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降低其成本,利用循环伏安法电沉积制备Pt-Fe合金催化剂,并以其作为PEMFC阴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技术对催化剂样品进行性能表征。通过循环伏安线性扫描法确定Pt-Fe合金的沉积电位,并探究了电沉积过程中电解液温度、电位和扫描速率对催化剂样品形貌以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温度主要对催化剂沉积量及分散性起作用,对形貌影响不大,扫描速率主要对晶体生长产生影响;电位扫描范围为-0.4~0.6 V、扫描速率为100 m V/s,电解液温度为50℃时,电沉积得到的Pt-Fe合金催化剂的颗粒在碳布表面呈空心球状且分散均匀,与其他沉积电位制得的样品相比较,合金中Pt/Fe原子比相对较高,其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64.30 m2/g,电催化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赵文文  张华  李梅 《无机材料学报》2013,28(11):1217-1222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究Pt与Fe共沉积的还原电位, 并在此电位下在多孔碳布表面恒压电沉积制备Pt-Fe合金, 研究其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阴极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能量色散谱 (EDS)、循环伏安 (CV)、单电池极化、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EIS)等测试技术对所得催化剂进行物理及电化学性能表征。实验表明, 在0.075 V电位下可还原得到Pt-Fe合金, 其颗粒在碳布表面呈空心球状且分散均匀; 共沉积时间对Pt-Fe合金催化剂成分组成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增加, 合金中Pt与Fe原子比增加, Fe相对含量下降。Fe可与Pt形成稳定的合金催化剂, 显著提高铂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电沉积30 min制得的合金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探究ChCl-urea低共熔溶剂对电沉积合金膜含量的影响,并提升二元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353 K的ChCl-urea低共熔溶剂中,利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了Eu-Mg-Co合金膜对Mg合金组成及耐腐蚀性进行优化。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ChCl-urea以及加入金属元素后熔体的电化学行为。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Co(Ⅱ)+2e→Co(0)是一步不可逆反应,并计算得出Co(Ⅱ)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α以及扩散系数D_0~([1])。稀土元素Eu和金属Mg沉积电位较负,难以单独沉积得到单一元素的合金膜,但能在Co(Ⅱ)的作用下诱导共沉积得到多元合金膜。在不同电位和不同组成的镀液中采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进行电沉积,用EDS分析和SEM对合金膜进行分析和表征。对合金膜进行Tafel测试,利用外推法得出合金膜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与电位。Co(Ⅱ)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α=0.093,扩散系数D_0=1.177×10~(-5) cm~2/s。EDS结果表明在沉积电位-1.18 V,镀液配比为0.04 mol/L CoCl_2+0.04 mol/L MgCl_2+0.03 mol/L Eu(NO_3)_3时合金膜中Eu含量最高,Eu-Mg-Co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结论:得到镀层晶粒细致均匀的Eu-Mg-Co合金膜,加入稀土Eu元素的三元合金膜耐腐蚀性能优于Co-Mg二元合金膜。  相似文献   

4.
李梅  陈泽霖  张华 《材料保护》2014,(8):43-45,58,8
与脉冲电沉积及恒流电沉积法相比,恒电位电沉积制备的电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性能,目前很少用此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Pt-Ni合金催化剂。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在多孔碳布及玻碳电极表面恒电位电沉积Pt-Ni合金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和扫描电镜(SEM)等对Pt-Ni合金催化剂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CV)曲线评价了其电催化活性。研究了电沉积参数(沉积电位、电解液温度和沉积时间)对Pt-Ni合金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电位影响合金催化剂形核速度,引起微观结构不同,电解液温度影响着催化剂的成核和生长,沉积时间影响着Pt-Ni合金的沉积量;沉积电位为-0.35 V,电解液温度为50℃,沉积时间为15 min时,Pt-Ni合金催化剂均匀地分散于碳载体表面,粒径大约为11.9 nm,具有最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ASA),达44.19 m2/g,电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熔炼与固溶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原子分数为Ni30-xFe_xMn70(x=0,10,20)的前驱体合金,通过脱合金化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及Ni-Fe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合金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交流阻抗、方波电位法及计时电位法研究电极的析氢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Fe获得了片状结构的纳米多孔Ni-Fe合金,提高了纳米多孔Ni的表面积,且Fe与Ni产生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合金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当Fe含量为10%(原子分数)时,脱合金化得到的纳米多孔Ni-Fe合金表面积最大,析氢电催化性能最好,在0.1A/cm^2电流密度下,析氢过电位仅56mV,经10h连续电解,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 (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色泽均一,呈银灰色但有少许裂纹;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为非晶态,经700℃热处理2h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脱合金的方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铂镍钼(NP-PtNiMo)合金纳米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对NP-PtNiMo合金纳米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成分、物相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位极化评价了NP-PtNiMo合金纳米催化剂在室温下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NP-PtNiMo合金纳米催化剂比商业Pt/C催化剂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性能,更好的电催化稳定性以及更好的抗CO中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静  陈必清  景欣欣  翟佳鑫 《功能材料》2022,(6):6085-6094+6111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氯化胆碱-尿素体系中制备Ni-Fe-Sm/Cu稀土合金电极并研究其析氢(HER)性能。通过阴极极化曲线(LSV)、循环伏安曲线(CV)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及SEM等表征技术,研究沉积条件对稀土合金电极的析氢性能及其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Sm能够有效提升合金电极的析氢性能。在-1.22 V的沉积电位下,沉积20 min制备的Ni-Fe-Sm/Cu稀土合金电极析氢性能最佳。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稀土合金电极的析氢过电位仅115 mV,Tafel斜率最小,析氢反应受Volmer-Heyrovsky反应控制。且该条件下制备的Ni-Fe-Sm/Cu稀土合金具备最高的双电层电容,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最大。通过交流阻抗法(EIS)可知,Ni-Fe-Sm/Cu合金电极具有较高电荷转移速率。此外,Ni-Fe-Sm/Cu稀土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经过1000圈的循环侧安测试,电催化析氢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膜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现状.其中结构包括显微结构、非晶形成规律、晶化动力学;性能涉及磁性、析氢电催化行为、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膜在一定的制备条件下具有非晶态结构,由于其优异的磁学、析氢电催化、耐腐蚀、力学及光吸收性能,已经应用于镀覆大的非平面电子装置、磁泡记忆元件、高温超导薄膜、磁光记录材料、电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以及表面工程技术等领域,同时对水溶液中电沉积稀土合金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附着力好、耐腐蚀性强的稀土镁合金,在353 K油浴条件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Gd(Ⅲ)、Mg(Ⅱ)、Co(Ⅱ)在氯化胆碱-尿素低温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Co(Ⅱ)→Co为一步不可逆反应,其在Pt电极的传递系数为0.41,扩散系数为1.32×10~(-6)cm~2/s,Mg(Ⅱ)、Gd(Ⅲ)在此体系中不能单独还原为单质,可被Co(Ⅱ)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法电沉积得到的Gd-Mg-Co合金中Gd的含量随沉积电位、沉积时间、Gd~(3+)/Mg~)(2+)/Co~(2+)浓度比的改变而改变,在-1.15 V电位下,Gd~(3+)/Mg~)(2+)/Co~(2+)摩尔比为4∶3∶4、沉积20 min时,得到表面均匀的黑色合金膜。在此沉积条件下得到的合金膜经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X)等手段进行形貌、成分分析可知,此合金膜为非晶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合金膜中Gd的质量分数高达62.41%。  相似文献   

11.
中间片是电影拷贝制作过程中处于原底片和发行拷贝之间的半成品。在电影拷贝制作过程中,先用原底印制翻正片,再用翻正片印制翻底片,最后用翻底片印制大量发行拷贝,翻正、翻底统称为中间片。之所以制作中间片,主要是为了保护原底片。原底片是摄影师直接用摄影机从摄制现场拍摄出来的原始底片,一旦损坏,就要全部重来,重新置景、布光、表演和拍摄,耗费巨大;而如果是新闻纪录片的原底片被损坏,那则是花多少钱都无法挽回的。  相似文献   

12.
电影技术在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百年之久的电影,一直是大众喜闻乐见、共享式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以特有的高清晰度、大画面、身临其境般的视听效果,完美地再现艺术创作而吸引了广大观众。即使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电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影仍在娱乐市场中占有主要地位,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一、电影技术在电影发展中的历史回顾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电影技术是电影发展的动力之一,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科技,是实现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1、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电影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1 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两兄弟发明了电影,人类首次实现了用活…  相似文献   

13.
马前 《计测技术》1999,(1):23-24,45
根据膜堆的特征矩阵,求出单层膜的光学导纳,在单层膜的基础上,进行层层递推,叠加起来,求出膜块的等交内,计算振幅反射系数,最后求出整个膜系的反射率、透射率。  相似文献   

14.
This investigation has involve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tral response and calibration of diazo film for use as a film badge dosimeter. Aprototype film badge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the range of the response of the film has been extended by the use of suitably calibrated attenuating filters.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测量站在日常维护中能够通过数据判定摄影经纬仪设备性能 ,提出了利用扫描仪扫描胶片 ,形成位图文件 ,结合图像处理技术 ,准确读出各项测量数据。文中着重论述了图像的二值化预处理和利用相关法判读脱靶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电影的数字化革命为背景 ,阐述了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性 ,并由电影声音的数字化、多声道立体声、宽频带、大动态 ,引申出电影声音文化的全新概念 ,旨在强调电影艺术视听并重与互补 ,简要论述了作者本人的电影声音创作观念 ,并主张利用听觉刺激来满足听觉快感、进而在实现生理与心理愉悦的同时 ,完成电影艺术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以芒果核淀粉为基质的淀粉膜,分析淀粉膜性能,为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数据参考。方法 制备不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和没食子酸浓度的淀粉膜,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分析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抗氧化活性及热稳定性,并探究膜的最佳性能参数。结果 当甘油质量分数为30%、羧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5%、没食子酸质量分数为4%时,膜的抗拉伸强度为25.28MPa,断裂伸长率为11.66%,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14g·mm/(m2·h·kPa),抗氧化活性为75.93%。结论 芒果核淀粉能与添加的助剂形成有效交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活性,降低了水蒸气透过系数,并提高了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电影和其他行业一样正在进行着全面的数字化应用和普及,正在从模拟式的胶片技术向数字技术进行过渡。这是电影自诞生100多年来最大的一场变革,它给电影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随着电影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给电影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影技术》2005,(5):25-27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于今年3月组团赴香港进行了数字电影及影片修复技术的专题考察.在香港期间,代表团考察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参观了先涛数码企画有限公司,还与Discreet公司的香港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在将我们所了解到的香港数字电影及影片修复状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要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电影事业 ,并把它放在文化艺术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为了发展电影 ,就必须逐步建立我国的电影工业体系 ,其中包括电影胶片制造工业。建国初期 ,我国的电影胶片全部依赖从国外进口 ,每年国家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购进胶片。由于外汇额度数目有限和国外大量供应的困难 ,制约了拷贝的发行量 ,影响了我国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使感光材料国产化、达到电影胶片自给 ,除保证影片生产外 ,还要满足国防军工、科技、航空、医疗等其他行业对各种胶片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