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碧口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碧口水库自1975年蓄水至1996年汛前,总库容已损失52%。曾发生过排沙洞被泥沙淤堵,严重威胁电站安全运行的情况。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碧口水库行洪期降低水位排沙效果和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多方案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库汛期运行水位与行洪期的短时间降低水位排沙,较目前运行方式,平均每年多发电量2100万kWh,坝前段减少淤积量约100万t,并能较明显的减轻机组磨损。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库内水沙运动的特点,对高含沙地区中小水库淤积现状及水库淤积形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少中小水库淤积的基本措施,即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是防止淤积的根本办法、设排沙底洞是减淤的辅助措施、汛期采用异重流排沙是减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类水库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减少水库的兴利库容、缩短水库使用寿命,还会带来其它一系列包括生态、环境等在内的问题,处于多沙河流上的水库,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对于增强水库排沙减淤的调度运行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多沙河流水库排沙减淤的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并通过实测水沙资料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经最优控制理论优化后的水库调度运行,其排沙比大幅度提高,减淤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水库排沙优化调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蓄清排浑"水库运用方式与淤积过程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我国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蓄清排浑"运用模式.以往人们对"蓄清排浑"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则框架的层次,对"蓄清排浑"水库淤积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本文采用一维不平衡泥沙数学模型,以溪洛渡水库为案例,针对影响"蓄清排浑"水库运行条件最为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汛后蓄水时间和汛期限制水位两个方面对水库淤积量过程、三角洲推进、横断面发展和排沙比变化等淤积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给出了不同水库运行条件下库区泥沙淤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宁夏电网火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宁夏动力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宁夏网与西北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目前,青铜峡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已无调蓄能力。本文试图从系统角度,对青铜峡水库的运用、排沙、调峰等问题进行经济比较及技术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输电线路位于水库上游时,一般需要考虑水库回水区对线路的影响。本文从水库淤积角度出发,分析水库淤积对输电线路的影响。首先,概括出三个重要的参数:淤积深度、设计洪水位、冲刷深度;然后,总结水库淤积的三种计算方法,以年均淤积量和年均淤积率为较简易的方法 ;并分析淤积深度与设计洪水位、冲刷深度的关系;最后提出四种预防措施,降低淤积影响。本文以石峡口水库对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影响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淤积采用两种方案设计,方案一按1959到2006年平均每年淤积238万m~3进行设计、方案二采用1987到2006年平均每年淤积147万m3进行设计;未来60年跨越段水库最大淤积深度,方案一为11.6 m、方案二为7.6 m;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方案二符合实际淤积情况;跨越处杆塔淤积深度影响均大于冲刷深度和设计洪水深影响,后期采取措施应以降低泥沙淤积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7.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泥沙淤积是危及水库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水库运用过程中的泥沙淤积变化,展示了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和工程效益的影响。以溪洛渡水库为例,指出在目前“蓄清排浑”运用模式情况下,水库淤积虽然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但仍不能确保主要防洪和兴利库容的长期使用。对泥沙调度仍有相当优化和进一步减淤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调度和设计潜力,水厍的有效库容能够得到更多和更长期的保留,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多泥沙河流水库汛期运行关键在于排沙和发电的优化?根据三门峡水库汛期“洪水排沙、平水发电”的运用模式,分析在调节库容小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水库的排沙作用,恢复有效库容,在平水期利用电网运行规律优化发电运行,减少平水期弃水。  相似文献   

9.
采用9月分旬蓄水的方式,可以较好的应对三峡水库汛后提前蓄水时特大洪水的可能威胁。但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增加,泥沙淤积将造成大量库容损失,9月分旬控制水位确定时必须要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本文通过水库泥沙淤积计算,考虑了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对三峡水库9月分旬控制水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泥沙淤积情况下的分旬蓄水相比,考虑泥沙淤积的9月分旬蓄水进一步降低了可能的防洪风险,虽然水库发电效益略有减小,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某水库汛限水位实施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红俊  赵云 《电力学报》2008,23(2):124-126
为改进原有采用单一的汛限水位,不能充分考虑水文、气象等因素,而造成水库在汛期水能利用率较低,汛末又无水可蓄的局面,在查阅1959年以来黄河万家寨水库水文、气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水库洪水和泥沙淤积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重点对抬高汛限水位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方案,并考虑了万家寨水库汛限水位的后期研究方向。经实践运行证明,该方案取得良好效果,达到了设计目标,为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何录合 《陕西电力》2000,28(4):49-51
碧口水库经23年泥沙淤积,截止1998年底总库容损失54%,死库容损失92%.通过对历年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对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有了认识.通过实测计算库容损失率,预计了死库容淤废年限及水库淤积平衡年限.对今后水库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汛限水位优化调度在进一步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的同时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进而影响航运状况。文中运用一维及二维非恒定流非均匀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汛限水位优化调度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汛限水位优化调度方案后,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将加快,但是,在三峡水库运行的前100年内,这种淤积差别并不大。优化调度对各个河段淤积的影响程度不同,从绝对量来说,水库下段受优化调度影响最大,一度出现的淤积量差别是最大的;从相对量来说,水库变动回水区下段及常年回水区上段受优化调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下段。从变动回水区航运情况看,优化调度对铜锣峡以下河段航运的影响不大,对铜锣峡以上河段,由于受上游水库修建及来水来沙减少造成的冲刷的影响,优化调度的影响也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口水库经23年泥沙淤积,截止1998年底总库容损失54%,死库容损失92%。通过对历年泥沙淤积资料的分析,对碧口水库泥沙淤积规律有了认识。通过实测计算库容损失率,预计了死库容淤废年限及水库淤积平衡年限。对今后水库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介了水库泥沙对水电站的危害,着重介绍水库排沙调度措施,以刘家峡水库排沙规定和1995年排水情况使水库调度人员了解水库泥沙调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年调节水库年末控制水位的优选问题,在分析其年发电量与年末库蓄能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兼顾多年调节电站装机容量效益的年末控制水位多目标预测模型,并以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为例进行了验证。通过入库径流、年初起调水位对年末控制水位的影响分析,揭示了多年调节水库年末控制水位优选的本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2006年之后的运行方式相对之前,已经有了较明显的改善,提高很大,同时也说明新模型合理有效,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解决多沙河流水库蓄水和排沙间的矛盾,在传统水库运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法和马尔可夫链原理建立多沙水库的动态运用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时间序列法对历史水文资料进行展延,生成长系列入库水沙数据,然后根据马尔可夫链原理分析生成的水沙系列,确定不同频率洪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概率,最后结合水库当前已发生的洪水预测即将发生的洪水的概率,对初始的水库调度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水库运用参数,从而弥补水库运用参数与实时入库水沙条件不匹配的不足。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库的控制运用,结果表明,该水库在供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较原有的运用方案具有更大的剩余库容。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万家寨水库进出库水沙特性和泥沙淤积测验成果,分析水库泥沙淤积特点,以及水库运行方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提出了可有效减少库容淤积的水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多沙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异重流总流微分模型预测水库坝址泥沙运动过程,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水库入库洪水过程,进行旨在水库排沙比最大的水沙联合调度研究,最后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19.
西津水库于1962年底建成大坝挡水发电,装机容量为23.44万kW,水库于1961年曾实测库区天然纵剖面图,水库196年开始蓄水发电到1994年(即运行32年)又实测水库库区纵剖面图,发现水库已经淤积,经计算,水库淤积量为1.79亿立方米,占水库设计死水位59.0米,相应库容8.00亿立方米的22.4%,水库运行到1998年(从1963年到1998年共36年)通过计算水库总淤积量为2.07亿立方米(有入库实测输沙量资料)占死库容的25.9%,通过沙莫夫法预测到2020年(水库运行58年)水库总淤积量为2.84亿立方米,并通过经验面积减少法,给出沿库区淤积分布高程,本计算因基于入出库有一定实测资料,沙莫夫法又与实测资料比较确定参数,故本成果有一定精度,可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看潼关高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三门峡水库长期的运行资料,对三门峡水库淤积和潼关高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潼关高程和入库水沙减少有重要的关系,但是水库运行也很大程度影响潼关高程。资料显示,三门峡水库潼关以下的淤积量和连续三年平均坝前水位有正比关系,而潼关高程和上述淤积又有正比相关关系。所以,降低水库的运用水位是降低潼关高程的必要条件。切实降低水库运行水位,潼关高程降低到326m附近是可能的。即使在目前水沙减少的条件下,结合降低水位运行的溯源冲刷和中小洪水的沿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