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Tips:城市规模划分标准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正式调整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国大部分城市将降级。其中,原来被划定为特大城市的140个城市,将减少至16个。根据新发布的《通知》,我国城市规模将按照城区常住人口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州建设》2012,(20):52-54
我国根据国情,确定了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住,主要是以市区户籍非农业人口规模来划分。小城市指的是20万人口以下的设市城市,中等城市是20到50万人,50万到100万是大城市,超过100万叫特大城市。2010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57个,其中,特大城市63个,大城市94个,中等城市239个,小城市261个。中小城市合计为500个。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城市是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超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100万~200万人口;中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以下人口。目前我国的超大城市如下(单位:万人)。上海:868.79;北京:653.27;重庆:614.03;天津476.92;武汉:387.69;沈阳:386.30;广州:326.72;哈尔滨:256.70;西安:236.21;南…  相似文献   

4.
结合杭州市中心区武林广场中西湖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指出: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超大体量建筑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将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须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也是大城市旧城综合再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差异化低碳治理路径,依据城市规模划分大、中、小城市样本,基于方差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规模城市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居住建筑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差异;(2)市政公用设施是不同规模城市居住建筑碳排放的共同影响因素,空间形态对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驱动效应,生活能源结构在中等城市与小城市中具有相反的驱动效应。据此,提出大城市应重点关注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与清洁能源的普及,中等城市应重视冬季采暖对北方地区的居住碳排放影响,小城市具有更多影响要素,但推进冬季采暖优化与加强空间的精明发展模式是其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扩展成为紧密联系着的区域性城市带。这种大规模的膨胀,造成城市结构失衡。城市只建立起交通系统,而没在全面规划和平衡。建筑量很迫切地寻求解决城市结构超规模问题的方法,小型街区设计村落式方案是两种探索。本文简析后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7.
会展信息     
《新建筑》2009,(4):142-143
国际建筑艺术展将在京举办;世界建筑节;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协会第45届国际会议;第五届可持续发展城市国际会议;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8.
白凡 《建筑与环境》2008,(1):142-143
本文就当代建筑城市化的趋势和现象进行概括性论述。从职能要素、空间关系、环境形态等方面分析建筑与超大城市两个复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再总结信息时代建筑在巨型城市网络中的实体虚拟重叠、含混多义的媒介性质,揭示建筑设计和城市形态及规划思想方法上的对应关系。从方法论的深度,提出新的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都市转型下的建筑使命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形态、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中国城市尤其超大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城市人口在攀升,对居住、工作、休闲及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的超负荷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持续加剧,超大城市的规模已需加以控制。譬如上海的城市规划已提出"建设用地零增量、力求负增长"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上海将不得不通过城市更新路线来满足健康转型的需求,在自身特定的都市形态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创刊至今的五年,正值中国经历奥运,筹备世博、亚运,重大城市节事不断,属于城市与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上海的商业建筑近十年来也发展较快。至1995年底全市商业建筑面积比前十年增长约1.2倍,市中心的商业建筑已达人均1m~2左右,和国际上现代化大城市的指标相接近。上海近十年来商业建筑不仅在规模上有较大发展,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并具有国际水平。商业建筑已逐步形成了商品市场的体系化和城市规划商业建筑的分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2月,第40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亦称世界人居日)。1997年10月6日世界住房日的主题是:“未来的城市”。本着这个主题,笔者想针对全球今后城市发展谈点看法。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不同凡响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度不同凡响。1995年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9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84个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万元。 1996年,我国共有城市666个,其中直辖市3个(重庆直辖市是1997年成立的),副省级市16个,地级市202个,县级市445个。按非农业人口划分,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1个,100万到200万之间人口的大城市23个,50万到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规划》2014,(6):159-159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1,(11):42-42
日前,从市环保部门获悉,上海市地方绿色建筑标准将在今年年内颁布实施。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上海绿色建筑至少完成创建面积1000万平方米,并将建成一批区域类型差异、功能齐全的低碳城区。  相似文献   

15.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空间密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城市内部的分布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因此,探讨城市内部建筑密度的分布规律对于揭示城市空间生长的基本特征、制定促进城市可持续生长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100 m栅格尺度下的建筑密度数据,构建了基于建筑密度圈层梯度分析的城市边缘生长度指标,对样本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城市建筑密度的分布整体上由中心向外围渐缓递减,其可通过负指数函数进行较好的拟合;(2)大部分城市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呈现出进一步边缘生长的特征,边缘生长度的增长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等城市、超大和特大城市、小城市,但小城市的增长幅度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3)自然地理条件、人口与经济规模、宏观政策与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空间生长特征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园林》2017,(9)
<正>发展背景随着中国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发展,高密度城区成为未来中国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特征,而高密度城区的生态绿化建设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城市发展趋势,如第四代城市居住模式就是在建筑单体和建筑综合体实现立体绿化的一种发展设想。高密度城区在实现单元化立体绿化的同时,如何发展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成为高密度城市最大的生态建设挑战之一。城市生态网络的功  相似文献   

17.
哲理的思考     
正建筑的哲理思考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叙述:地区、层次、活动和思辨。地区——城市、乡镇建筑群是在一定的地理位置,由于人居环境的需要而设计建造的,人们总是追求宜居的场所。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有山地建筑、滨水(滨江)建筑、丘陵建筑、平原建筑等。根据气温不同,又有寒带建筑、温带建筑、亚热带建筑和热带建筑等。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到自然村,有类型、规模、性质、大小的不同。人们于此生产、工作、活动、学习和休闲,人们出生于一个地方,就始终以此为籍贯,以长辈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国外大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五点关于大城市与建筑的发展趋势:1.在大城市郊区发展新城;2.加速大城市改建;3.改善城市环境;4.道路交通立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5.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内陆开放促进了西南山地城市新一轮的发展。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超大城市尺度,拥堵的老城中心,乏力的城市新区等城市问题,严重制约山地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梳理既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成果出发,针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中目标失位、模式失误和措施失当的问题,从空间拓展模式选择、"飞地"拓展具体举措,以及构建山地大城市"组合单中心"结构3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山地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建筑节能》2010,(2):4-4
<正>记者从深圳市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建设研讨会上获悉,2010年深圳将全面研究开发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将在700万m2建筑上安装太阳能装置、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m2,并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