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克雷伯氏杆菌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iYL1228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热力学约束的通量可变性分析对代谢路径进行冗余性分析。首先对iYL1228添加热力学约束应用通量平衡分析,确定底物甘油单位生产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优路径以及依赖还原当量NADH的可调控反应;然后应用添加热力学约束的通量可变性分析研究了最优路径中依赖NADH的可调控反应对路径冗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路径中,依赖还原当量的可替代反应乙醛脱氢酶ACALD、谷氨酸脱氢酶GLUDx和转氢酶NADTRHD对路径冗余性影响较大,其反应通量越大,路径冗余性越差;而依赖还原当量的必需反应甘油脱氢酶GLYCDx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对路径冗余性影响较小,可用于后期的辅因子特异性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NAD+/NADH是细胞能量代谢所必需的辅酶,NAD+/NADH的水平对细胞的节律、衰老、癌变和死亡等重大生命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臭氧作为外来因素可使NADH进行刺激响应。介绍了NADHHE臭氧对生物分子的作用机理,对臭氧直接参与NAD+/NADH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Mn(Ⅱ)进入地表和水体后被氧化成种类繁多的锰矿物,锰还原反应将固态锰盐及锰的氧化物(MnOx,x≤2)中的Mn3+、Mn4+氧化态转变为还原态的Mn2+。介绍了微生物参与的锰氧化反应和锰还原反应的过程,以及微生物在锰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探讨了对锰的微生物氧化还原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辅酶Ⅰ是聚磷菌胞内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研究不同碳源调控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PHB、poly-P、糖原代谢的影响对强化生物除磷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氧化型辅酶Ⅰ)、NADH(还原型辅酶Ⅰ)平均含量分别为3.547 μmol/g、3.255 μmol/g,以葡萄糖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NADH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 μmol/g、1.495 μmol/g,说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的调控效果更好.不同碳源调控胞内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多聚物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钠为碳源进行调控辅酶Ⅰ时,胞内PHB和poly-P的合成量更高,聚磷菌除磷效率更好,因此,以乙酸钠为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辅酶Ⅰ时有助于提高胞内多聚物的代谢能力.说明通过不同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NADH的含量可以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为强化生物除磷效率提供一种新思想.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能专一地选择甾体某个碳的空间位置上的氢并氧化其为原来空间构型的羟基.在这一反应中,微生物羟基化酶利用分子态氧完成羟基化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利用微生物进行甾体激素C16α羟基化反应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能专一地选择甾体某个碳的空间位置上的氢并氧化其为原来空间构型的羟基.在这一反应中,微生物羟基化酶利用分子态氧完成羟基化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利用微生物进行甾体激素C16α羟基化反应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过氧化聚吡咯膜上制备纳米金, 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 在纳米金/过氧化聚吡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显著降低了NADH 的氧化峰电位, 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1.2×10-3 mol/L范围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5.0×10-8 mol/L, 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对NADH 的线性检测。  相似文献   

8.
煤炭脱硫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电化学调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微生物脱硫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电子转移的电化学过程,应用电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进行调控,有利于矿物的微生物脱硫.基于对煤炭脱硫微生物培养基的电化学特性研究,利用外控电位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对脱硫微生物生长代谢影响.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浸出体的外加电位,可增加细菌活性和生长繁殖速度,在-500 mV电位下,细菌的生长期缩短了40%,细胞浓度增加5~10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过氧化聚吡咯膜上制备纳米金,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在纳米金/过氧化聚吡咯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显著降低了NADH的氧化峰电位,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1.2×10~(-3)mol/L范围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8)mol/L,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对NADH的线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猪脂氧化产物过氧化值(POV)、茴香胺值(p-AV)和酸值(AV)为理化指标,分别考察通气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氧化反应控制因素对氧化产物的指标影响,并对猪脂控制氧化条件下的挥发性风味产物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猪脂调控氧化主要影响因素.氧化过程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和酸类,内酯类或酯类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且不呈规律性.猪脂调控氧化反应温度为130~140℃,反应时间为3~4 h时,不仅获得较高的POV、p-AV数值,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如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及2-戊基呋喃也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