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商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述了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思路及采用的土或灰土垫层换填法设计施工措施,分析了基础施工中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经堆载预压的办法处理地基,可减少工后沉降量,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际工程,以新建锡铁山至北霍布逊地方铁路为依托,针对位于该地区特殊地质条件(高含盐饱和细砂土)下钢筋混凝土箱型涵的修建,开展对青海北霍布逊湖区高含盐饱和细砂土地基条件下涵洞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涵洞原地基处理方式为碎石桩基础,后因地质原因及施工条件做出设计变更,采取片石换填的地基处理方式。应用实际观测到的涵洞的沉降变形资料和涵身现场的原位测试、查阅相关资料及反演得到的土性参数,对涵洞采取的两种地基加固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运算,分析涵洞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沉降变化规律,为盐渍土地区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泡沫轻质土工程费用、提高其工程应用性,分别采用0%、25%、33%、40%粉质黏土替代水泥制备泡沫轻质土,开展了不同土掺量泡沫轻质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评价了不同土掺量泡沫轻质土的干湿循环耐久性.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的强度随土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土掺量由0%提高至40%时,28 d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8~1.02 MPa和0.57~0.2 MPa,且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土掺量增大,泡沫轻质土的抗干湿循环能力不断下降,干湿循环后,40%土掺量的泡沫轻质土软化系数为0.75,强度由1.02 MPa降低至0.78 MPa.基于现有设计规范要求,提出泡沫轻质土作为路床区填料建议土掺量应小于33%,作为路堤区填料建议土掺量为33%~40%.  相似文献   

4.
对地基沉降量及沉降差接近规范上限的工程,需根据建筑物地基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泵站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的方案。该方案有效减少了地基沉降对泵站结构安全的影响,加固效果良好,较其他地基处理方式,节省了施工费用。可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桩-网复合地基在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上部填土高度、土工合成材料刚度以及桩体剐度对复合地基最大沉降、桩土应力比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桩侧向约束作用,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DINA,对柔性基础下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及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平均沉降差及桩土应力比,并与无侧向约束条件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侧向约束条件下,与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相比,楔形桩复合地基能减少桩土沉降差,降低桩土应力比,从而改善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为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研究深圳地区路基换填对正下方地铁隧道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数值模拟路基换填开挖、回填碾压,分析加、卸载过程隧道沉降及地基竖向应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方法;另一方面,分析隧道内同步沉降监测数据,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解决沉降计算方法问题.方法从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入手,针对长短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引入Mylonakis & Gazetas的桩与桩、桩与土相互作用模型,同时考虑垫层作用影响,导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计算时的桩-桩、桩-土以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结果通过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及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结论新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表明此方法计算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是可行的,深入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对于开发和推广其工程应用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沉降控制设计理念,沪宁城际铁路路基试验段采用CFG桩筏复合地基。为探索其沉降控制机理和承载特性,对路基沉降变形、桩土应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等进行了长期观测,获取了一些客观的数据。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沉降、土体侧向变形、桩土应力沿路基横向分布以及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了桩土应力比与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为CFG 桩筏结构在高速铁路软基处理中应用进一步理论研究与设计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桥头跳车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近路面桥头搭板受车辆荷载的冲击作用,加之下方发生脱空现象,易造成开裂破坏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种新的桥头路基处治方法——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法,将混凝土搭板放置一定深度,用以改善桥头路基的应力分布及变形.通过对Winkler弹性地基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时梁底地基反力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得到,深层搭板底部的地基反力是从固定端到自由端一平滑过渡的曲线,且处治后路桥过渡段道路线形平顺,桥头沉降差较小,路基整体稳定.与EPS轻质换填处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层混凝土搭板处治法在控制桥头沉降差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为此,依托于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统计分析100余公里路基段3 a运营期的沉降监测数据,将工后沉降划分成可以评价沉降控制效果的4个等级,并结合沉降推测评估,将其区划为稳定、基本稳定、临界超限与超限4个状态;针对地基处理措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中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当量软弱土厚度"概念,可量化分析地基处理措施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表明:高铁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当量软弱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措施加固地基存在一个"临界"当量软弱土厚度,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沉降处于临界超限时,对应的当量软弱土厚度是桩筏复合地基的1.7倍,是桩网复合地基的2.2倍;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单位当量软弱土厚度工后沉降值仅为桩筏复合地基的59%,桩筏复合地基是桩网复合地基的76%。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盆地软土十分发育,山间低洼地、河谷也有软土发育.大理至丽江铁路经过软土区,软土地基工程地质问题突出.通过对大丽铁路软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软基处理措施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大丽铁路软土发育和分布特点的根本原因;4个地貌单元分布软土23.518 km,成因以湖积为主,次为冲洪积,少量为坡洪积,偶有坡积残积土因积水浸泡为软土;软土工程地质分层多,呈现出集中连片与多点零星、层状与透镜状交替,空间变化快、变化大的分布特点;软土物理化学活性强,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高、压缩性高、塑性指数高、强度低、固结系数低、渗透系数低的特点.提出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建议经施工和多年运营验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地基处理是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挡土墙的关键 .介绍了一种新型板桩的设计和施工工艺 ,并在胜利油田广南水库二号沉沙池围堤部分堤段工程中用钢筋混凝土板桩墙作为挡土墙 ,解决了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降低了工程造价 ,缩短了工期 ,又减少了工程维护工作量 .工程现已竣工 ,并投入使用一年多 ,运行良好 .实例证明 ,插板桩处理软土地基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处理软弱地基的两个工程实例说明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建筑物基础底面浅层弱土层是可行的,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础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对某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了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经过对多种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较,选用了对软土边坡采用风化砂和石碴换填结合锚杆、土钉支护体系进行基坑边坡处理的施工方案,并对软土换填法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工后监测,该施工技术对处理软土基坑的边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宁海下洋涂围垦工程是省重点围垦工程.由于滩涂冲深使堤基原状土破坏、堤身土方一次性填筑过高使土体荷载过大等原因,出现子堤失稳形成滑移.经过原因分析,安全稳定验算,采取了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消除了堤坝施工不安全因素,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建议在软土地基的围垦工程施工中,应防止类似滑移情况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泡沫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废玻璃开发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防火、防水、吸音等性能的环保泡沫玻璃材料,探讨了新型建材类泡沫玻璃配方的研究,获得一种品质优异的泡沫玻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地基加固的实际工程结果 ,采用了深层搅拌桩方加固软土地基 ,提高软土地基土的承载力 ,效果良好。如果深层搅拌加固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合理 ,将会节省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