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教育认证的产生和发展指引着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从毕业设计、实验教学运行、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规划建设、实践教材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竞赛六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打造"2+2+1"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
文章分析了当前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将学科竞赛合理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构建"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质量和工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设计计算、实践实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训平台的建设理念。从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计算教学平台、新型"校企协作"实践教学平台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阐述了五个子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专业性学生社团具有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专业性学生社团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团建设框架思路,即:以"学生能力"为主体,打造活动展示平台;以"能力超市"为依托,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搭建意识创新平台;以"创业公司"为载体,建立能力实践平台;以"发展壮大"为宗旨,构建三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该文作者从设计专业AutoCAD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践过程改革,针对AutoCAD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在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及科研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积极探索"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AutoCAD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影响,更对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中外实践交流平台,不仅建立了国内较早的跨境线上汉语教学实训中心、口语训练与测评实验室、绍兴市普通话测试中心越秀培训测试站、绍兴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建有外国留学生助教、语伴、事务助理等校内课外实践基地,绍兴中小学实践基地和绍兴市看守所"育新课堂",以及学科竞赛、科研课题申请、考证考级和考研深造等各类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
为深化部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电子技术学科以"创客空间"模式,整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活动、电子创新竞赛等,以金字塔式构建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体系,实施整体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军校"创客空间"建设和应用实现了课内课外的良好对接,对应了学校对学员八大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项目组通过对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改革实施,验证了其可行性,对军队院校及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学科竞赛已经逐渐成为大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学科竞赛引入视觉设计实践教学,能够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学科竞赛为导向,通过开放实验室资源、实施教学互助、以社团创新科研等方式将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加速实践教学多样化的成果转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视觉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视觉设计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对于推动视觉设计实践教学成果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在视觉设计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科竞赛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95-98
实践教学是理工类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传统的专业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虚拟仿真中心的建设,依托化工类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对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手段,为深化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3)
文章指出了当前学科竞赛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分析了如何将学科竞赛更好地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将专业竞赛内容向实践教学转化,总结了如何让学科竞赛成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组织学科竞赛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9)
该文以艺术设计(陶瓷)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艺术设计(陶瓷)专业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相关研究成果。其次,总结了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在艺术设计(陶瓷)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经验,从"师徒制"模式工作室、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竞赛等方面,研究艺术设计(陶瓷)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与策略,包括校外与课堂的结合、"双师型"教师与"非遗"传承人的师资强化、实验项目的无缝衔接以及实验设备的投入等,力图为此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科竞赛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指标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重视。文章从学科竞赛的体系构建、学科竞赛的管理模式及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的关系三方面展开论述,对学科竞赛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结合实践探讨了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对今后的学科竞赛开展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4)
机械专业具备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和应用创新性,对实践创新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从机械学科竞赛特点出发,讨论了学科竞赛在机械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竞赛的重要性,并着重探讨在学科竞赛中专业知识的综合、竞赛和工程项目的结合、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强调了学科竞赛的普及对机械学生行业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2)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研究了高校学科竞赛中的从众行为,即学生个体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如何受学生群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学科竞赛中学生因从众而积极或消极对待学科竞赛可能的原因;总结了利用从众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1)
以"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让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训练和比赛中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方法和流程、对该项比赛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机制,以及比赛经验,能对独立院校在开展相关学科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意见,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当前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指出其与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并从课程设置、授课技巧、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师资培养、考核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技能型社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改革诉求,确定建筑行业BIM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并通过优化"两线贯穿"的实践课程设置,搭建集成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改革"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证书+竞赛+社团"协同培养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BIM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虚拟仿真实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被列为教育部推出的5类国家“金课”之一,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紧密依托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基于“学生中心、自主交互”+“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科研前沿、特色明显”的设计理念,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将特色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碎片化”的地下空间热湿环境调控虚拟仿真系统。学生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自主开展“沉浸式体验+专业化学习+交互式操作+全程化考核”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弥补传统实体教学资源的不足,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四川建材》2016,(1):305-308
在对学科竞赛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竞赛培养模式及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如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与学科竞赛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
第二课堂背景下构建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为不同需求、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