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蛇纹石硫酸浸出过程中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浸出MgO过程中各种矿物与酸的反应活性,及温度对各种矿物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蛇纹石中主要矿物Mg6[Si_4O_(10)](OH)_8极易与硫酸反应;铁矿物中的FeO、FeO·SiO_2和FeCO_3易与硫酸反应,Fe~(2+)的析出将不利于Mg~(2+)的分离;磁黄铁矿FeS与硫酸有一定的反应;铝矿物Al_2O_3高温时不易与稀硫酸反应,低温时易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而Fe_2O_3、黄铁矿FeS_2和黄铜矿CuFeS_2则不会与稀酸反应,它们的存在不影响Mg~(2+)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为了处理污酸中的砷,研究利用硫化钡作为除砷剂,采取了一段间接-二段直接的两段硫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一段工艺中投2.4倍计算量的硫化钡,50 ℃下反应80 min;二段工艺中投1.6倍计算量的硫化钡,在室温下反应60 min,污酸中砷的浓度从8 810 mg/L降至0.5 mg/L以下,综合除砷率99.99%以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污酸除砷影响因素中硫化钡投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此工艺产生的硫化渣量较小,可大大降低企业堆存压力,并且可将产生的硫酸钡二次利用,减小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二段除砷后液中未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降低了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镍钼矿中硫铁矿的氧压水浸行为,以硫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压力场下初始硫酸浓度、温度、氧分压、矿物粒度对硫铁矿氧压水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铁矿氧压水浸过程中,铁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三氧化二铁、铁矾留在渣中;硫元素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主要以硫酸根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单质硫的形式存在渣中;外加初始酸的条件下,反应初期耗酸量大于成酸量为耗酸反应,反应中后期成酸量大于耗酸量为成酸反应;不加初始酸的条件下为成酸反应。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过程酸平衡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生物浸出过程中, 矿石溶解、环境蒸发和工程渗漏等因素都会导致酸的消耗; 同时, 高铁的水解反应、矿石中某些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在细菌浸出时均会产酸, 此外, 萃余液还会带入一定量的酸.酸的产耗平衡问题不仅与矿物的氧化分解及浸出率息息相关, 还会影响浸矿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后续萃取与电沉积工艺的进行.针对紫金山铜矿生物浸出过程, 考察各种矿物的产耗酸的情况, 并模拟特定的工业环境和工艺条件, 进行酸平衡理论分析和计算.通过工业实践, 发现浸出1 t矿石, 产酸量为13.589 kg, 耗酸量为10.597 kg, 从而得到酸过剩量为2.992 kg·t-1矿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苦胺酸偶氮变色酸[3-(2-羟基-3,5-二硝基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与铜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铝合金中铜含量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于0.1moL/L的盐酸介质中,铜与苦胺酸偶氮变色酸发生显色反应,在波长570 nm处有最大吸收,且显色程度与铜浓度成正比。在25 mL的溶液中,铜量在2~7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6×104L.mol-1.cm-1。方法用于铝合金标样中铜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1.8%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铜渣氧压酸浸工艺过程中酸浸动力学、酸浸溶出规律和溶出反应的控制步骤,探讨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浸出压力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铜浸出率达96.06%。含铜渣酸浸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在600 r/min搅拌速度下,液固比5∶1,压力1.2 MPa,20%酸浓度,120℃酸浸150 min。含铜渣的氧压酸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氧压酸浸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经过计算扩散激活能Ea为31.15k J/mol,含铜渣与硫酸酸浸的动力学方程可描述为:1-(1-x)~(1/3)=71.39exp[-31150/(RT)]·t。  相似文献   

7.
提供了一种针对成州锌冶炼厂湿法炼锌系统污酸中汞含量的分析方法.在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利用沉淀剂硫化钠沉淀汞离子形成富集汞渣,使得与其它干扰金属元素分离,再利用铜试剂(DDTC)标准溶液对富集渣中汞进行滴定反应.根据反应计量数计算出污酸中汞的含量.该方法做了大量的条件优化试验以及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试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8.
热致相变贮热材料四卤合金属酸(Ⅱ)二烷基铵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通过晶型有序-无序转变能可逆地固-固相变贮热.合成了两种材料四氯合锰酸十二铵n-(C12H25NH3)2MnCl4和四氯合锰酸十四铵n-(C14H29NH3)2MnCl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材料的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随着C12Mn质量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表观活化能Ea值呈波动变化.CnMn及二元体系的反应级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介质中,铁(Ⅲ)与对氨基苯基荧光酮和变色酸及乳化剂OP发生显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方法。研究发现:铁(Ⅲ)与对氨基苯基荧光酮及变色酸及OP形成了绿色的四元混配胶束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0 nm,且络合物中铁(Ⅲ)与对氨基苯基荧光酮及变色酸的组成比nFe(Ⅲ)∶nAPF∶nCA为1∶2∶1。在10 mL溶液中铁质量在1~10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品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同经典的邻二氮杂菲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偶联反应首次合成出新试剂2-(4-安替比林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AADMAA)。本文报告了AA-DMAA的合成、鉴定、酸离解常数的测定和它与Cu(Ⅱ)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在pH3时,AADMAA与Cu(Ⅱ)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λ_(max)=495nm,ε=2.86×10~4,铜量在0~4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加入适当掩蔽剂,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某些物料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1.
热力学问题是含钒钢渣硫酸浸出反应的核心问题。针对含钒钢渣的矿物组成,对含钒钢渣硫酸浸出体系进行了热力学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硅酸三钙酸溶反应的很小、平衡常数很大,很容易与硫酸反应,由于该组分含量很大,势必造成大量的硫酸与之发生反应而被消耗;当终酸浓度为1×10~(-4) mol/L时,FeO理论上能全部被硫酸浸出,而钒在此酸浓度条件下基本不被浸出,FeO的浸出比钒具有更大的热力学趋势。依据这一结果,可设计出"选择性分段酸浸"新方法,Ⅰ段预浸除杂、Ⅱ段浸出提钒,在浸出阶段即可实现钒与主要杂质铁的分离。Eh-pH图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钒的主要溶解相为VO~(2+)、VO~(2+)和V~(3+),而VO~(2+)的稳定区在三个溶解相的中间,且稳定范围较大,浸出过程应尽量使钒处在VO~(2+)的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2.
共显色效应目前已引起分析工作者的注意,特别对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显色剂的共显色反应作了不少研究,发现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不仅能发生共显色反应,而且能发生β型共显色反应。目前,有关普通元素与该类试剂的共显色反应报道尚不多。本文研究了新的Sc(Ⅱ)-Bj(Ⅱ)-CPA-PC共显色体系,探索了稀土  相似文献   

13.
对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的共显色反应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已作了不少研究,发现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不仅能发生共显色反应,而且能发生β型共显色反应。共显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提高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是这方面的报道仍然不多。本文研究了新的 Sc(Ⅲ)-Y(Ⅲ)-对碘偶氮氯膦(CPA-pI)共显色体系,探索了不同重稀土共存时与显色剂的反应特性和共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初步用于合成试样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对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酸解过程动力学及稀土浸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O转化率动力学曲线与P2O5转化率动力学曲线变化趋势相近,即随着温度和溶液酸度的升高,稀土的转化率提高;∑REO的酸解动力学可用德罗兹多夫方程来很好的描述,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根据Arrhenius方程对磷矿酸解过程P2O5的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表明,织金新华磷矿酸解的主要反应为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而稀土在磷矿中的类质同象存在形态也决定了其反应属于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织金新华磷矿酸解过程稀土的浸出机理分析表明,稀土主要以RE2(SO4)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磷石膏中的稀土以RE2(SO4)3和硫酸钙晶体包裹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4-胂酸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APAQ)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试剂与铜(Ⅱ)形成1:3的蓝紫色络合物,λmsx=580nm,摩尔吸光系数为8.9×10~4.铜量在0~15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锌、铝合金中铜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拟南芥为材料,对以往黑芥子酶的提取方法和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和活性测定条件.改进后的方法提取样品量只有150 mg,提取缓冲溶液1 mL,离心回收上清作为酶液;3 mL反应体系溶液(含0.2 mmol/L黑芥子硫苷酸钾)置于1 cm光路石英比色杯中,37℃条件下平衡后,向反应体系溶液中添加150μL酶液,预反应3min,而后在227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5 min(反应时间),计算酶活.改进后的方法取样量小,操作较为简便,适于较多样品的平行测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Coats-Redfern"法,通过差式扫描量热(DSC)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稳定化反应动力学,探索了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稳定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40~400℃范围内,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稳定化反应总体上符合一级的反应级数模型,计算得到表观反应活化能Ea=177.1 kJ/mol;进一步分区通过分区研究和计算,提出了"三区域反应动力学模型",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能很好地预测PAN纤维在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行为;初步提出了PAN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稳定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显色剂苦氨酸偶氮变色酸与钴的显色反应。pH 10 的柠檬酸铵-氨水溶液中,钴与苦氨酸偶氮变色酸反应形成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2×104 L·mol-1·cm-1,钴量在0~2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通过加入锌粉置换出铜而消除溶液中基体的干扰,用于铜合金中钴的测定,结果与亚硝基R盐光度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加标回收率接近100%。
关键词:钴;苦氨酸偶氮变色酸;铜合金;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硝酸铊、偏钒酸钾、亚硫酸钠、二氧化锰为反应原料,经过水热法合成出了偏钒酸钾-硝酸铊纳米复合粉体,活化该复合粉体后考察其对苏丹红Ⅱ号的降解能力,并对粉体进行SEM、XRD、XPS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偏钒酸钾掺杂量为2.5%(质量分数)的复合粉体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25 mg的偏钒酸钾-硝酸铊纳米复合粉体可对200 m L浓度为1×10~(-3)mol/L的苏丹红溶液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中浸渣铁在热酸浸出中的浸出过程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初始H_2SO_4浓度、矿物粒度和Fe~(3+)离子浓度对铁浸出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浸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收缩核模型。依据反应温度、矿物粒度等多个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浸渣热酸浸出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5.657×10~3J/mol,浸出剂硫酸与Fe~(3+)离子浓度对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分别为1.09446和-0.07317。中浸渣热酸浸出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为:1-(1-α)~(1/3)=0.4442[H~+]~(1.09)[Fe~(3+)]~(-0.07)d_0~(-1)exp(-45657/R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