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GH4169�Ͻ��̼��쳣��ʴ��ȱ�����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双联冶炼工艺的GH4169合金棒材生产的盘锻件表面出现的低倍腐蚀缺陷展开实验分析。通过对缺陷位置微观组织形貌观察以及对缺陷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能谱分析比较可知,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氮化钛及Mg、Al的氧化物夹杂在该区域集聚,并就产生的氧化物进行分析,最终判定氧化物夹杂为合金冶炼时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双联冶炼工艺的GH4169合金棒材生产的盘锻件表面出现的低倍腐蚀缺陷展开实验分析。通过对缺陷位置微观组织形貌观察以及对缺陷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能谱分析比较可知,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氮化钛及Mg、Al的氧化物夹杂在该区域集聚,并就产生的氧化物进行分析,最终判定氧化物夹杂为合金冶炼时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60kg/m钢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起皮缺陷。采用金相检验和低倍检验等方法对表面起皮钢轨的显微组织和低倍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起皮缺陷的形成是由铸坯角部裂纹和中间裂纹缺陷所引起的。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ZK61M镁合金锻件存在的条状缺陷,通过低倍组织、显微组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组织分析,确定镁合金锻件中的条状缺陷实质为Zn-Cr化合物初晶,并对化合物初晶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7A09铝合金锻件在进行成品A级探伤时发现内部组织存在长条形超标缺陷,对锻件缺陷部位进行定位剖伤,通过对剖伤后的缺陷部位和正常部位进行低倍、显微硬度、显微组织和能谱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定7A09铝合金锻件探伤超标的长条形缺陷实际为Al-Cr化合物一次晶所致,并对该化合物一次晶缺陷形成机制和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16,(11):2372-2375
对某公司出厂的圆形钢坯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现裂纹缺陷,通过X射线探伤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微观断口形貌观察、低倍组织分析、金相组织及夹杂分析,对该钢坯进行了裂纹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脆性夹杂是钢坯形成微裂纹的主要原因,另外,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偏析条带为这种脆性微裂纹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20CrMnMo齿轮锻件的超声波检测发现多处缺陷波反射,为了分析产品出现的问题,对缺陷位置进行解剖取样,利用低倍、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缺陷进行宏观、微观观察。最终确定所发现的裂纹缺陷是组织缺陷在应力作用下引起的内部应力裂纹。应力来源与齿轮淬火后形成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没有及时通过回火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φ200 mm×865 mm支重轮轴在淬火过程中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低倍组织及超声波探伤等方法对支重轮轴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存在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和带状组织缺陷,低倍组织和超声波探伤发现白点缺陷。原材料中的白点缺陷是导致轮轴淬火时开裂的直接原因,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和带状组织加剧其淬火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矿用磨机铸钢齿圈齿面进行磁粉检测分析,发现该磨机齿圈的很多齿面存在磁痕显示缺陷。挑选典型的缺陷位置,采用打磨处理、本体低倍组织分析、贴膜复型金相分析、硬度检测等一系列试验手段,判定了缺陷性质为铸态偏析和疏松。结合大型铸件凝固原理以及在齿圈生产加工中所发现的实际案例,初步分析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7×××系的7A04、7075铝合金棒材、锻件中存在的点状缺陷,通过低倍组织、显微组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进行了组织分析,确定了7A04、7075铝合金棒材、锻件经加工成零件氧化后出现点状缺陷实质为Al-Fe、Al-Cr-Mn化合物偏析。对该化合物偏析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和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