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延忠 《金属学报》1984,20(4):323-332
利用低能核物理技术,通过磁参量和电阻的测量以及利用DSC方法,研究了非晶合金(Fe_(0.1)Ni_(0.35)Co_(0.55))_(78)Si_8B_(14)的结构弛豫和转变。结果表明,在50—500℃范围内,结构弛豫和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在175—200℃和400—420℃区域内产生两种不同特征的结构弛豫,对应着磁性的不同变化。结构弛豫中发展了化学短程序和拓扑短程序,产生感生磁各向异性。考查了低温结构弛豫和高温转变的动力学行为。用结构缺陷模型讨论了结构弛豫中结构缺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实验用非晶态Fe_(38)Ni_(40)Mo_4B_(18)合金系液态合金急冷法制得的薄带。将该合金在550℃,0.5h退火制得晶态样品。两种样品都经X射线衍射验证。 用滴在厚1.2μm镍箔上的~(22)Na作为正电子源,用多层合金样品迭合后再和源成夹层排列。应用快-快符合寿命谱仪,时间分辨率(FWHM)为290ps,在+138℃到-174℃温度区间测量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每个寿命谱的累计计数为10~6。应用计算机程序POSITRONFIT处理寿命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Fe_(46)Ni_(32)V_2Si_(14)B_6合金的分形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结构弛豫阶段退火温度TR对非晶态Fe46Ni32V2Si14 B6合金条带室温断裂韧性(Kc)的影响.TR小于200℃时,KC大致不变,平均值约8MPam1/2;随着TR由200℃增加至350℃,KC值逐渐下降至2MPam1/2;相应地断裂剖面形貌由不规则特征(分形的)逐渐变为平直的或光滑的特征.用垂直截面法测定断裂剖面裂纹轮廓线的分形维数Df.实验结果表明,在准二维脆性断裂条件下,Kc值与分形维数增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并讨论不同结构弛豫阶段断裂特征长度ac与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4.
HEATCAPACITIESOFFe_(40)Ni_(40)B_(20)GLASSYALLOYMEASUREDBYENTHALPYMETHOD¥JIANGQing;ZHAOMing;LIJianchen(JilinUniversityofTechnol?..  相似文献   

5.
CrystallizationBehaviorofMetallicGlassCo_(65.1)Fe_(4.7)Ni_(4.6)Si_(10.2)B_(15.4)LiZongquan;QinYongandHeYizhen(李宗全),(秦勇)(何怡贞)(...  相似文献   

6.
7.
Magnetic anisotropies of the amorphous alloy Fe_(71)Ni_(10)B_(13)Si_(14)C_2 annealed in magnetic fieldhave been studied using Mossbauer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It is shown that thedistribution of moments in the annealed sample are determined by both stress-produced andthermomagnetic treatment-induced magnetic anisotropies.  相似文献   

8.
<正> 金属玻璃在退火处理下将发生结构弛豫,许多物理性质也将发生变化.一般认为非晶无序态的原子重新排列导致了结构弛豫,并提出了两种模型:拓扑短程序(TSRO)和化学短程序(CSRO).Egami和Bcukel等人研究了铁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用Mossbauer技术结合DTA和电阻分析,对两种非晶态合金(Ⅰ)Fe_(77.8)Si_(7.5)B_(14.7)和(Ⅱ)Fe_(78.5)Si_(8.9)B_(12.6)的结构弛豫进行了研究。 Ⅰ和Ⅱ两种非晶态合金的DTA曲线如图1,晶化开始温度分别为530和500℃,晶化前均出现较长的放热峰,预示其结构弛豫过程中可能发生某种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4mm的块体非晶合金Fe55 Ni2 Cr12 M010 Yo12 B6 C13,对非晶合金在298K-1073K温度区间的热膨胀行为进行了分析.非晶合金的膨胀系数在室温至接近玻璃转化温度区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温度超过Tg后,由玻璃态进人过冷液相区,粘度急剧增加,膨胀系数增高;在T>Tg...  相似文献   

11.
董振富  卢柯  魏文铎  丁炳哲 《金属学报》1994,30(19):304-308
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非晶态Fe_(80)B_(20)合金的晶化产物结构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晶化产物均由α-Fe(B)固溶体和Fe-B化合物组成;α-Fe(B)固溶体的相对含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化合物有Fe_3B和Fe_(3.5)B两种,它们的相对含量与退火温度密切相关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晶格畸变.  相似文献   

12.
凌刚  季雨  胡小军  邬秋林  褚维  杨国斌  王润 《金属学报》1995,31(20):353-359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FeZrB(Cu)非晶合金在动态升温过程中和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合金晶化过程中,非晶相由富Zr和富Fe区组成.富Zr相对bccFe相的析出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α-Zr相的析出是bccFe相开始失稳长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晶Fe(80)B(20)合金的表观晶化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非晶态的Fe-B共晶合金在晶化过程中,晶体的生长行为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完全由界面控制的机制不同,还同时存在扩散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延忠  金慧娟 《金属学报》1984,20(2):150-153
利用磁导率减落的自动测量仪,测量了非晶合金(Fe_(0.1)Ni_(0.5)Co_(0.4))_(78)Si_8B_(14)等温时效时退磁不能恢复的减落。以此考查了低温结构弛豫动力学行为,计算了弛豫激活能和弛豫谱。结果表明,低温结构弛豫是平均激活能低的多弛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化学短程序(CSRO)。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吸收和内转换电子发射Mossbauer谱技术,研究了Fe_(80-x)Cu_xSi_5B_(15)和(Fe_(1-y)Co_y)_(82)Cu_(0.4)Si_(4.4)B_(13.2)两系列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单辊急冷法制备的非晶带,晶化首先从贴辊面开始,晶化产物为α-Fe相.在Fe_(80)Si_5B_(15)非晶合金中以少量Cu替代Fe可以提高晶化温度.我们的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的含量超过80at.-%,如增加到82at.-%,晶化温度就明显降低.所研究两系列含Si的铁基非晶合金在400—450℃范围内退火2h,都出现α-Fe,Fe_3B和Fe_2B三种晶态相共存状态.退火温度再升高,亚稳相Fe_3B逐渐转变为Fe_2B和α-Fe.  相似文献   

16.
Fe78B13Si9纳米晶合金的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相同成分的Fe_(78)B_(13)Si_9非晶态合金条带晶化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定并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尺寸)和一些结构敏感性能(热膨胀、比热),同时,将其与同样成分的非晶态、大晶粒状态合金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由于纳米晶合金特殊的微观结构(短程无序),使其在性能上表现出与通常材料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并结合离子剥落研究了Al原子在非晶Fe_(78)Si_9B_(13)合金中的扩散。实验结果表明:在320-380℃温区内,扩散系数D位于2.43×10~(-22)-2.01×10~(-21)m~2s~(-1)之间,且它随温度的变化符合Arrhenius关系,D=D_0 exp(-Q/kT),其中指数前因子D_0=2.02×10~(-12)m~2s~(-1)。扩散激活能Q=1.17eV。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非晶Nd_6Fe_(81)B_(13)合金的磁性和晶化及其对样品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讨论了非晶样品的低温磁性和Nd对昌化温度和Curie温度的影响。在873K退火的样品中得到一个新相。  相似文献   

19.
Ion beam sputtering profiling in combination with SIM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investigate the Al diffusion in Fe_(78)Si_0B_(13)amorphous alloy.Between 320 and 380℃,thediffusion coefficients vary from 2.43×10~(-22) to 2.01×10~(-21)m~2s~(-1),and an Arrhenius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as:D_0=2.02×10~_(12)exp(-1.17/kT)  相似文献   

20.
退火变脆Fe75Si10B15金属玻璃的脆韧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隆保 《金属学报》1992,28(2):64-70
研究了机械研磨对退火变脆Fe_(75)Si_(10)B_(15)金属玻璃的弛豫过程,晶化行为及脆韧性转变的影响。发现退火变脆的Fe_(75)Si_(10)B_(15)金属玻璃,经不同时间机械研磨,Curie温度T_C逐渐回落,总的弛像焓ΔH_?逐渐回升。在DSC曲线上观察到明显的玻璃转变温度T_(g_1)和一个附加的宽放热峰T_(x_1),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T_(x_1),T_(x_1),T_C同步降低,与T_(x_1)对应的放热面积ΔH_(x_1)逐渐增大,并在片状粒子表面形成切变带以及与其对应的剪切带,玻璃在退火过程中失掉的韧性逐渐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