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多管式旋风分离器内的气相流场,研究发现,单管压降是多管旋风分离器压降的主要部分,约占90%。在灰斗内单管排尘口以下轴向速度逐渐减小,在尘口以下200mm处轴向速度值几乎为0,气流不会夹带颗粒向上返混。在进气均匀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窜流现象,窜流率约为10%。单管分离空间底部存在摆尾现象,排尘口下部区域内压力分布不均,是导致窜流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PV型旋风分离器内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简称RSM),在三维贴体坐标系下采用SIMPLE算法求解控制方程,应用Fluent程序数值模拟PV型旋风分离器内三维流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轴向速率在中心处有滞流、回流,环形空间顶部有二次流,排气管末端有短路流。随着排气管直径的减小,切向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流场测量表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速度场和静压场是非轴对称的 ,存在着切向速度的增高区 (0~ 1 80°,以入口处为 0°)和降低区 (1 80~ 360°)及相对应的静压分布降压区和增压区。在升气管管壁表面附近存在有低速的“滞流层”。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这种流场分布对颗粒在环形空间的运动过程和旋风分离器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旋风分离器内三维紊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种单蜗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紊流过程,对紊流的处理分别采用了标准的k-ε二方程模型和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与实测速度分布对比结果表明:Reynolds应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k-ε二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差,可以将Reynolds应力模型作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能量损耗的工具,这主要由于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是三维强旋流,而在k-ε二方程模型中作了紊流各向同性的假设,因此,适当选用紊流模型后,数值模拟方法对强旋流或大曲率流动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导叶式旋风管入口环形空间内气相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软件和雷诺应力模型(RSM)对装有分流型芯管的导叶式旋风管内部三维强旋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尤其是将入口环形空间和芯管内的气相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部分气流通过芯管上的细长开缝进入芯管,实现气体的分流,通过两股不同方向旋流的相互作用,使得芯管内气流的旋转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Fluent软件对直流导叶式旋风分离器内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空间内,气流流动比较稳定,切向速度呈兰金组合涡分布;在排尘环隙内出现气流分层,一部分气流携带颗粒进入灰斗,而另一部分气流在此处进行二次流动;在排气管内,在变径的开始区域存在二次涡流,而在后边段流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具有优化结构的新型汽提式粗旋风分离器,用智能型五孔探针进行了流场测试,弄清了汽提器内部构件的加入和汽提汽的吹入对粗旋分离空间流场造成的影响。证明了汽提器中加入优化设计的内部构件后,适量的汽提汽的吹入对粗旋分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无明显不利影响,但对改善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减少下行汽量,改善汽提效果却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斜切双进口旋风分离器,并用RSM模型对该分离器的三维流场和分离效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斜切双进口型式旋风分离器很好地改善了单进口直切式旋风分离器流场的不对称性,减小了内部的局部涡流;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其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倾斜角度为12○ 时轴向速度达到峰值,倾斜角度为10○ 时切向速度达到峰值,压降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但最大值也远远小于单进口型式,径向速度变化不明显;斜切式双进口旋风分离器可以有效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其最佳倾斜角度为10○。  相似文献   

9.
 采用RSM模型对直切式单、双进口型旋风分离器三维流场和分离效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进口型旋风分离器改善了单进口型式流场的不对称性,减小了流场内部的涡流,径向速度和总压也明显降低;在相同处理量下,当双进口型式的进口气速比较低时,并不能提高分离效率,只有当进口气速高于15.6 m/s后,其效率才明显高于单进口型式的旋风分离器。  相似文献   

10.
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催化裂化装置旋风分离器翼阀周围流场进行计算,分析了翼阀阀板边缘磨损的机理。计算表明,翼阀阀板边缘的磨损是气流携带催化剂颗粒造成的,属于气固两相流冲蚀磨损。由于旋风分离器料腿内的压力低,当翼阀张开时,催化剂颗粒随气流从上部开口缝隙倒流至料腿内部,斜向冲击翼阀阀板产生冲蚀磨损。磨损程度与开口缝隙大小、颗粒浓度、阀板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1.
PV型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五孔球探针与热线风速仪测定了不同结构参数的PV型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的三维速度分布,总结了入口气速与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后对流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相似放大的办法。结果表明,在旋风分离器的蜗壳顶部存在纵向二次流,在芯管下口附近存在短路流,在排尘口处有较强的灰斗返气,这些均不利于气固分离  相似文献   

12.
论水力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研究的过程中,湍流模型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同一水力旋流器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分别选择不同湍流模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由于RSM模型(The Reynolds Stress Model)尽可能多地考虑了影响雷诺应力的因素,特别适合于模拟高速旋转流体,只要处理合理,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误差一般不超过10%;而κ-ε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差太大,不适用于水力旋流器流场模拟。因此,在设计研究各种类型的水力旋流器时,首先推荐采用RSM模型模拟水力旋流器流场,根据工程目标,对水力旋流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物理模型的实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流化床内旋风分离器下口有约束料腿中的气固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型冷模流化床(Φ710mm/Φ870mm)实验装置上,对外置式旋风分离器下口有约束的料腿中的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实验,并作了理论分析。应用流态化理论,给出了在本实验操作范围内维持下口有约束的料腿正常下料所需的最小充气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PDC型高效旋风管的流场分析及结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PDC型旋风管流场测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PSC型旋风管,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PSC型旋风管结构简单,对细粉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使用性能指标优于PDC型旋风管,已获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内旋风分离器下口无约束的料腿中的气固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型冷模流化床(■710mm/■870mm)实验装置上,对外置式旋风分离器下口无约束的料腿中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实验。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维持料腿稳定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固体质量流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出了计算料腿稳定操作时空隙率的经验关联式,从气固两相流动机理出发,推导了稳定操作时料腿中气速的计算公式,通过与实验测定值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