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葫芦纹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纹样之一,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吉祥寓意,将其应用于现代服饰品设计中,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同时也为现代设计开创新的思路。文章运用了文献查阅、图像分析、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分析传统葫芦纹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多样化呈现方式,总结葫芦纹在服饰品中的应用原则,设计出创新纹样,并进行实践应用,最终得出传统葫芦纹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首先,传统葫芦纹在服饰品中多样化的设计表现,与现代服饰品有较强的适配性,符合现代服饰品的多元化发展潮流,满足当代人们追求个性化、艺术化的心理需求。其次,传统葫芦纹在服饰品中的设计应遵循三个应用原则,1)遵循适用原则,注重葫芦纹产品的实用性及人性化功能;2)符合审美需求,丰富葫芦纹在服饰品设计中的时尚元素;3)注重文化传承,传递葫芦纹的吉祥文化寓意。最后,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段,从传统葫芦纹荷包、发簪、耳饰中手绘提取葫芦纹的图像特征,采取主题式纹样设计和组合式纹样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设计元素进行再设计,使得葫芦纹相较于原纹样更具时尚感与趣味性,并将其实现于包袋、项链、耳饰中,使产品以新颖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2.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内涵。文章基于近年来各地明墓中出土的明代宫廷服饰及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对其中出现的葫芦纹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服饰中的葫芦纹,图案构成饱满端庄、表现手法写实简炼、色彩搭配浓重富丽,同时葫芦纹有着生殖象征、趋吉祈福、辟邪祛灾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3.
以葫芦[6、8]脲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染料活性橙K-GN和X-GR溶液的吸附行为,并对所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葫芦[8]脲吸附性能明显优于葫芦[6]脲,在染料浓度为50mg/L、葫芦[8]脲浓度为250mg/L时,脱色率可以达到98%以上。染料浓度增加,吸附量和脱色率均下降。吸附所形成的复合物十分稳定,在甲醇、乙酸乙酯、丙酮、N,N-二甲基酰胺等有机溶剂中均不能解析分离,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葫芦脲与染料可能形成了部分包合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4.
柔性装配系统(FAS)的设计与计算机仿真属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该文首先针对手拉葫芦装配系统的特征,将其作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首次应用极大代数理论与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手拉葫芦柔性装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极大代数意义下,讨论了系统的性能。进而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系统生产周期、缓冲区容量等运行参数。并据此研制了相应的模拟硬件装配系统。该模拟系统由8台单片机和多台微型计算机组成。运行结果十分满意,说明该模型和提出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针对葫芦单梁门式起重机的特点,建立了4种工况的振动模型,采用QR方法求解特征值问题,编制专用动态分析软件,并结合新样机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本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为单梁门机动刚度计算提供现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能源背景下,传统封装相变材料(PCM)的储热单元与潜热储热堆积床(LHTES)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的储热需求,而仿生学在储热领域的应用,可以为二者储热效率的提升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为此,提出一种仿生葫芦结构的新型储热单元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LHTES系统的热性能。优化仿生葫芦单元结构的尺寸参数对单元熔融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优熔融特性的尺寸参数。分析传统球形和仿生葫芦LHTES的温度分布、液相率、蓄热能力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葫芦结构可提升14.5%的单元换热面积,与传统模型相比,仿生模型液相率和储热完成率最大可分别提升12.67%和6.2%。在此基础上,分析入口温度和流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温度对系统的储热性能影响较大,进口温度增大15 K,堆积床系统的储热时间比原来缩短59.6%。该研究可为优化LHTES系统、提高实际条件下的热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杜诗"诗酒"与"诗筵"角度入手进行研读与赏析,发现杜诗里不但有一股浓烈的酒香,还有许多美食的描述和记录。为此,笔者在研读杜诗的基础上,以唐时御席、华筵以及民间清宴、家宴等席谱为线索,并根据西蜀饮食文化特色和古今宴席特点,与川中有名川菜烹饪大师合作,再现杜诗中当年的美味佳肴,最终探索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杜甫诗宴"。  相似文献   

8.
合成一种新颖的阳离子萘型表面活性剂4-(1-萘氧基-5-辛氧基)丁基三甲基溴化铵(TNBAB),利用紫外、荧光、1HNMR及红外多种谱学方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葫芦脲[8](CB[8])对TNBAB包络作用。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吸收强度均随CB[8]浓度的增大而减弱,直到二者比例为1:1时,不再随着CB[8]浓度的增大而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二者形成了1:1的包络物;得到包络计量比,并计算包络物稳定常数,得到的较大稳定常数(5.2×105L.mol-1,1.2×105L.mol-1)表明形成的包络物相当稳定。红外吸收峰不同程度的蓝移证实了稳定的包络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CB[8]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征,利用1HNMR对其包络机理及主客体作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宴名的文采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之一.不同的宴名,有着不同的艺术鉴赏情趣,表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饮馔审美风格.吉数镶嵌是宴名美化的习用手法.它借助汉语修辞技巧,造成诗的意境、画的风韵和乐的旋律,使筵宴欢乐、祥和、火爆、吉庆,流光溢彩,畅神悦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长沙坝-葫芦口梯级水库的情况,研究了以灌溉为主的两个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梯级水库的联合运行方式。文中提出了“二级凋节”运行的新概念,采用了临界枯水年组连续操作方式绘制水库多年调节调度图,用时历法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二级调节”联合运行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阶层结构嬗变使得民间文化艺术在融合发展同时不可忽视其逐渐失去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主体日趋减少,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空间有限.以陕北为例,分析研究其社会阶层结构嬗变与民间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关联性,反思社会阶层结构嬗变下民间艺术文化生态的保护,力图探求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嬗变的民间艺术文化生态保护传承途径,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言变异理论,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出发,在中国英语变体功能的分析模式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中国英语变体在语言、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标记功能,揭示了中国英语变体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变化,也是具有识别其本土化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美国迪斯尼动画片以中国北魏时期的民间故事《木兰辞》为素材拍制动画片《花木兰》,一经放映就取得很高关注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其中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祖先文化也贯穿始终。本文对动画片《花木兰》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作简要分析。影片在表面上宣扬和体现了中国祖先文化,但深其本质,影片体现出来的中国祖先文化带有浓重的美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无礼感知在大学生言语使用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感知的无礼可以分为四大类:品质面子攻击、身份面子攻击、平等权利蔑视和结交权利蔑视,各类无礼总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除了外貌批评,男女大学生感知的各类无礼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传统文化和社会家庭背景是影响大学生无礼感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明代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将中国的宗教文化,诸如佛教、道家、民间信仰等传播到琉球,尤其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在归赴中国留学和贸易,进一步将中国的宗教文化在琉球传播。这种宗教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琉球社会的变化,使琉球社会形成了许多宗教习俗,并促进了与宗教用品相关的工艺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琉球国的友好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图法》第四版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工具书,对保险的列类并不科学,不能满足保险类分文献资料的要求。修订《中图法》第四版必须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的基本情况;二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内容的来源及方法;三是《中图法》第四版保险类修编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从工科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对传统节日、中华五千年历史和主流思想、文学文化与道德意识;对人文图书的选择;对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偏好程度等3个方面探析人文教育在工科院校的现状继而探求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和互动,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対照研究·误用分析·验证調査"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对日语汉语程度副词"もっと"和"更"的习得状况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もっと"和"更"的差异.两者存在①句中位置的不同,②与语气成分搭配使用的不同,③与动词搭配使用的不同,④语义的不同⑤使用文体的不同等5点差异.然后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本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偏误例子中与日语和汉语差异相关的语料,并提出了两个可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偏误的假说.假说1:中国日语学习者在"もっと"的习得中,与口语相比在书面语中更容易出现偏误"假说2:日本汉语学习者在"更"的习得中,当"更"修饰a动词短语,b"有"字句,c能愿动词,d"无界限变化动词"时,容易产生偏误.  相似文献   

19.
颜色词经过了"以物喻色"和"以色喻物"双向的隐喻过程。隐喻过程产生模糊性。"黑"颜色的模糊性首先表现在语言中的"黑色"与现代色彩理论的黑色不完全吻合,汉语"黑色"在以物喻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表示黑色的词汇,这些词汇表达各种不同色差的黑色,也就是说黑色不是绝对的,而是模糊的;其次是"黑颜色"在语言文化中的隐喻意义是好坏褒贬对立统一,死亡与生命于一体:既是"高贵"、"肃穆"、"正直"之色,又是"不光彩"、"隐蔽"与"邪恶"之色;既是表达死亡的静默之色,又是孕育生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作为中国易学文化重要衍生的风水被远播到中国周边的"汉文化圈"乃至西方国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风水在中国(主要为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境遇大相径庭。本文分析了导致风水不同境遇的重要原因之一——东西方对"风水"这一术语的认知差异,并提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不应只囿于其消极之处,而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