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通过双二甲基氢硅氧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间二乙烯基苯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双乙烯基苯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VTPDMS),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VTPDMS和苯乙烯的自由基本体共聚合,制备了改性聚苯乙烯.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MS和苯乙烯的共聚物以球形粒子均匀地分散于聚苯乙烯基体中.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PS)在苯溶液中与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反应,经分离提纯得到了固体溴代聚苯乙烯(PSB)。将所得PSB溶于苯并与低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硅醇锂(PDMSOLi)反应,经分离提纯得到固体的溴代聚苯乙烯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PSB-g-PDMSO),所得PSB-g-PDMSO的结构经^1H-NMR、IR及TEM表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端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醇解蓖麻油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共混改性。共聚物成膜后,分子结构中的有机硅链段更颂更倾向于表面聚集取向,而聚氨酯链段朝向内层。  相似文献   

4.
成功地合成了分子量为1250、3800两种环氧封端的聚硫橡胶(EP-LP-3、EP-LP-2),并提出高分子量环氧封端聚硫(EP-LP-2)合成机理。以EP-LP为原料,与丙烯酸加成反应,制备相应分子量丙烯酸酯封端的聚硫橡胶(Acry-LP-3、Acry-LP-2)。用NMR、IR、端基分析等手段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用羟基硅油(PDM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合成聚二甲基硅氧烷-梯形苯基倍半硅氧烷共聚物的反应条件,通过IR、1H-NM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聚对苯乙炔-b-聚苯乙烯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合成了分别以CHO、OH和Br为端基的PPV低聚体,并以后者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结构明确的PPV-b-PS二嵌段共聚物。采用IR、UV-VIS、1H-NMR和GPC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在CS2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SEM观察证明,在温度、氩气流速和湿度分别为19.2℃,0.8 m3/h和67.8%RH的条件下,PPV-b-PS在质量分数0.2%的CS2溶液中能够自组装成高度有序的六角蜂窝状结构薄膜,其空穴的平均直径为1.15μm。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双酚A醚结构的二酐封端聚醚酰亚胺树脂。并用乌氏黏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和旋转流变仪表征其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等均有影响。随树脂相对分子量的增加,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5%失重的分解温度和700℃分解残留率都增大,而非牛顿指数n变小,更加接近非牛顿流体。所合成的聚醚酰亚胺树脂溶解性良好,显示出优良的可加工性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苯乙炔封端的聚芳醚酮类预聚体、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及预聚体在制备高性能交联材料方面的应用。首先制备卤素取代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再使之与苯乙炔在钯催化下发生偶联反应制备含氟的苯乙炔封端单体。  相似文献   

9.
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与纯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 D4 )为主链剂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 MM)为封端剂 ,用碱催化平衡法合成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 V- PDMS) ,探讨了影响合成反应及产物分子量、乙烯基含量 ( Vi% )的主要因素 ,并对合成的 V-PDMS进行精制处理。  相似文献   

10.
乙烯基封端氟硅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橡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不同氟硅含量的乙烯基封端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并以此为主体材料制备了氟硅混炼橡胶,研究了其力学、耐油以及低温等各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橡胶有较好的耐油性能和优异的低温性能.而且随着聚合物主链中氟硅氧烷链节的增加,橡胶的耐油性能随之提高;同时,DMTA数据表明,随着聚合物主链中二甲基硅氧烷链节的增加,橡胶低温性能随之提高.这一系列氟硅橡胶的研究为制备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硅橡胶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烯丙基胺、溴丙酰溴及黄原酸钾为原料,制备出含非共轭双键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N-烯丙基-(2-乙基黄原酸基)丙酰胺(NAPA)。研究了加料顺序、反应温度、溶剂等对NAPA产率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合成条件,最终产率可达70%;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化学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以NAPA与乙酸乙烯酯(VAc)共聚,制备出具有支化结构的聚乙酸乙烯酯。采用称量法、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手段研究了NAPA与VAc的共聚行为及共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NAPA与VAc共聚过程符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特征;同时,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比例恒定的情况下,支化PVAc聚合物分子链上NAPA含量随着投料比NAPA/VAc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