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皖南某铁铜硫多金属矿中铁矿物以磁性铁为主,伴生有少量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粒度粗细不均。根据矿石性质,试验采用优先浮铜—铜尾浮硫—硫尾弱磁选铁的工艺流程,针对含Fe44.55%、Cu 0.26%、S 2.73%的原矿,获得了Fe品位67.56%、回收率86.94%的铁精矿,Cu品位19.44%、回收率84.69%的铜精矿以及S品位37.85%、回收率62.12%的硫精矿,该流程较好地回收了铁、铜、硫矿物,为同类矿石的选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陕西某铜金铁多金属矿矿石成分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和黄铜矿,金主要赋存在硫化矿中。为综合利用该矿石,采用原矿经磨矿—抑硫浮铜—选硫—选铁,并将金富集在黄铜矿中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流程可较好实现该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选矿指标良好,其中铜精矿指标为铜品位20. 29%、铜回收率95. 62%、金品位36. 71 g/t,金回收率81. 90%;硫精矿指标为硫品位42. 67%,硫回收率56. 63%;铁精矿指标为全铁品位62. 51%,全铁回收率15. 10%。  相似文献   

3.
梅山矿业硫精矿再选提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矿业公司选铁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硫精矿硫品位为30.53%,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及绿泥石、石英等硅酸盐矿物。为提高硫精矿质量,增加硫精矿附加值,对现场产生的的硫精矿进行了再选提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1精2扫、精选尾矿与扫选精矿混合后1次精选闭路流程,可以获得产率为76.71%、硫品位为39.62%、杂质MgO含量为0.41%、硫回收率为97.11%的高纯硫精矿。  相似文献   

4.
安徽某低铜高硫磁铁矿石属嵌布关系复杂的多金属矿石。为了开发利用该矿石,采用优先选铜—活化浮硫—弱磁选选铁—铁精矿反浮选脱硫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铁品位为46.62%、铜品位为0.32%、硫品位为20.56%的矿石采用1粗2精1扫浮铜、1粗1精2扫浮硫、1次弱磁选铁、弱磁选铁精矿1粗1精反浮选脱硫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17.09%、回收率为78.64%的铜精矿,铁品位为67.35%、回收率为41.16%、含硫0.28%的铁精矿,以及硫品位为43.69%、回收率为88.79%的硫精矿。该试验结论可作为选矿厂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袁启东 《现代矿业》2011,27(11):17-23
对安徽某铁硫铜多金属矿进行了矿石性质研究,铁硫铜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对原矿进行阶段磨矿,进行了磁选和浮选组合工艺试验,可获得铁品位66.08%、硫品位为0.148%、铁回收率为81.09%的铁精矿;硫品位为41.27%、硫回收率为75.08%的硫铜混合精矿。根据试验结果,推荐的试验流程为阶段磨矿-弱磁选-硫铜混浮-铁精矿脱硫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某铁硫铜多金属矿进行了矿石性质研究,铁硫铜嵌布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对原矿进行阶段磨矿,进行了磁选和浮选组合工艺试验,可获得铁品位66.08%、硫品位为0.148%、铁回收率为81.09%的铁精矿;硫品位为41.27%、硫回收率为75.08%的硫铜混合精矿。根据试验结果,推荐的试验流程为阶段磨矿—弱磁选—硫铜混浮—铁精矿脱硫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某铜硫铁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新探明铜硫铁矿石有用矿物为铜矿物、硫矿物和铁矿物,回收矿物种类较多,磁黄铁矿含量较高,矿石性质复杂,为了综合回收该矿石中的铜硫铁矿物,进行了新工艺试验研究。对该矿石进行优先浮选分别回收铜和硫,弱磁选—强磁选回收铁的新工艺试验研究,综合回收铜硫铁,获得铜精矿品位19.53%,回收率38.58%;硫精矿品位43.27%,回收率91.90%;铁精矿品位64.72%,回收率56.60%的较好指标。新工艺试验为该矿石综合回收铜硫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某含铜镜铁矿的铜品位为0.42%,全铁品位为33.35%。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和镜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黄铁矿等。由于部分镜铁矿与含硅脉石及黄铁矿的嵌布粒度过细(小于5μm),细磨后仍存在大量连生体,使得含硅脉石和少量黄铁矿进入磁选精矿中,影响精矿的铁品位和硫含量。试验先采用一粗、三精、两扫的优浮工艺流程选铜,后采用一粗、再磨、一精的磁选工艺流程选铁。最终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0.43%,回收率为91.45%;铁精矿的铁品位为58.35%,铁回收率为76.72%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某铜金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金在与其伴生的硫化矿、磁铁矿混合体系中的选矿特性及载体矿物对其选矿指标的影响。依据金在该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及其载体矿物的多样性等特点,采用了优先选铜再选硫,然后磁选铁矿物的工艺流程。通过精细化调控工艺参数,在最佳的综合条件下,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18.63%、含金63.24g/t,铜回收率为88.67%,金在铜精矿中的分布率为67.06%;硫精矿硫品位为47.86%、含金2.41g/t,硫回收率为86.16%,金在硫精矿中的分布率为15.08%;铁精矿铁品位为59.55%、含金1.20g/t,铁回收率为38.22%,金在铁精矿中的分布率为10.51%,为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起方 《矿冶》2020,29(1):32-36
某高铁铜硫多金属矿铁品位45.80%、铜品位0.48%、硫品位2.3%、金品位0.24g/t,有用矿物相互嵌布影响分选效果。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铁—铜硫分离"的联合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并采用Mos-2+MA-1组合捕收剂捕收、铜硫粗精矿再磨及强化扫选等手段,可获得铜品位20.14%、金品位8.73g/t、铜回收率88.53%、金回收率76.75%的铜精矿;硫品位41.56%、硫回收率77.70%的硫精矿;铁品位67.83%、铁回收率90.24%的铁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铁、铜、硫、金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高铁型铜硫矿采用光学显微镜、物相分析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u和S为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品位分别为0.78%和11.12%,伴生元素银品位为7.5 g/t,铜主要赋存于黄铜...  相似文献   

12.
对秘鲁某含Cu 0.12%、Au 0.12 g/t、S 2.60%、Fe 45.52%的金铜铁多金属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该矿石原设计选矿工艺流程为铜硫混选—铜硫分离—混选尾矿磁选回收铁,存在铜硫分离难度大、石灰用量高和分选指标不理想等问题。针对原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铜硫等可浮—铜硫分离—难选硫强化浮选—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铁的优化工艺流程。铜硫等可浮分选时,在无碱条件下采用选择性的铜捕收剂BK306将铜和部分易浮黄铁矿等硫化矿物浮出,并进行铜硫分离回收铜、金;然后采用活化剂和强力捕收剂强化浮选脱除矿石中的难浮硫化物;最后通过磁选从浮选尾矿中回收铁。该优化工艺既可实现矿石中铜、金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和硫的脱除,又能显著降低铜硫分离所需的石灰用量,并保证后续磁选作业直接获得含硫低、铁品质较好的铁精矿。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20.10%、金品位15.29 g/t、铜回收率68.42%、金回收率49.07%的铜精矿,硫品位30.78%、总硫回收率84.05%的硫精矿以及铁品位68.88%、含硫0.18%、铁回收率90.57%的铁精矿。与原工艺相比,优化工艺的铜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2.49和10.25个百分点,铜精矿中金品位和金回收率分别提高5.27 g/t和17.05个百分点,硫回收率提高1.78个百分点。实现了矿石中铜、金、硫、铁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3.
龚哲彦 《现代矿业》2020,36(9):110-113
针对某地磁铁矿石含硫(339%)较高,磁选容易造成铁精矿含硫超标的问题,进行降硫选铁及综合回收伴生有价组分的选矿试验研究,最终推荐浮选—磁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了铜品位1330%、金品位425 g/t、银品位107 g/t,铜回收率5125%的合格铜精矿;硫品位2960%、硫回收率7974%的合格硫精矿;全铁品位6705%、硫含量016%、全铁回收率6200%的合格铁精矿;该工艺流程合理,浮选除硫可有效地降低铁精矿中的硫含量,并且综合回收了铜和硫,提高了该矿山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选铜尾矿提铁降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峰  马颖 《矿冶》2011,20(4):42-46
某地选铜尾矿中有用矿物为磁铁矿,硫化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部分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在较佳的分选条件下,经"浮选—磁选"联合工艺流程选别后,可获得两种产品:其一是铁精矿产品,产率13.94%、铁品位69.05%、含硫0.64%、对磁性铁回收率96.89%;其二是硫精矿产品,产率34.07%、硫品位31.86%、硫回收率93.41%。脱硫率高达99.23%,实现了铁硫的高效分离,矿产资源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西部铜业巴彦淖尔铁矿磁选铁精矿Fe品位较低、含硫高、铁矿物嵌布粒度较细、脉石矿物主要为含铁硅酸盐。试验选取新药剂MG为捕收剂,采用常温阴离子反浮选的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达到了良好的分选指标,精矿TFe品位达68.55%,回收率达94.2%,SiO2含量从7.19%降到1.85%,S从0.49%降到0.22%,实现了提质降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印度尼西亚某褐铁矿原矿石进行了化学多元素、矿物组成、矿石结构、褐铁矿化学成分、嵌布状态和铁元素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检测,进行了磨矿细度、磁场强度、磁介质粒度和磁场型式等磁选条件试验,并进一步探查了铁精矿中杂质硅和硫难以降低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样中主要铁矿物为褐铁矿,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较少,以石英和高岭土为主。褐铁矿呈凝胶同心环带和生物结构,含有较高的硅、铝和硫等杂质。在原矿铁品位为51.45%时,经SSS-Ⅱ型磁选机分选,最终可获得铁品位54.17%,回收率88.38%的铁精矿。物理选矿方法难以有效降低褐铁矿中硅和硫的含量主要在于其基本呈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某低品位铜金矿中铜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金大部分以单体自然金形式存在,赋存于硫化物及脉石粒间,部分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被黄铁矿包裹。黄铜矿和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细,平均粒度0.03 mm。试验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铜、金品位分别为19.02%和13.99 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73.00%和49.29%的铜精矿;硫精矿经再磨后利用绿金浸出剂浸金,获得对原矿金浸出率14.92%,金总回收率64.21%,浸渣硫品位30.23%,可作为硫精矿销售。   相似文献   

18.
西藏某斑岩型铜矿中含铜1.10%~1.30%、含金0.04~0.08g/t,矿石中铜矿物以辉铜矿为主、黄铜矿次之,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且嵌布关系复杂,金主要与铜矿物和黄铁矿伴生,原有工艺铜精矿中的金难以富集到1g/t以上,且铜回收率偏低。为高效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金资源,开发了低碱条件下"铜硫部分混合浮选"新工艺,并以新型捕收剂ZH-01为铜硫混选的捕收剂,铜硫混选粗精矿经一次精选后,获得合格的铜精矿。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含量占70%、原矿含铜1.21%、含金0.06g/t的条件下,获得了含铜35.27%、铜回收率94.12%,含金1.11g/t、金回收率56.23%的铜精矿。与现场工艺相比,新工艺不仅提高了铜的回收率,伴生金也得到了综合回收,实现了矿石中铜金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9.
铜钼硫复杂共生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斑岩型铜钼矿位于中国西藏地区,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矿床。矿物种类繁多,主要可回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镶嵌关系较复杂。针对该铜钼矿矿产资源,通过对影响选矿指标的条件、流程方案等进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选矿流程结构和药剂制度,获得了较理想的选矿技术指标:总铜精矿品位22.85%、铜回收率87.17%;钼精矿品位48.85%、钼回收率68.96%;硫精矿品位40.75%,硫回收率61.0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铜钼等可浮选再分离—铜硫混合浮选分离工艺,可以综合回收铜、钼、硫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