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我国单片机技术状态、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单片机主流芯片的发展趋势,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新器件,单片机应用的开发环境,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硬件技术,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原理,深入分析了单片机串口通信模式、波特率的设置、单片机和单片机之间以及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并以MCS-51单片机为基础,针对串行通信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对于MCS-51单片机的扩展运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单片机市场可以用巨无霸来形容,其中51单片机使用者就更多了,针对51单片机无需更多的介绍,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只要你精通了51单片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选用其它单片机也很容易了,这就是初学者学习51单片机的价值。选择51单片机学习入门容易,倒不是说51系列单片机比别的型  相似文献   

4.
1、单片机仿真器的作用单片机仿真器是在产品开发阶段用来替代单片机进行软硬件调试的非常有用的开发工具。使用单片机仿真器可以对单片机程序进行单步、断点等手段的调试,检查程序运行中单片机RAM、寄存器内容的变化,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与此同时可以对硬件电路进行实时的调试。使用单片机仿  相似文献   

5.
单片机硬件仿真是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调试的一个常用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单片机硬件仿真和软件仿真的区别,介绍了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实用的单片机硬件仿真解决方案,通过控制单片机的系统时种和运行系统监控程序,读取单片机数据总线的数据,实现单片机硬件仿真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第一讲,读者对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单片机的发展,80C51系单片机在众多单片机产品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应当如何学习单片机等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我们将从一个具体的设计要求,引出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从中看看单片机系统的构建方法,通过该系统的框图和工作流程,了解单片机产品和传统产品、单片机产品的开发过程与用传统电路设计产品的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全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已经普遍开设了单片机相关的课程.为了解决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单片机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单片机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结合单片机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利用宏晶科技公司生产的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完成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为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单片机20年是我国嵌入式系统辉煌的20年。在本期纪念单片机20年的专栏中,四川单片机学会纪念文章中多次提及“全国单片机学会”,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是对“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的一个民间称呼。在研究我国嵌入式系统发展史时,不可能回避,也不必回避这一历史事实。 全国单片机学会是在1986年“全国首届单片机学术交流会”会议期间倡议,1987年正式成立的组织机构。由于我国学会机构的建制规则,全国单片机学会必须寻找挂靠单位。当时热心单片机事业的微机学会理事长何绍宗先生,愿意将全国单片机学会挂靠在微机学会名下。因此,全国单片机学会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单片机学组”,民政部门批准的正式名称允许简化为“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成立后,掀起了我国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高潮,各地纷纷成立地方分会,由于单片机应用主要在非计算机领域,许多地方分会在当地的挂靠单位是电子学会、自动化学会等,因此,常常将“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简称为“全国单片机学会”。20年来“全国单片机学会”为我国推广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今许多嵌入式系统专家,都在单片机领域中“摸爬滚打”过。随着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在多学科中的融合发展,“全国单片机学会”这个民间称呼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实现了一种通过单片机控制照明灯开关的方法。用软件的方法为每一个单片机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的单片机编号,每个单片机再与一个照明灯线路相连,通过微型计算机串口与多个单片机相连。当微型计算机向单片机发出控制命令时,相应编号的单片机便可控制与其关联的照明灯的开关。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后,在我国的单片机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单片机系列产品,其中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里,笔者将向读者介绍PC单片机的特点、用途和学习PIC单片机编程技术的实用方法。一、PIC系列单片机的主要特点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单片机是一种CMOS 8位单片机,该系列单片机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哈佛总线结构,其运行速度比一般的单片机快4倍。PIC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有多种类型:EEPROM型、Flash memory(闪速存储)型、OTP型(一次性编程)和掩模型等。其中Flashmemory芯片,如PIC16F84/16F84A/16F627/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成  李晶 《软件》2011,32(4):105-107,110
针对高校公修计算机教学改革,比较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混合型教学模式的异同。融合早期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型。针对该教学模型,通过发展公修计算机教学理念和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多维立体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研究和发展。该模式将多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机集成,建立了一套数字化教学实施方案和评测机制,并对未来的公修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笔者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一直在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课特点且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笔者认为既然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服务,那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解决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借助于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较为成功的、相对较为成熟的"问题解决"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并与计算机专业课程自身特点相结合,在教学中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优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和教学实践相矛盾的地方,开发多媒体课件要适合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要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改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学团队在长期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实践中,瞄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针对学生的知识特点、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精教学,强实践,优考核,丰资源”的教学创新理念。教学团队将思政教育、科教融合、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有机融合,凝练提出了 PRIDE 教学模式,并在“信息网络安全”“现代密码学”等核心专业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通过践行 PRIDE 教学模式,也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了一种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法,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从线上网络资源设计,线下课堂理论教学,探讨了线上线下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嵌入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拥有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却无法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立体化教学理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并提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C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各方面入手,总结了在教学改革与课程实践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提高了C 语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IM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林  何剑锋  熊国铨 《计算机教育》2010,(4):144-145,160
本文针对IM教学这一新兴教学手段和方法,分析了其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优势,重点阐述了利用IM进行数据结构教学的应用实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IM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类课程,在文科类高校非常受学生欢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非常适合用在本课程具体的教学中。该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分析了该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以一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从高职院校目前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教材、学习目的、学习对象以及课程的特殊性来对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提出适应本校专业发展的计算机公共课程设计思想,并研究课程教学改革.试从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达到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面向应用,服务专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