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川西地区九龙山构造砾岩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西北部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气藏的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孔隙结构十分特殊和复杂,颗粒大、裂缝发育且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致密储层的特征,目前对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及主要伤害因素尚未掌握。为此,进行了系统的岩心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总体表现为强速敏性和强-极强水敏性,速敏渗透率损害率为67.2%~94.1%,水敏渗透率损害率为71.3%~95.5%,渗透率越低,速敏性越强;碱敏性中等偏强-强,碱敏渗透率损害率为48.6%~90.9%,酸敏性弱,注酸前后渗透率变化不大;应力敏感性强,裂缝受压后产生闭合难于恢复,渗透率损失率大。总之,该气藏储层敏感性强,极易被伤害,主要伤害类型为水敏、速敏和应力敏感,建议气田生产中避免“强采强注”,施工中采用合理矿化度的工作液,加入适当的黏土稳定剂,并控制酸碱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选取24块样品开展敏感性实验。研究表明储层具有常温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应力敏感性和水锁效应强是储层伤害的主要形式,其原因在于储层平均孔喉半径细小,微裂缝较发育,喉道类型以片状喉道为主。在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实验分析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敏感性总体表现为弱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孔喉细小、 裂缝发育、 超低初始含水饱和度等特点,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易受到损害, 其中水锁和应力敏感是最致命的损害方式。利用毛细管力自吸 -离心法、 D P T指数法和自研实验装置评价了致密砂岩气藏在过平衡和欠平衡条件下的水锁损害程度; 利用毛细管流动孔隙结构仪、 C T扫描等手段评价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 致密砂岩气藏有很强的水锁损害潜力, 即使在欠平衡条件下水相自吸对气藏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过低的欠压值不能达到有效保护储层的目的。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 致密砂岩储层基块孔径明显减小, 裂缝渗透率大幅度降低; 在应力加载初期裂缝闭合程度较大, 后期减缓。在水基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水锁和应力敏感的叠加效应使储层损害程度大幅度地增加。储层原始地层条件的真实模拟以及将室内评价实验结果与现场工程设计紧密结合是下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连通性差等特点,易受到水锁效应严重损害.为此,根据致密砂岩气藏的水锁机理以及储层条件,选择对应储层的长岩心,开展了不同储层条件、不同水锁程度下的压力损失评价和渗透率损害评价实验,并提出了压力损失和渗透率损害率2个概念,表征水锁效应对压力传播过程和储层渗透率的损害程度.结果表...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粉砂岩储层呈现低孔、低渗的特征,容易受到敏感性的损害。对大庆油田粉砂岩储层按照敏感性评价标准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压力敏感性中等偏弱,围压对渗透率损害率43.2%,随图压降低渗透率恢复性好,恢复率从70%到95%。这类储层没有速敏性或很弱,盐敏性明显,程度中等偏弱,临界矿化度1800mg/L。水敏程度中等偏强,水敏指数56%。研究结果对油田的注水开发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河坝场构造发现的飞仙关组飞三段气藏地层压力系数为2.28, 属特高异常应力范畴。为此,采用耐高温高压的实验测试设备对河坝1井、 河坝2井的15块岩样进行了覆压孔渗测试,进行了不同有效应力、净围压及裂缝、不同压差的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对河坝区块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孔隙度应力敏感性较弱,渗透率敏感程度为中等偏强,孔隙压缩系数敏感性强;孔隙度应力敏感伤害后可恢复程度高,渗透率应力敏感伤害后可恢复程度低;压差对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弱,对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强。分析不同有效压力条件下的储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特征,为储层评价和开发设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特B区块SAHRA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平均孔喉中值半径小于0.1 μm,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层.认清储层损害机理,设计合理的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是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前提.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存在中等偏弱速敏、中等偏弱的水敏和盐敏、以及弱的酸敏和碱敏,水锁程度为中等.针对储层损害特征,选用抗温、低滤失的无黏土KCl钻井液体系,为减轻水锁伤害,在钻井液体系中加入SPAN-80.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污染岩心后气测返排渗透率恢复值可达到75%以上.现场应用储层保护效果良好,ATNB-2井SARHA储层表皮系数为-2.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某低孔低渗气藏高温高压储层特点,在分析储层岩石学、物性及温压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高温高压储层敏感性和水锁伤害评价实验,并与常规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具有中等偏弱—中等偏强速敏、中等偏弱水敏、弱碱敏、弱—中等偏弱盐酸敏、弱—中等偏强土酸敏和弱—强应力敏的特点;与常规敏感性实验结果相比,除碱敏外,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敏感性损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现象。高温高压水锁伤害评价结果显示,储层存在较强的水锁伤害现象,且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低,水锁伤害越严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找出了目标气藏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为该类气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分析了水锁/水相圈闭伤害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利用巴喀致密砂岩气藏天然岩心,研究了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甲醇浓度、毛细管自吸地层水深度等因素对地层含水饱和度和伤害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层中含水饱和度上升,气相渗透率明显下降,并在含水饱和度为0%~40%范围内下降幅度加剧;当含储层水饱和度超过60%的临界值时,会造成极强的水锁/水相圈闭伤害。这一结果对在气藏改造措施中合理控制含水饱和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柯柯亚气藏潜在伤害因素分析及岩心敏感性伤害试验评价,认识到储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敏、盐敏及酸敏、水锁、固体颗粒堵塞、反凝析等伤害,为制定开发过程中储层措施提供有力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庆深层火山岩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庆火山岩气藏储层埋藏深,岩石类型复杂,储集空间复杂多样且较为致密、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为了研究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对大庆火山岩进行了应力敏感性实验和岩石力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大庆火山岩硬度大,抗压强度高,应力敏感性不强,当有效压力从5 MPa增大到60 MPa时,孔隙度下降率小于5%(相对值);渗透率的变化较为复杂,孔隙型火山岩下降率较低,约为10%~20%,裂缝型火山岩在低压段受压后裂缝产生闭合,渗透率下降较快,高压段下降速率减缓,总的下降率约为40%~60%。对某一气藏的计算表明,当气藏由原始地层压力衰竭开采至后期低压时,储层的渗透率总体上下降不大,孔隙型储层仅下降约3.5%,裂缝型储层下降约17.1%。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富华 《天然气工业》2006,26(10):89-91
分析了低渗致密气藏的损害机理与保护措施,认为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在钻井过程中的损害因素主要是水敏损害和水锁损害,其次为固相颗粒堵塞损害。为此,针对试验区块提出了“合理的屏蔽暂堵-强抑制-防水锁” 保护气层技术思路,进行了水锁损害机理与预防方法研究;以自行研制的气层专用保护剂为主剂,研制出了保护气层的钻井完井液配方,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实验表明,岩样被水侵之后,渗透率明显降低。因此,对于低渗透岩样,在钻井过程中,尽量避免滤液侵入储层;研制的保护气层钻井完井液配方抑制性强(页岩回收率为97.8%),岩样气体渗透率恢复率高(大于80%),能有效减小钻井液对气层的水敏和水锁损害。现场试验表明,该钻井完井液体系抑制能力强,气层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的气藏是典型的低压低渗裂缝性砂岩气藏。该区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或致密、储层压力低、毛细管压力高、有效应力高以及储层不均质性强、裂缝和微裂缝发育等特征,简称“三低两高一强”。储层损害机理以储层液锁损害、应力敏感损害以及水敏、盐敏损害等为主。文章在分析储层特征及其损害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出了适合塔巴庙地区储层特征的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该技术在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杭锦旗等地区10多口探井、评价井及开发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在储层保护和提高天然气单井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ƽ���������ؿ���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落坝须二气藏属断层—构造圈闭类型边水气藏。气藏原始地层压力 42 1 56MPa ,地层温度1 0 0 1 6℃ ;储层埋深 341 9 0 0~ 3845 0 0m ;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 ;储层基质物性 ,岩心分析平均孔隙度为 3 42 % ,平均渗透率为 0 1 61 8× 1 0 - 3μm2 ,非均质系数为 44 1 4~ 494 53;裂缝发育 ,试井解释结果 ,渗透率是岩心渗透率的 54 56~ 2 0 72 77倍 ,属孔隙—裂缝型储层。须二气藏自 1 990年开采以来 ,经多项综合研究和开采证实 ,须二气藏为统一的水动力系统 ,且边水不活跃 ,气井原始地层压力具有先期压降特征 ,且连通性很好。天然气中甲烷 96 0 %~ 97 0 % ,相对密度为 0 570~ 0 575,气质好 ,不含硫化氢 ,天然气储量为数百亿立方米 ,采用多种方法计算结果 ,天然气储量数值相对误差仅 0 2 9%。根据现有的 1 1口生产气井 ,经多次试井测试及生产证实 ,天然气产能较高。须二气藏天然气储量及储量丰度是四川盆地目前天然气储量大、储量丰度高的天然气藏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致密砂岩气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除岩性致密外,与渗透性储层相比较,含水饱和度对其影响更大,孔隙度与渗透率不具线性关系,封闭压力的影响远大于渗透层的影响。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分类评价,主要以地下渗透率,再辅以孔隙度等参数为分类指标。其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分布位置——沉积盆地洼陷中,或正向构造过渡的斜坡带上;圈闭类型——属岩性圈闭;并具有含气井段长、含气高度大、地层压力高异常等特点。应以大型三角洲砂体为主要勘探目标,目的层不宜超过4000m,含水饱和度为勘探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过Schlumberger公司改进的地层动态测试器双封隔器模块(双封隔器MDT),已在四川盆地部分孔隙度低于10%、渗透率10×10μm以下的储层和高含硫气藏中获取了准确的地层压力,所进行的地层流体性质判别具有独到之处,对及时发现油气层、减少试油层位、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川东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致密低孔低渗气层中,该测试器顺利完成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做出了合理的单井产量预测,这是利用双封隔器MDT进行减少试油层位、缩短试油周期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ʴ���Ŀ�������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阶段高、物性好的特点。该套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石英含量、颗粒粒度、埋藏史、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微相;石英含量大于90%、特别是大于95%时,孔渗明显变好;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的样品通常分布于粒度中值在0.50 mm以上的粗砂岩中;裂缝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改善;异常高压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特别加强对裂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川西白马庙地区侏罗系蓬莱镇组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电阻率普遍较低,储层段一般在4-10Ω.m之间,且深,浅双侧向无明显差异,蓬莱镇组孔隙性砂岩储层的电阻率与泥岩的电阻率特征差异并不明显,给储层识别,流体性质判别等带来困难,在分析储层的测吉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测井技术(FMI,DSI,IPL等),建立了以三孔隙度重叠法,阵列中子法的储层识别技术,以孔隙度交会法,纵横波速度比法和斯伦贝谢地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FTI)为主的储层流体性质判断分析技术以及利用斯通利波,核磁共振的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后认为,该区蓬莱镇组储层孔隙度交会法,纵横波速度比,核也隙度测井资料是判别该区流体性质的主要手段,渗透率的高低既受孔隙度的控制,也与长石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amgori field, near Tbilisi in the Republic of Georgia, changes in reservoir properties caused by alteration of middle Eocene volcanogenic rocks control the amount of oil and gas these rocks will yield. These changes, which include fracturing, development of vugs, and laumontite zeolitization, impart a vertical and lateral variability, thus giving rise to irregular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such as filtrational capacity, elastic deformational properties, and productivity. Indicative of such differences is the large variation in initial recovery from one well to another.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model proposed here, productivity at Samgori is 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frac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ractured bodies of oil-bearing laumontized tuffs are enclosed within a thick layer of andesite-basalt tuffs and tuffites, which act as a seal. As a result, the fractured tuffs are rela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action of geostatic and geotectonic loads, which would otherwise result in closure of the fractures and microfractures. In addition, the fluid pressure of the reservoir tends to maintain open fractures. As fluid pressure declines over the producing life of the field, effective stress increases and the fractures close. This results in the isolation of producing zones and the consequent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 understanding of this effect is essential to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reservoir so as to ensure optimum recovery of oil.
The contribution of matrix porosity to productivity is also recognized. Fluid injection analysis has established that matrix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vary according to lithology,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in laumontized tuffs: laumontite inter-crystalline voids can also b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