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一旦投入运行,则很难停电检修。为保证±800 k 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更换V型绝缘子串作业人员的安全,基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及相应工具的实际参数,分别建立了采用软梯法和吊篮法进出电场的带电作业仿真模型。在不同的等电位作业人员与导线距离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进出电场方式的作业人员体表场强,从不同路径上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大小这一角度,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基于吊篮法的进出电场方式;同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等电位位置处作业人员体表场强,提出了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应用表明:通过采用提出的进出电场方式圆满完成了带电更换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V型绝缘子串作业,可为后续特高压带电作业进出电场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为解决井筒检查作业中,作业人员在井筒中与绞车司机通信联络问题,本文引入了KTL117-J型泄漏通信信号系统。系统使作业人员在井筒中能够随时与绞车司机进行信号传送和话音联络,信号传递准确,通讯方便,解决了原系统信号传递慢,易出现连点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等问题,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中的桁架式作业平台体系结构的计算问题,开发了一种桁架式作业平台体系结构参数化计算系统。利用编程软件Visual Basic对ANSY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建立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设计参数,生成ANSYS可执行的命令流文件,调用ANSYS软件,完成模型重建和计算分析,优化作业平台结构设计,为作业平台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支持,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高温环境作业,人员的工作安全及工作效率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热环境人员工作效率的降低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而人员的工作效率先于生理健康受到热环境的损害。因此在保障生理健康安全的大前提下,研究人员工作效率与热环境的变化关系是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为了能更好的研究热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本文深入系统的从人员工作效率的衡量指标、人员热适应、工作任务类型、工作环境暴露时间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热环境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本文在深入研究检修作业工作特点以及无人机应用技术、定滑轮投放收取的工作流程和330kV以上输电线路的电磁场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利用无人机智能投放收取定滑轮的装置,实现了针对输电线路地线精准投放收取定滑轮。无人机智能投放收取定滑轮技术在符合安全规范的工况下,无需作业人员攀登杆塔实现定滑轮的精准投放;节省人力物力,对工作环境没有特殊要求,可有效减少作业人员高空作业,及时消除人员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供电局已经制定业务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作业表单,并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现场作业表单电子化,以“流程+表单”的方式在生产班组应用。在此基础上把作业表单的电子化扩展到安全督查的现场管理。通过移动终端系统为安全督查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流程、表单、信息查询及相关辅助的信息化支持,增强移动作业规范化,提升移动作业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移动作业监管。现场作业人员只需持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即可完成现场繁琐的工作,彻底为班组减负,提升工作效率和规范安全督查现场管理。  相似文献   

7.
高空管线遥控探伤施工技术的特点是探伤设备可以在管线上自动行走,实现多角度探伤,所使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减少了大量的脚手架搭拆作业,并且不需要作业人员进行频繁地上下高空,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镇江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系统设计与应用。该系统基于当地业务需求,开发了管网地图、管网巡查、管网养护及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可实现排水管网信息管理数字化、巡查养护作业监测自动化,为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者实时数据互动提供技术支持,为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首先阐明了可视化理论及HSE授权培训机制,由于施工现场立体交叉作业较多,且作业人员密度较大,所有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作业能力,为快速识别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作业能力,采用可视化管理理论,结合对标美国Shaw(绍尔),研究设计出一套施工现场的HSE授权培训可视化系统,实现了HSE授权培训可视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在有害气体的高危环境下或者在抢险救灾的现场中,作业人员直接进入现场作业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本设计以基于STC12A60S2单片机为主控器,实现了高性能智能车和遥控器的设计。系统能够实时对现场有害气成份进行检测并传输到手持遥控器的LCD上显出来,系统还实现了现场图像的实时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371-374
研发了一种基于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上横担安装辅助装置,介绍了装置的构造、材料及使用方法,并对实验室所提供的样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表明,在正常线路新建及改造作业中,横担安装辅助装置能够提高安装横担作业中的安全性,降低对施工作业人员力量要求和体能消耗,并提高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  相似文献   

12.
对现有集中润滑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研发了一种轮式挖掘机的集中润滑系统,同时设计了其润滑工作原理,实现了对轮式液压挖掘机上、下车自动循环地进行润滑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劳动。  相似文献   

13.
实地测量了三种典型500 kV铁塔附近离地1.5 m高的工频电场。搭建了三维铁塔模型,基于有限元法仿真计算了三种塔型附近工频电场分布,分析了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差别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工程求解了两种典型的等电位作业路径上的电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铁塔附近地面上工频电场实测值均满足环评要求;铁塔对附近地面的电场具有一定屏蔽作用;采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测量值一致,可以推广到构造更为复杂的输电线路电场计算,并为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两种等电位作业路径的电场分布差别不大,实际路径的选取应主要考虑到带电作业危险率和所需最小安全距离这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电缆终端套管是电缆线路的薄弱环节,为了掌握带电作业人员不同侵入电缆终端塔间隙的方式对套管及其应力锥电场分布的影响,根据实际110 kV电缆终端搭建仿真模型,因电缆终端塔和应力锥的尺度差异大采用子模型法来优化计算模型,分析了电缆终端正常运行及带电作业人员处于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以及等电位作业3种情况对电缆终端应力锥电...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619-623
以螺帽与垫圈为组合的紧固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装置的安装过程,设计了一种辅助夹持工具,其能够令穿戴绝缘手套的带电作业人员便于安装螺帽、垫圈等细小部件。尤其面对带电固定熔丝具上下引线桩头等需要同时安装平垫圈、弹性垫圈及螺帽的作业,该辅助工具能够按照层叠顺序同时夹取平垫圈、弹性垫圈及螺帽,大大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螺丝螺帽从高空掉落的概率,提升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发动机控制算法复杂、特性多变,在工程机械行业中一直没有解决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的匹配控制问题,作业过程中完全由操作人员决定发动机的输出,这就导致输出动力过剩或者不够,造成浪费或者作业效率低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发动机也加入控制环中,从传统的只对液压泵一个变量进行闭环控制,变为对液压泵、液压马达、发动机三变量进行闭环控制.立足于平板车的行走驱动系统,主要对平板车行走作业重点分析,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机械性能为目标,利用SIMULINK建立三变量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PID控制算法,经过仿真分析,找出参数优化调节规则,寻求三变量间的匹配运行.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试验验证,为平板车产品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高效节能,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液态ZL111在浇铸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会传导到浇铸模具台的液压泵站中,致使系统快速升温,导致泵站中的齿轮泵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生产加工。此外,一个液压泵站对应一个型模台的结构形式也与需要浇铸的产品种类较多的生产现状不相适应,液压泵站利用率低,更换型模台工作繁琐,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对浇铸模具台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利用一个液压泵站控制多个型模台同时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的散热装置还有效地控制了系统的温升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作业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7)
由强电场对电力操作工人可以造成的长期及短期危害引出并提出一种电力变电所电力安全检修时使用的智能型安全帽,解决了电力作业人员无意间进入强电场环境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具有检测报警功能的安全帽。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
针对当前机务段内生产管理模式下机车及作业人员无法精确定位跟踪、机车作业质量量值化检测能力较弱、运维设备无法实现远程管理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机务段作业可视化管理系统方案。系统研究了机务段站场机车自动识别跟踪、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运维管理和作业全过程管理等问题,并利用电子地图形式全景展示机务段内人员、机车、设备的作业运用状态;利用自动化数据采集量化机务段内生产作业,建立作业监控电子围栏保障行车及作业安全。系统通过多个应用功能模块的实时数据分享,缩短了人找车及接车等待时间,简化了运维设备管理流程,减少了现场作业人员数量。此外,该系统可与机务段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作业数据信息交互,为机务段生产作业流程优化、安全保障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特高压复合横担带电作业方式与常规塔型存在较大不同,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尚不明确,识别放电初始附着点对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实际1 000 kV特高压复合横担搭建了基于先导放电理论的带电作业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作业人员体表尖端部位稳定先导起始所需的最小背景电场,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进出等电位的作业人员体表放电附着概率分布。结果表明:作业人员体表稳定先导始发背景电场较小的部位更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沿复合横担路径时,作业人员体表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手部,其余突出部位放电附着概率相对于手部均达到69%以上;沿垂直向上路径时,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头部,下肢相对于头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小于60%;沿垂直向下路径时,脚部最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其余部位相对于脚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均小于65%。在带电作业过程中需针对作业人员放电附着概率较高的部位调整作业人员的进入等电位路径、作业姿态和空间占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