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意境深远的古典园林和色彩斑斓的现代园林中,竹类是广受欢迎的造园植物材料之一。采用工程实例阐述了竹类在中国园林景观中的设计与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雪痕  苏晓黎  宋希强 《中国园林》2004,20(8):61-62,60
在进行植物规划时,应根据气候带的不同,表现四季景观.以江苏、浙江等华东地区城镇为例,详细介绍了反映四季景观的木兰、山茶园,杜鹃园,碧桃、海棠园,牡丹、芍药园,鸢尾园,水景园,紫薇、木槿园,桂花、菊花园,秋色园,秋色园,松、竹、梅园,芳香园,药园,缀花草地等各种专类园及景观,并给出配植所使用的主要植物,以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园林》1998,(1)
竹与松、梅组成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被古今人们广为赞美。大文豪苏东坡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因此,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扬州“个园”、杭州“云栖竹径”等均以竹为主要造园素材,苏州古典名园中亦常能见到竹的身影。竹类植物景观优美,成林迅速,是较快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的优良材料,所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走跑类运动容量的城市公园园路形态特征。首先,依据实测运动容量,将园路细化为无走跑类运动园路、低容量园路和高容量园路;其次,建立运动主体的环境感知偏好与空间形态特征关联;再次,结合数理模型,识别影响走跑类运动容量的显著空间形态特征,确定其适宜值范围,阐释其作用机理;最后,提出提升园路走跑类运动容量的规划布局与空间设计优化策略,以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与有限的城市运动空间的现实矛盾。  相似文献   

5.
引言紫竹院公同是解放后新建的一座自然式山水园林,因园内古刹“福荫紫竹院”而名。占地800亩,水面积约占三分之一。来自京西玉泉之下的古长河南段穿园而过,园内山环水抱,植物生长茂盛,品类繁多。近十年来为突出竹园特色,大量引进了竹类植物。目前,已有品种60多个,50余万株丛。由于立地条件和品种所限,竹  相似文献   

6.
张国军 《中州建设》2014,(23):64-64
从竹类植物的艺术特性、中国竹类植物造园的历史、竹类植物的造景、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今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1)
竹类植物是园林美学中重要的景观元素。该文将竹类植物的园林美学特质分为自然与意境两方面,以此概述竹景观的美学特征,并探究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美学实践,以期为竹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增加植被绿化是调节城市微气候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对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特征和热舒适度调节却鲜有研究。以杭州11种常见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变化特征,并采用不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竹类植物群落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群落能够降低空气温度1.5~2.6℃,增加相对湿度3.0%~7.9%,遮光率达95.4%~99.9%。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平均不舒适指数的差异表现为极显著。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不舒适指数降低2.1%~3.5%。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与竹类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层结构特征对植物群落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次研究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竹类植物缓解热岛效应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选择竹类植物种类,从而改善城市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林凤书 《园林》2011,(1):46-49
竹子种类繁多,姿态婀娜多姿,其迷人的生态美、色彩美、风韵美,深受人们喜爱。故在中国园林中,几乎无园无竹。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是清高、刚直、虚心和气节的象征。故中国的文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大型城市生态绿地——延中绿地卢湾区段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已于5月1日建成开放。卢湾区领导对绿地建设十分重视,提出“要把延中绿地卢湾区段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一流精品绿地”。延中绿地卢湾区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中,L2绿地运用种植技巧,突出感官效果,水流和植物相映成趣,视觉园,听觉园、触觉园、嗅觉园和味觉园并具风情。L4绿地是整个绿地主旋律——“蓝与绿交响乐”的前奏曲,分三段:两段为抽象式布局,中段配西班牙式喷泉庭院,东段小丘曲径,石景丰富;植物配置以竹类  相似文献   

11.
兰苏园是美国波持兰市的一座苏州园林风格的花园,地处波特兰市唐人街的东北部,占有一个街区,园地面积3 700m2,已于2000年9月14日落成开放.波特兰市政府为之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庆典. 1规划布局与景观设计 兰苏园规划了5个景观空间. 1.1入口区 主入口位于园林的西南隅,设有约210m2的园外小广场.立石坊1座,题额为"壶天揽胜"和"湖山真意",作为兰苏园的入口标志.广场之北,用太湖石和松、竹、梅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岁寒三友图",突出园林的诗情画意.园门西向,石库门形式.入口内庭,为一封闭小院.点缀花池山石.东墙开景窗和海棠形洞门,隐约展现水院的景色,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2.
对于科学园区规划,一直以来探讨的不是很多。通过对园区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一个规划分析的框架,再选择3种具代表性的科学园区(政府园区、企业园和大学园区)分析其规划中所遵循的原则,总结出对国内园区规划有借鉴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孙尧 《华中建筑》2011,29(9):60-64
吉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以“交流-共享”为主要规划理念,构建了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运用了“生态-人文”相结合的模式,将校园规划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研究校园的弹性生长;通过引入连续有机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类景观小品,体现交通类院校的特色.规划在注重传统校园空间形态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不仅应重...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竹藤组织园总面积约3600m~2,主展馆建筑面积约1600m~2,与周边绿化景观融为一体,创意新颖、灵感十足,堪称为2019北京世园会的"竹之眼"。"竹之眼"展馆采用近5000根毛竹建造而成。屋顶共有9条竹拱,单拱跨度最长达32m,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圆竹拱结构场馆。宏伟的拱形竹结  相似文献   

15.
刘义科 《园林》2005,(10):26-27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  相似文献   

16.
沈剑  罗意  庄期寅 《园林》2021,(4):14-19
通过对第十届花博会茶花分会室外展园的整体规划及专项设计研究分析,提炼出茶花分会展园"寻方、理山、梳水"的设计理念,以及其融中国地理地貌、山水城市格局于园地规划之中的设计手法,提议进一步打造具有诗韵文化的特色茶花展园,在国内相关花类展园设计策略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为今后类似室外特色展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湖 俏 水 影 莲 榭 竹 居 孤 竹 浓 幽 浴 萧 魂 韵 岛 曲 舞 问 幻易 月 竹 月 竹 月 楚 俗 夜 径 笑 醉 吴碧 舒 香 扫 摇 浮 过 水 意 竹 竹 梦 紫澄 恋 纵 风 翠 苑 林 潜 新 情 桥 烟 聚竹 竹 竹 竹 竹 竹 竹 鲤 舸 山 霜 品 芳鸟 泛 秀 石 染 逸 麓 鲈 水 竹 竹 紫 图丽 艳 阁 磊 骨 映 绿 京 黛 廊 斑 傲 亭都 芦 竹 锲 竹 福 庐 胜 边 伴 麓 荫 柳 景 柳 书 院 雨 竹 水 紫 竹 园 殊 云 北 静 世  相似文献   

18.
王嵩 《中外建筑》2014,(12):85-88
盛世兴园林。当前,全国各地举办的园林园艺类博览会此起彼伏,标志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跨入新阶段。但"千园一面"也是目前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次规划以湖北(黄石)园林博览会概念性规划为例,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对基地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在方案设计中以"文化注入,肌理重构"为价值取向,力图为地域特色园博的建设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6)
<正>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生长环境要求疏松的沙质壤土,p H值微酸至中性,喜肥沃,怕积水,以1年为一个周期,连年出笋。1科学造林1.1立地条件与园地整理1.1.1立地条件: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岗丘地为宜,坡度不宜过大,最好小于50,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黄壤土为好,土壤ph值要求微酸至中性。1.1.2园地整理:首先清除园内杂草、树蔸、石块等杂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4)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便是大学植物园,而植物园的发展也同大学有着紧密联系,我国的大学植物园多为"园中园"或"园外园"的形式,而将植物园与大学校园"两园合一"的做法尚属试探性。大学校园主要是为该大学师生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提供可供游憩、交流的户外场所,以及营造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植物园一般是由科研机构建立,用于调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保存和推广利用植物,以及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供群众观赏游憩的园地。科研与教学是大学的职能,如果将大学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建立"两园合一"式大学植物园,便能带给"两园"多种便利与互惠,亦能成为一种新型园林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