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单片机对数控恒流源和多电极转换板的控制,将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的二极、三极、四极、微分、偶极、复合多极等方法进行组合集成,采用图象处理与电法勘探技术相融合,进行电阻率、激电值归位计算,反演地下电性层的构造形态,完成电法CT剖面。  相似文献   

2.
杨家文 《煤矿安全》1999,30(10):29-30
鲍店煤矿属低瓦斯矿井,但个别采区有瓦斯局部异常现象,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其发火期3~6个月。该矿自投产以来已发生多次自然发火事故,安全监测系统的使用才使各种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系统的工作原理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主机及其外设。传输接口、传输电缆、分站和各种传感器组成,主机连续不断地轮流与各个分站进行通信,每个分站接到主机的询问后,立即将该分站接收的各种信号传给主机,各分站又不停地对接到它上面的各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交换和处理,时刻等待主机的询问,以便把检测的参数送到地面,需要对井下设备控制时,…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干扰严重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西门子PLC的煤矿井下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监控分站、通信网络、井上主机等组成。监控分站采用西门子S7-300 PLC,主机与监控分站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行通信。主机监控软件采用WinCC7.0开发。基于该方案所开发的多个系统已在煤矿应用,具有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GPRS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系统接口电路通过RS-485网络和80C552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构成多机通信网络。该上位机系统通过VB6.0中的通信控件MSCOMM实现了以PC主机与多台单片机分站的串行通信,并利用VB6.0编程进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及控制、数据实时显示、报表打印和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从总体上对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采用RS-485通讯主从通讯协议实现了地面监控主机与硐室内监控分站的远程通讯功能。分站设计选择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利用经典Keil C编程语言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上位机软件采用VB6.0进行设计,结合Access数据库形象直观的显示出各监控点的数据变化,并生成报警信息报表,实现了硐室内、外及过渡室18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及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井下核子秤主机的输出端口截获吨脉冲输出信号,并传输到监测监控分站。在分站中编制核子秤吨脉冲接收、处理程序、并向监测监控分站主机发送每脉冲10t的计量信号,通过地面监测监控终端机的处理,就可显示班产量和日产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鉴定会于3月末在在研制单位常州自动化研究所举行,到会47单位80余人.煤炭部技术司主持会议.一、KJ2系统由地面主机、传输接口、分站、电缆和各种传感器组成.系统主机采用长城0520-CH微机,高分辨彩色CRT、3070汉字打印机.主机经传输接口可带模拟盘(为用户选择件,也可不要).分站容量为开关量输入6个,输出4个(用户可用2个),模拟量输入8个,并可部分或全部改成开关量.根据现场情况,测点密集处可更换容量大的分站.主站与分站的最大距离15公里,分站与传感器为2公里.  相似文献   

8.
多级煤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基于集散式监控系统中的采用中继分站实现二级或多级通信系统的设计技术,为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通信速度,中继分站采用了双口RAM、双单片机结构,可以同时进行双向通信,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海雯 《煤矿机械》2012,33(4):248-250
此软件是为地面风井综合参数监控设计的。传输数据采用GPRS无线网络,80C552单片机和RS-485网络的串行接口电路,构成多机通信网络。上位机系统PC主机与多台单片机分站的串行通信是通过VB6.0中的通信控件MSCOMM实现的,利用VB6.0编程可以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数据实时显示、报表打印及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瓦斯巡更监测分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监管瓦检员到达巡检地点检测瓦斯浓度,介绍了一种能够保证瓦检员到达巡检地点检测数据并同时把数据传给上位机软件的瓦斯巡更监测分站.详细阐述了各关键部件的组成和软件的工作流程.该系统以单片机AT89C2051为核心,以红外方式与便携式瓦斯检测仪进行数据传输,以RS-485通信方式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现场使用证明,该监测分站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M和工业以太网的变电所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本地部分煤矿的变电所监控现状,介绍了一种基于ARM芯片S3C44B0X处理器和工业以太网的变电所监控装置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下位机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该装置可以对变电所的各个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有超限报警、自动控制和查看历史数据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董磊 《煤炭技术》2007,26(2):50-52
提出了用DSP对逆变电源实现全数字化控制的一种方法。在分析了TMS320LF2407A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逆变器硬件电路结构,以改善逆变电源的输出性能及提高逆变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郭东明 《中州煤炭》2021,(11):244-250
由于当前监测方法不能实现主变过负荷特征量的精准提取,导致监测结果不理想以及低运行能耗偏高,为此提出风电无人值守变电所主变过负荷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硬件由电能计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监控终端模块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软件,即通过阻性、容性以及感性对风电无人值守变电所负荷进行分类,通过Matlab小波分析对主变过负荷进行精准定位,以此提取负荷状态特征量。采用综合模糊评判对不同负荷特征量进行综合考量,设定不同参数的权重比获取量化的变电所主变过负荷运行状态监测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低运行能耗,获取更准确的监测结果,实际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鸭山七星矿变电所的特点和电力负荷管理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实时电力负荷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下位机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和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为平台,通过以太网控制器LAN91C111和TCP/IP协议栈LwIP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嵌入式以太网通讯功能;上位机界面通过组态软件进行设计,实现系统监控、通信管理、数据处理、发布控制命令及动态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并行采集方式的电法仪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仪器由高密度电法发展而来,改变了传统电法勘探设备的数据采集工作方式,具有电测深法和电剖面法于一体的多装置、多极距的高密度组合功能.它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单片机为处理核心,两个处理器各自分工,分别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工作方式设定、通信,提高了仪器数据采集的速度和精度,实现了并行网络采集方式,数据具有同时性和瞬时性,使得电法图像更加真实合理,极大地提高了视电阻率的时间分辨率,为探测分析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分析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基点法和同步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了基点-同步法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分析.结合实际应用,针对汝箕沟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选定4条主要测定线路,采用基点-同步气压计法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得出基点-同步法能够提高测定结果精度,为通风系统优化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对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改造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文革 《煤矿机械》2005,(3):100-101
介绍了对数控线切割机床增加一个回转轴的改造方法 ,及如何利用新增加的回转轴来进行加工 ;通过改造 ,利用数控线切割机床新增加的回转轴 ,不仅可以加工大锥度的圆台 ,还可以加工形状复杂的回转体  相似文献   

18.
郭本利 《金属矿山》2016,45(11):143-146
付老庄铁矿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系统能在恶劣环境中长时间正常工作,对矿山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及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付老庄铁矿井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与用途。该系统由中心站和硬件设备组成,前者主要由通讯网络、工控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系统软件等组成,后者主要由控制分站、信号机、通讯分站、轨道传感器、车载收发信号机、电动转辙机等组成。经过运行实践,系统达到设计预期和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对于同类地下金属矿山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绞车提升是矿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运输设备,河北太行铁矿的主井绞车和副井绞车在改造前,均采用转子串电阻的调速方式,这种调速方式属高耗能方式,属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限时淘汰设备,为了满足安监局要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改变现场工作环境,推广新技术,确定进行变频调速改造。太行铁矿主井绞车和副井绞车采用同样的机械系统,在改造过程中,采用两台变频器拖动两台绞车的二拖二互为备用的模式,提高了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性能决定了数控机床的速度和精度等技术指标。对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及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CK160数控车床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