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惠艳  孙雨  贺斌 《建筑节能》2012,40(6):50-53
从地下水渗流理论出发,以承压水作为地下水源热泵的抽灌目标层,建立了承压水的异井回灌和同井回灌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目前地下水源热泵回灌率低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水文地质条件、井距、井壁孔隙率、滤料规格、洗井与成井工艺及回灌管道等方面的回灌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回灌井堵塞状况时有发生。悬浮物导致堵塞的发生,影响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能力,造成经济与资源的浪费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悬浮物堵塞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有的部门和地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地下水的双重性,它不仅是地下水源热泵优良的源与汇,还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之一。我  相似文献   

4.
 以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物理堵塞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玻璃珠和砾石颗粒作为多孔介质,以碱性氧化铝作为悬浮颗粒,利用自行研制的砂层阻塞试验系统装置模拟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的迁移和沉积过程,试验中介质运动速度控制在20~200 cm/min。研究悬浮颗粒在玻璃珠和砾石颗粒中沉积时水压力与流速关系,对悬浮颗粒在2种不同介质中的沉积机制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玻璃珠介质在相同的流速和不同的悬浮颗粒浓度下相对渗透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最后给出渗透系数衰减模型,模型对预见渗透系数的降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源热泵重力回灌的回扬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下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确定了第四系砂砾含水层地区的回灌井渗透系数和最佳的回扬强度、回扬时间和回扬时间间隔,比较了连续回灌不回扬和定期回扬时回灌井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6.
水源热泵是一种高品位、低能耗洁净绿色节能技术。本文拟在水源热泵系统中采用新型取水回灌技术,运用新型沉淀过滤器及变频控制器,达到提升除砂效率,保证系统长时间高效运行的目的。并通过对郑州郑东新区贾陈花卉市场热泵系统实际测试,通过对比供、回水井的流量、水压、水位,表明抽回灌比达到100%,为这项技术以后在工程技术领域推广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源热泵能否长久高效运行,核心问题在于地下水的回灌问题。我国经过"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农村示范县的组织实施,已完成超过亿平方米的地下水源热泵示范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乏有项目运行几年,出现回灌不畅、回灌不彻底甚至无法回灌的现象。本文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浅层地热能集成应用技术与评估及示范》(2011BAJ03B09)的研究成果,以中粗砂地层典型地层为例,从回灌系统设计、回灌井及系统施工、系统维护保养、关键工艺技术提出不同的回灌要求,以确保地下水完成回灌,实现地下水源热泵的长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邬小波 《暖通空调》2004,34(1):19-22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技术和环境问题。就地质条件、回灌方式、地下水灌抽比、回扬和洗井次数等指标,比较了目前国内和荷兰的技术差异。指出解决地下水回灌的堵塞问题是地下含水层储能和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得以发展的关键。强调为避免出现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必须采用回灌技术和密闭系统。对政府今后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翔燕  张华北 《建筑节能》2011,39(10):28-31
地下水回灌技术在热泵技术的应用中由于受其回灌过程中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产生的入渗介质堵塞现象而严重地影响到热泵的工作效率.通过对赣榆县财税业务大楼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确定该建筑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地下水取水有效性及回灌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了双管制双井回灌模式的回灌效果,得出双管制...  相似文献   

10.
回灌堵塞分析基于饱和土的渗流研究较多,而本文更偏向于非饱和渗流下的堵塞分析.因此针对武汉地区水源热泵压力回灌困难的问题,运用非饱和土VG模型,结合相关抽水回灌实例,对不同压力下的土体饱和度进行验算,并分析抽回灌量的变化,得出压力回灌会加大气相因素的涉入,一定程度上可发生非饱和渗流.在气相堵塞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非饱和...  相似文献   

11.
细砂地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地下水径流慢,补给和排泄条件弱等特点,细砂地层在回灌过程中,空气不可避免的与地下水接触,致使地下水产生气泡,化学、生物变化、结垢并形成沉淀,气泡堵塞,导致管路、换热器和过滤管堵塞。针对上述问题从回灌系统设计、施工、维护保养、关键工艺技术提出不同的回灌要求,以确保地下水完成回灌,实现地下水源热泵的长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源热泵回灌井化学堵塞问题,研究了两种回灌井管材在不同Mn2+、Fe2+含量时水通量与多孔介质表面变化情况。通过4组铸铁管和不锈钢管水源热泵回灌井对比试验得出:在相同的回灌水配比下,单个实验组中不锈钢回灌井的水通量变化比铸铁回灌井水稳定,不锈钢回灌井的回灌效果更加稳定;在Fe2+含量较低、Mn2+含量较高的回灌试验中,铸铁回灌井、不锈钢回灌井的水通量变化较为稳定,可以保持回灌稳定性。铸铁管回灌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回灌水中Fe2+和Mn2+浓度配比不同。不锈钢回灌井相对于铸铁回灌井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明显的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适当简化了多层含水层和抽灌同井的基础上,分析了多层含水层中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和热力特性。随着中间含水层竖向渗透系数的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减小,抽水和回灌相对容易;中间弱透水层厚度减小时,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明显;抽水流量增加,抽、回水口降深绝对值基本呈线性增加,从而增加抽水和回灌压力。中间弱透水层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抽水温度降,大大增加了含水层热影响范围,即使弱透水层很薄,也能起到很好阻隔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井的出水温度对于流量的加大不敏感。因此在抽水和回灌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抽水流量,使井承担更大的负荷。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水源热泵系统回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典型项目开展回灌监测工作,通过对各井水位、水量的监测,获得了7年的监测数据,确定了各井的回灌能力,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运行的前3年回灌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但系统运行6年后,各井回灌量累计衰减超过60%。  相似文献   

15.
回灌井堵塞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实际工程中回灌井侧缺少相应的监测设施,使得溢井发生前难以被察觉。本文建立了地下水源热泵回灌井溢井预测诊断的模型,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回灌井溢井问题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回灌的持续进行,各回灌井的回灌性能均有所下降,但回灌性能的恶化程度及发生溢井所需时间各不相同。若对各回灌井的流量进行合理分配,则可从整体上降低溢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水源热泵的概念、工作原理、发展过程及其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现状。因为水源热泵系统所具有的热转换效率高,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等显著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所以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该技术必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以某高校水源热泵系统2口地热水井(1抽1灌)为研究对象,采取回灌井回扬,对回灌井的常压回灌、加压回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探讨了回灌的技术要点,介绍了该工程地热水井实际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承压含水层单井回灌过程中回灌堵塞与回灌压力波动对渗流场的影响,通过引入渗透系数衰减模型和设置正弦变化的水头边界,建立了考虑回灌堵塞效应的单井变压力回灌模型,并利用Weber变换得到了模型的解析解,进而据此分析了渗透衰减与回灌压力波动对渗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渗透系数衰减对回灌流量与承压水头抬升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着衰减指数的增大及回灌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著;②回灌压力波动对渗流场分布存在影响,且当波动幅值越大而频率越小时影响越显著;③回灌总量受波动幅值和频率的影响相对较小。提出的回灌模型可为回灌压力与回扬周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5,35(3):12-14,23
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降深、抽水温度和热影响范围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抽水流量的增加,抽水和回灌降深绝对值增加,抽水温度降低;对于易于出现热贯通的含水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小抽水温差和大抽水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