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小吃以它的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好吃不贵、快捷方便而被人们称为老北京的一块活化石、古都北京的一张名片、好看能吃的工艺品、北京瑰宝、京城味道。游故宫、登长城、品小吃,成为来北京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位经营北京小吃60多年的老经理曾骄傲地说:"在北京居住的人早点谁没吃过油饼、烧饼,谁没喝过豆浆、豆腐脑?"北京小吃与正餐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不定时性和少量食用的特点。北京小吃最早叫"小食"、"零食"、"吃食"、"茶食"、"碰头食",指的是卖小吃的无定摊定点,挑担、推车走街串巷,吆喝卖。吃小吃的,游逛的人,休闲  相似文献   

2.
《福建轻纺》2016,(5):24-25
正有一座中国的三线城市,一年卖鞋的产值超千亿;在这座城市,有一位一年卖鞋超百亿的"中国鞋王";而这位鞋王创业起步的小镇,不同寻常地"人人创业、家家办厂"。他叫丁世忠,他所在的城市叫福建晋江,"人人创业"的小镇叫陈埭镇。把丁世忠的创富奇迹叫"草根逆袭",不为过。1970年出生在陈埭的丁世忠,17岁到闯北京卖鞋,37  相似文献   

3.
正淞  微拉 《烹调知识》2011,(4):28-29
编辑朋友:我们每天在砧板上切肉、切菜之后,必然会有一些食物的残渣和汁液遗留在砧板上,加上存放砧板的厨房内一般都较温暖,这样砧板就成了细菌大量繁殖生长的"温床"。不洁的砧板上往往沾染着大量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那么,如何选择木砧板、竹砧板、塑砧板呢?  相似文献   

4.
如今,有些人选择木头砧板,但又担心细菌会残存在木头上。有些人则认为塑料砧板好,因为它是无孔的。 实际上,木头砧板不但没有害处,而且更有益于健康。 误区一:木头砧板充满细孔,以  相似文献   

5.
正深秋,枫叶正红,夜色迷蒙,看见太湖渔民用竹片制的"蟹簖",篓内放上螃蟹喜欢吃的烂虾饵料,旁置一灯,野生大闸蟹见光便会爬上蟹簖而被抓。喜欢持螯、酒量蛮好的杨柏伟老师说,他听苏州人讲,从前苏州卖蟹的人叫喊:"杜闸蟹来哉",吴语这个"闸"音同"煠",蟹要用水煮熟了吃,谓之"煠蟹"。大闸蟹可能是"大煠蟹"之笔误。小说家、苏州人包天笑是这样解释"大闸蟹"的:"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  相似文献   

6.
继卤鸭颈之后,武汉人还把牛骨头当作美味。这里所称的"牛骨头",其实也是一种卤品,虽然牛骨头上面仅附着少许的肉块和牛筋可供啃食,但因味道极佳,仍然博得了不少江城食客的青睐。在武汉,扎堆卖卤牛骨头的地方,一是汉口最东端的堤角,二是远城区蔡甸的新农,因此,武汉牛骨头又分为"堤角牛骨头"和"新农牛骨头"。新农以新农牛肉为主打品牌,这里就暂不讨论新农的卤牛骨头了。而堤角,则因卖卤牛骨头而自发地形成了一条美食街。对于它的形成,坊间传说有几种版本。有的说是由一个姓王的下岗工人  相似文献   

7.
六联带锯机     
近年来,采用了单带锯或双联。四联带锯,锯切原木和方材,其优点是锯路较窄,是框锯的2/3—1/2,是圆锯的1/3—1/4。但是,如果原木作往复运动,利用单带锯或双联带锯进行锯切(当原木直径为20—34厘米、锯口数量为6个)时,其生产率低于框锯。利用四联带锯切原木时,每锯切一次可得到一块双面毛方和一对毛边板。但当原木直径大于24厘米时,除得到一块双面毛方之外,必须  相似文献   

8.
人说"君子元疱橱",他却由一介书生闯入味觉江湖;人说"更行如隔山",他却从一方灶台游刃至三尺讲台;人说"游戏人生、难得糊涂",他却自我选择"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说"地食人以五味",他恰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谨和五味,精彩激荡。  相似文献   

9.
<正>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普通人每天上班也许只是例行公事,而有些人却对自己的工作更有热情。这些人做每件事都是斗志满满,比如Boris Stolle——1999年进入眼镜行业的他,自2007年起已做了10年的销售代表,每一天都"战斗"在行业的最前线。一路走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德国科隆人一直都保持着初入行时的那份热情,并且立志要为眼镜店提供最好、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和销售工具——也许对他来说,真的是"所卖即所爱"吧。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以"卖惨"的方式博得他人的同情和宽容,手法虽然有点可笑,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却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次偶然的机缘,笔者在眼镜零售店就目睹了一次"卖惨"式的销售:李某是一位退休干部,性格直爽豁达,善于交流。这天他来配镜,在整个检查和配镜过程中与专业人员沟通得很愉悦,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眼中,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近乎天方夜谭。可是,真就有人做到了。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他于是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  相似文献   

12.
我在火车站二楼毫无头绪地寻找"和谐号候车室",它不是我熟悉的诸如一号、二号那样用数字标明的候车室.一位卖茶叶蛋的小伙子、一位卖报纸的中年阿姨,都把手向同一个方向指了一下,用有点轻蔑的方式回应了我的迷惑.每当此时,我的旅行热情就大打折扣."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的开头时,是多么欣喜若狂.如果不是为了逃离眼前生活的烦闷,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单调,我宁可坐存咖啡馆里发杲,遨游世界.我倾心那种"心灵的旅行者",我记得费尔南多·佩索阿提到过这样一位伟大的心灵旅游者.他在里斯本的办公室里的一个小伙子,每天仔细研究欧洲地图,熟悉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每一列火车的发车时间、所经的车站,但是他从柴没有离开过里斯本.如果你不嫌我啰唆,就再加上一个例证,《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当他动情地描述起冬日新奥尔良的情景,他比本地人还本地人.那种认定你没见过、没体验过、没吃过就没有发言权的看法,是多么愚蠢,人是依靠想象力而不是所谓的真实事物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市场     
《中外玩具制造》2012,(7):182-182
广东玩具雄霸武汉展最近,武汉首届玩具展在国际会展中心开锣,其中九成以上玩具都是广东造,汉产玩具只有两三家在孤军奋战。做玩具生意20多年的小雨点玩具行老板张伟,一手代理的全是广东货,齐乐、星辉、双星等玩具品牌都是来自汕头。他说,这么多年很少卖过武汉货,因为武汉的玩具厂家少,自主开发的玩具也大多有自己的销售渠  相似文献   

14.
李训刚 《烹调知识》2012,(10):13-13
江西省永修县一带酒席宴上出的第一菜,必为"东坡肉"。它上席时为两大碗,每碗里盛着一块用稻草扎着的大猪肉。传说苏东坡至永修,曾为一农夫孩子治愈了病症,农夫留他吃饭,买回肉招待他。他为眼前美景所陶醉,作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不觉念出,农夫以为他是教自己怎样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就将肉同系肉的稻草一起,整块放在锅里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金珠宝》2008,(3):105-105
说到南非,人们自然会想到钻石,谈起钻石,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南非,这个美丽的国度以盛产优质的钻石而闻名世界,南非和钻石总是彼此相连,因为南非是钻石之乡。 很久以前,南非的一个小男孩偶尔获得了一块矿石,经过鉴定确认是一块嵌有钻石毛坯的矿石。有人劝他把矿石卖了过一段好日子。但他坚信:这是一块幸运石。  相似文献   

16.
啤酒简史     
正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夏日喝冰啤就成了上海民俗,男女老少都喜爱。那时去餐馆点一杯冰啤,常常还要被搭售五毛钱猪头肉或剥皮鱼。弄堂口的冷饮店,每天都会排起长龙,人们拿着钢精锅、提着热水瓶,往往等上半小时才能买到散装啤酒,这景象都上了外国的电视节目。那时的上海人优越感很强,视其他城市的人为"乡下人",喝冰啤这类风俗就是积累心理优越感的因素。后来到了武汉,满大街找不到一家卖散装冰啤的冷饮店,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谁能够做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就是好的厨师,而好的厨师应该有好的厨房。如今,人们越来越在乎自己身体的健康,餐桌上的饭菜要讲究它的营养价值,它的健康标准,而仅有美食还是不够的。人们从小就被家长教育要做到“饭前洗手,讲究卫生”,可见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知道吗?厨房里小小的一块砧板,每平方厘米大肠杆菌就有400万个,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现在的家庭已经意识到饮食用具(包括砧板)生、熟分开的益处,每家应至少有二块砧板,尤其是餐饮业,砧板在饭菜制作上更要注意,应生、冷、熟、鱼、面分开…  相似文献   

18.
翟春阳 《美食》2012,(6):8-8
河北保定一个卖油条的小伙近日走红网络,并被央视报道。他的油条因坚决不用"复炸油",而被消费者称为"良心油条",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油条哥"。"打工皇帝"唐骏有一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的成功能不能复制,已经有人质疑,而"油条哥"的成功是绝对可以复制的。要说"油条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两个字:  相似文献   

19.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相似文献   

20.
《四川烹饪》2009,(1):58-58
卢志恒17岁便入得厨行,他这么个踏实的广东人,学艺从小工做起,先后做过传菜、打荷、水台、砧板、上什、炒锅等多项工作,几乎是把厨房里的一切工种都做了一遍,由此也练就了他扎实而全面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