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甘薯品种烘烤后的品质,以8个不同品种的甘薯为材料,测定其品种特征特性及烤制后的相关理化、感官、质构特性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冀薯8号的干率最高,蛋白质含量最低;济薯26干率、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最低;冀薯7号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冀粉2号蛋白质含量最高;冀紫薯3号纤维素含量最高;冀元1号的纤维素含量最低。基于质构指标及主成分分析建立2个模型,得出8种甘薯质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冀紫薯3号、冀粉3号、冀粉2号、烟薯25、济薯26、冀薯7号、冀元1号、冀薯8号。感官评价得出冀粉2号接受度最好,冀薯8号接受度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品质、质地品质及感官品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得出冀粉2号为8个甘薯品种中最优品种,其次是烟薯25、冀紫薯3号、济薯26、冀粉3号、冀薯7号、冀元1号、冀薯8号。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4):111-118
为了研究不同甘薯品种加工甘薯生湿面的适宜性,以38个甘薯为原料制作生湿面,分别测定甘薯的质构(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水分、灰分、淀粉、还原糖和总糖等加工指标以及甘薯生湿面的质构(TPA)和蒸煮损失率等品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甘薯生湿面综合评价指标与甘薯原料加工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K-means聚类法对38个甘薯品种的生湿面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初步聚类。结果表明,适宜加工甘薯生湿面的品种有17个,基本适宜加工甘薯生湿面的有12个,不适宜加工成甘薯生湿面的品种有9个,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相符合。该研究可为甘薯生湿面加工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对甘薯粉汤圆粉团的品质做较全面评价,以添加不同比例甘薯粉(0%、5%、10%、15%、20%、25%、30%)的汤圆粉团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构仪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甘薯粉后汤圆粉团的质构指标和感官指标具有差异性;对7种甘薯粉汤圆粉团进行主成分分析,共得到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是64.562%和25.076%);甘薯粉汤圆粉团质构结果和感官评价有较高相关性,得到两者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可作为质构仪在甘薯粉汤圆品质评价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色馒头的制备及质构特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花色馒头的质构指标为依据,结合感官评定对10种花色馒头的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10种样品馒头的主要质构指标进行分析,由累积贡献率达到76.35%以上,确定了反映馒头食用品质的2个主成分,并获得各品种的综合评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红枣馒头品质最好,黑芝麻馒头最差,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利用馒头的质构指标评定花色馒头的食用品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评价甘薯浸膏的香气品质,以6个不同品种的甘薯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制备甘薯浸膏,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不同品种甘浸膏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SPSS 25.0对检出的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构建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个品种甘薯浸膏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酮类6种、酯类4种、杂环类27种、酚类2种、酸类2种和其他类4种,其中杂环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表明,广薯87和烟薯25烤制浸膏香气品质最佳,徐薯32较前五种浸膏香气品质最差;聚类分析将徐薯22和徐薯32烤制浸膏聚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一致;该方法构建的香气品质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红薯薯泥对挤出方便面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添加不同比例红薯薯泥的色差(L、a、b)、冲泡品质(复水时间、复水率、吐浆值、断条率、吸盐量)、感官品质、糊化度及质构品质(弹性、咀嚼性、胶着性、硬度、粘聚性、粘性、回复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红薯薯泥添加比例的提高,使挤出方便面样品的色泽朝暗红方向变化;综合考虑进料水分、方便面质量及产品成本等因素,最适红薯薯泥添加量为10-25%,可以有效改善挤出方便面的冲泡品质、感官品质、质构品质,提高挤出方便面的糊化度。这与红薯薯泥挤出方便面工业化应用预期基本相符。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比例红薯薯泥挤出方便面样品的分析,反映挤出方便面样品品质为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016%。为进一步研究高含量红薯薯泥挤出方便面提供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80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小麦粉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制作的挂面的10个质构指标进行分析,对挂面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F1、F2、F3、F4、F5,数学评价模型有效地保留了测定指标的大部分信息(89.508%)。利用感官评分对主成分因子得分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各个主成分与主成分因子总得分F分别与感官总得分呈极显著相关,这5个主成分可以作为挂面质构综合评价的指标,用来综合评价挂面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11种稻米品质指标(理化指标、食味品质指标和米饭质构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稻米的品质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归类。结果表明:通过变异系数可以看出稻米品种对黏度、硬度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而对水分含量、总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的3个主成分可以代替上述众多品质指标对不同稻米品种品质进行评判。主成分1主要综合了食味值和感官评价,主成分2主要综合了综合评分和外观,主成分3主要综合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品质划分为3大类:第I类有苏秀867、稻花香、金禾圆粒、淮稻5号、绥粳18,其品质最好;第II类有淮119、南粳5505、桃优香占、扬粳3012、武运粳32,其品质居中;第Ⅲ类是五优61。此结论可为优质稻米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谷子淀粉的品质特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品种谷子淀粉品质特性的差异情况,本文以13个品种谷子淀粉的基本特性、质构特性、碘蓝值、胶稠度、透光率等品质特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3个品种淀粉特性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淀粉很多品质特性差异显著(p<0.05),直链淀粉含量与凝胶的硬度和碘蓝值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胶稠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提取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825%,通过质构特性因子、淀粉提取效果因子、直链淀粉和胶稠度因子、水分因子和色泽因子等5个因子解释了原有14个指标的89.825%的信息,通过淀粉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评价较优的品种有冀谷40、网购样品和冀谷35。本研究为谷子淀粉的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丸品质的质构与感官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质构是肉丸品质的决定因素,为正确合理地评价肉丸质构特性,该文对感官评定与仪器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选用10种市售肉丸,采用质地剖面检验法进行感官评定,质构仪(TPA模式)进行仪器分析.对肉丸质构的感官评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3个主成分,选取主成分中的主要感官指标研究肉丸感官性状,10种肉丸的感官性状差异显...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评价甘薯不同食用方式下食味品质,明确不同鲜食品种的最佳食用方式及其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干率、蛋白质、淀粉含量均较低的两个品种冀粉2号、烟薯25和干率、淀粉、蛋白质含量均较高的两个品种冀薯8号、冀元1号为材料,选择2种烹饪方式(烤制和蒸制)对薯块进行处理,采用感官评价、TPA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等方式对烤制和蒸制甘薯的口感、质构和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薯块硬度、弹性、粘附性、咀嚼性、胶粘性在两种食用方式之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干率与烤和蒸薯的内聚性、咀嚼性呈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呈负相关;蛋白质与烤和蒸薯的硬度、内聚性、胶粘性、咀嚼性呈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回复性呈负相关;淀粉与还原糖、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弹性、回复性呈正相关;烤和蒸薯的咀嚼性、胶粘性呈负相关;还原糖与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烤和蒸薯的硬度、咀嚼性 、胶粘性呈负相关;营养特性与质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薯块烤制和蒸制共检测出49种香气物质,冀粉2号、冀薯8号香味物质烤制比蒸制分别多11、8种,冀元1号、烟薯25香味物质烤制比蒸制分别少3、1种;感官评价得出冀粉2号、烟薯25烤制口感比蒸制口感好;冀薯8号、冀元1号蒸制口感比烤制好。综合得出:干率、蛋白质含、淀粉含量均较低品种冀粉2号、烟薯25适合烤制;干率、蛋白质、淀粉含量均较高品种冀薯8号、冀元1号适合蒸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品种的甘薯在不同熟化方式下果胶含量的差异以及与质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咔唑比色法对甘薯中的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了生、熟薯块的质构指标。结果 不同甘薯品种的生、烤和蒸薯中均含有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且各品种的果胶含量存在差异。在生薯的果胶含量中,原果胶含量最高;在烤薯和蒸薯的果胶含量中,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参试品种的生薯、烤薯和蒸薯的质构指标间差异性较大。在生薯中,冀元2号的硬度最高,冀元1号的黏附性最大,冀元2号的胶黏性最大;烤薯中冀薯9号的硬度最大,慧谷2号的弹性最大,普薯32号的内聚性最高;蒸薯中慧谷2号的硬度最大,哈密的弹性最大,冀元1号的胶黏性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质构指标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原果胶含量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生薯的原果胶含量与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黏附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烤薯可溶性果胶含量与原果胶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蒸薯的可溶性果胶含量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原果胶含量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薯品种适宜加工方式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后续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混合多糖凝胶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该研究采用全质构分析法(TPA)和感官评价法对5种亲水胶体复配得到的25种混合多糖凝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凝胶质构硬度与感官硬度、脆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质构内聚性、咀嚼性与感官硬度、脆性、咀嚼性、弹性、总体可接受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质构弹性与感官弹性、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感官气味与质构指标均不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混合凝胶的11个评价指标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45%,建立了混合多糖凝胶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分结果知,当混合凝胶配方为k-卡拉胶0.8%、魔芋胶1.2%、低酰结冷胶0.4%、刺槐豆胶0.6%、海藻酸钠0.4%时,混合多糖凝胶的得分最高为1 476.17;而当混合凝胶中不添加k-卡拉胶时,综合评分最低为424.56。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混合多糖凝胶品质进行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出混合多糖凝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五个品种甘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烘烤后理化指标、感官评分、香气成分、质构特性的差异。理化测定得出,受试品种中淀粉型甘薯蛋白质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总糖含量低于鲜食型甘薯;鲜食型甘薯中红瑶的总糖含量最高。感官评价得出鲜食型甘薯中红瑶、普薯32烘烤后口感较好,淀粉型甘薯中冀粉1号烘烤后口感较好;红瑶的口感最佳。质构及相关性分析得出,整体口感分别与咀嚼性、内聚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瑶的内聚性、咀嚼性数值最低,因此红瑶的口感最好。GC-MS及PLSDA分析得出,苯甲醛、苯乙醛、壬醛、橙花醇、大马士酮、芳樟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α-萜品烯等物质为品种间共有香气组分;芳樟醇、癸醛、2-莰烯、壬酸、糠醛五种香气成分为甘薯重要香气成分。综合得出,受试品种中最适合用于烘烤的品种为红瑶。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品种紫薯粉鲜湿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紫薯粉的加工适宜性,选取10个品种紫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薯鲜湿面条色泽特性、烹煮特性(熟断条率、烹煮损失率、膨胀率)、质构特性(硬度、黏聚性、回复性、内聚性、弹性、黏度、咀嚼性)、感官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并提取了口感、烹煮、色泽、膨胀特性4项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90%。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法,总综合排名前4的品种分别是徐紫薯8号(综合得分0.854)、绵紫薯9号(综合得分0.607)、市售紫薯(综合得分0.118)、渝紫薯7号(综合得分0.114),进一步说明徐紫薯8号最适合用于紫薯粉鲜湿面条加工。本文为筛选适宜加工鲜湿面条的专用紫薯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食用木薯品种(系)炸薯片在品质上的差异,探讨其影响因子,筛选适宜加工薯片的木薯品种(系),以12个优良食用木薯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炸片加工,对薯片进行感官评价及薯片含水率、质构等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与鲜薯营养品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K-10感官评价值、内聚性和弹性值最高,SC9和M33硬度较大,咀嚼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木薯薯片感官组织状态、色泽与鲜薯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795。主成分分析获得了4个主成分,解析贡献率分别为34.325%、23.627%、16.900%、13.205%,品系NK-10综合评分最高,为0.875,其次是M9的0.565、ST的0.401。该研究表明木薯品种(系)NK-10、M9、ST适宜用于炸片加工。薯片口感、风味、含水率、咀嚼性、色泽和组织状态可作为其品质鉴定的重要指标,且木薯炸薯片的组织状态和色泽受到鲜薯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枣泥馅料质构参数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枣泥馅料品质缺乏客观性评价标准的问题,通过分析测试条件对枣泥馅料TPA参数的影响,确定枣泥馅料质构仪质地分析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在探头的测试速度5 mm/s,对枣泥表面的压缩程度为50%,测试停留时间为5 s,探头对枣泥馅料的触发力为5g时,此时得到的TPA参数对枣泥馅料的测验条件最佳;通过采用感官评定中的质地多面剖析方法,制定了枣泥馅料评分细则。结合对感官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皮尔逊分析结果得知感官评定指标的粗糙度与易碎性、硬度、紧密性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皮尔逊系数r在0.9~1之间,p0.01);对TPA参数与感官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质构仪(TPA)分析参数中硬度、黏附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与感官评分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提出以硬度、黏附性、凝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5个TPA参数作为客观评价馅料品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质构特性和淀粉组分的变化对甘薯的品质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3种甘薯类型和4个时期,通过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双波长碘比色法,分析其质构特性和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淀粉直/支比)随块根膨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直/支比在扦插后80天开始下降,至扦插后110天达到谷值,之后小幅回升;整体上,甘薯扦插后的天数与淀粉直/支比、内聚性和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 =-0.390, r= -0.367, P <0.05;r= -0.634, P <0.01);与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 0.590, P <0.01)。淀粉直/支比与块根的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r =0.368, P <0.05; r= 0.463, r= 0.642, P <0.01);综合分析发现,扦插后80~110天(块根膨大高峰期至膨大后期)收获的甘薯适合水果型(生食型)甘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电子舌味觉识别系统建立稳定、便捷的甘薯雪花粉滋味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6个甘薯雪花粉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 不同品种甘薯雪花粉滋味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性,除甜味外,各滋味指标间呈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得分数学模型对不同品种甘薯雪花粉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甘薯雪花粉滋味品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徐紫薯602>湛紫薯2号>徐紫薯8号>齐宁21>阜甜1号>徐薯55-1。结论 电子舌适用于不同甘薯雪花粉滋味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成熟期果实质地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 个品种薄皮甜瓜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仪与常规理化分析测定了8 个质构指标、6 个质地相关的化学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建立一套综合评价薄皮甜瓜果实质地品质的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决定其质地特性的关键因子和优良质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性分析表明,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硬度与胶着性、咀嚼性和穿刺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黏附力与黏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内聚性与胶着性、咀嚼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胶着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穿刺硬度与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原果胶含量和含水量与TPA硬度、穿刺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呈不同程度显著负相关(P<0.05),水溶性果胶含量与穿刺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淀粉含量与黏附力和黏附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纤维素含量与内聚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因子分析并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3 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40%,根据各主因子代表性指标,依次命名为梗硬因子F1、黏绵因子F2和内聚因子F3,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76%、25.73%和10.91%,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模型显示,‘玉美人’和‘彩虹七号’质地品质较优,‘红皮面’和‘香沙蜜’较差,其余品种居中。系统聚类分析将10 个品种薄皮甜瓜果实的质地特性分为5 类,第I类包括‘千玉’、‘白糖罐’、‘特甜蜜宝’,呈脆硬质地;第II类包括‘红到边’、‘羊角蜜’,呈酥脆质地;第III类包括‘花蕾王’、‘彩虹七号’、‘玉美人’,呈梗硬质地;第IV类为‘香沙蜜’,呈沙软质地;第V类为‘红皮面’,呈黏绵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