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于大型渡槽结构,常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等进行仿真计算,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成果.一些渡槽采用槽身与支撑梁结构分离,可概化为输水的桥梁.采用桥梁工程软件Midas civil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可大大简化计算模型,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舒庐干渠泉水堰渡槽为实例,利用Midas Civil软件,与水工规范结合使用,直... 相似文献
3.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门机轨道梁跨度大,承受荷载大,采用常规混凝土结构时梁的截面较大,影响泄水闸的泄洪能力且不经济.为了减小梁的截面,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这是江西省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门机轨道梁第一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是今后大跨度门机轨道梁设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左厂坝顶预应力门机梁是三峡工程重要的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序多,要求严,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从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等各道工序进行了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了门机梁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钢板桩围堰依其良好的稳定性与成熟性在基坑支护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靖远金滩黄河大桥(100+168+100)m为工程背景,理论结合Midas Civil分析软件对7#墩钢板桩围堰进行分析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围堰的监测可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也可及时了解围堰变形情况,判断结构受力的安全性以采取应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大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易发生支模变形和失稳倒塌事故。本文以东山国际休闲运动中心为例,重点论述了高、大跨度预应力梁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同时简要地阐述了其施工方案和保证架体构造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三期工程坝顶预应力门机大梁高度大、跨度长、钢筋密集、结构体型复杂、张拉吨位大、张拉要求高。针对门机大梁以上特点,对梁体模板设计、混凝土浇筑振捣、梁体张拉施工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岩滩水电站坝顶永久门机混凝土大梁跨度长、重量大,在无法整体预制吊装的情况下,采用了叠合梁及吊模的方法进行施工;并论述其施工方法及钢筋焊接处理,为今后此类大梁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分别采用DL/T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ACI318-2008《美国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规范》对水电站吊车梁结构进行了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状态两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中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对于吊车竖向荷载美国规范分项系数值较中国规范大。吊车梁在相同设计弯矩下,抗弯钢筋面积中美规范基本一样;相同剪力下,抗剪箍筋美国规范较中国规范大27%左右;考虑剪扭作用的箍筋和抗扭纵筋面积,美国规范较中国规范大13%左右。 相似文献
12.
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吊车梁的设计尺寸和吨位均位于国内前列,其岩锚吊车梁计算方法主要采用了刚体力系平衡法、弹性系数法和有限元法三种方法,并借鉴鲁布革等电站岩锚吊车梁设计的成功经验,通过岩锚吊车梁模型试验论证及一段时间的运行,证明其岩锚吊车梁的体形及锚固措施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岩壁吊车梁是地下厂房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的支撑结构,由于其受力十分复杂,目前所使用的设计和计算方法都忽略了岩石变形、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力,也没有考虑岩壁梁在桥机运行时的动力作用,这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为此,对于岩壁吊车梁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现场原型实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工程意义的成果,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相关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传统结构损伤智能诊断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H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结构损伤识别模型,并以混凝土梁为例,以模态参数及其相关量作为输入量,以损伤位置和程度作为输出量,建立起适应的映射模型。此外,为提高LS-SVM的泛化能力,应用HPSO对其核函数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应用HPSO优化LS-SVM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识别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高坝洲升船机主机室630 kN/2×100 kN桥机主梁采用卷扬机吊装,定滑轮固定在主机室两侧混凝土主柱顶端,在吊装主梁时,混凝土主柱将承受水平力,需要复核其强度;提出了吊装主梁时主梁在不同位置情况下混凝土主柱所受水平力的计算公式,并对主梁吊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厂房超大吨位钢吊车梁的设计思想、计算方法、焊缝设计和钢材选用的一般原则,并针对本吊车梁的结构特点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20.
鲁地拉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吊车梁采用岩壁吊车梁结构。设计时采用《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Q/CHECC 003-2008)》推荐方法对梁体受拉锚杆的截面积、锚固长度以及梁体的抗滑稳定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此外还应用ANSYS程序,采用二维、三维非线性有限单元法,精细模拟了围岩、梁体、锚杆以及岩壁吊车梁与岩体的接触面,对岩壁吊车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分析。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锚杆单元,充分考虑了梁体与围岩之间的张开、接触、摩擦以及受拉锚杆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较好地反映了岩壁吊车梁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性态及支护机理,对其他工程的岩壁吊车梁的稳定性分析、支护设计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