频器运行状况均良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100kV变压器中性点部份接地方式的缺点,指出经小电抗接地方式的优点,建议把目前的部分接地方式改为经小电抗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8.
9.
斯科特平衡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案及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斯科特平衡变压器因没有中性点可以直接接地,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在我国110kV以及上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这种变压器引出中性点的接线方案,并分析了其电磁变换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短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负荷中性点严禁接地;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电动机的中性点以不接地为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直流单极接地故障暂态特性研究,提出了联接变阀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伪双极MMC-HVDC系统发生直流单极接地故障时换流器电容放电的简化模型。将与故障极相连的三相桥臂电容放电回路等效为3个独立的RLC二阶零输入放电回路,从而简化了换流器电容放电与中性点故障电流的分析过程。基于简化模型分析得到的桥臂故障时刻导通子模块电容电压与中性点故障电流计算公式,研究了联接变阀侧中性点电阻参数设计与电容电压放电水平及控制保护系统闭锁换流器延时时间的配合关系,提出了中性点电阻的参数设计原则。最后,针对鲁西背靠背异步联网工程,在搭建的控制保护系统与RT-Lab形成的硬件闭环系统功能性试验平台上,验证了所提联接变阀侧中性点电阻参数设计原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郭润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7):80-82
在电力系统中,二次回路对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电力作业现场安全规程》规定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一个电气连接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接地点。通过现场具体实例,提供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作佐证,详细地论证了某110kV变电站由于主变差动电流回路多点接地,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事例,辅以试验验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强调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一点接地及接地点选择的重要意义,对现场工作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容量变压器直流电阻试验后,会在变压器铁心中留有剩磁,本文对变压器直流电阻试验后产生的剩磁原因以及由于剩磁的存在对变压器的投运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几种消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比分析了消磁取得的效果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反向直流衰减法可消除90%以上的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所造成的剩磁。 相似文献
14.
在IT系统内,整流器二极管导通电压变化、直流侧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对称下降,将造成整流器中点对地电压不平衡,直流电流经过大地流入交流系统中性点,从而造成基于直流注入法的绝缘监测装置(IMD)误报警或漏报警。通过分析,可将中点对地电压等效为一个作用于原系统直流阻抗网络的戴维南模型,进而推导出整流器中点对IMD的影响机理。同时,提出改变注入信号方向的思路,分别记录正反向两次注入信号时所监测的绝缘电阻值,对记录结果进行处理,可以得到真实绝缘电阻值。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10 kV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0kV城市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发展状况,以及两种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给出了电容电流的估算方法。阐述了中性点电阻值、消弧线圈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及零序保护配置和整定要求。针对两种接地方式的不同,指出了在母线接地系统并列运行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三电平中点箝位型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和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三电平中点箝位型逆变器中点电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传统的最近三矢量合成方法中点电压存在不能平衡的区域;利用合成空间矢量的调制方法,实现了对中点电压的有效控制。为了在扇区切换时输出矢量平稳过渡,提出了在每个大区内全部采用相同首发小矢量的方法。用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了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的效果,并用MOSFET搭建了三电平逆变器实验电路模型,对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合成空间矢量的三电平NPC逆变器中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电平PWM整流器优化设计问题,由于在流侧中点电压不平衡,引起输出波形质量不好,系统不稳定。为了解决中点平衡问题,分析了造成中点电压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小矢量对中点电压的影响。针对小矢量引起中点电压不平衡,提出了一种基于9段式与7段式混合调制的矢量调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对小矢量未能成对参与调制的扇区,根据中点电压的大小选择采用9段式的矢量调制方法或7段式的矢量调制方法。在9段式矢量调制算法中,有两对小矢量参与调制,选择作用时间长的那对小矢量,结合时间分配因子,重新分配时间。最后采用Matlab软件搭建模型,对中点平衡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