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  &#  &#  &#  &#  &#  &#  &#  &#  &#  &#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3):108-112
以软土地区长径比超过60的PHC长桩为对象,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PHC管桩单桩荷载-沉降的GM(1, 1)模型以及相应的精度校验和承载力校验标准,利用工程桩的有限实测数据进行PHC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结果表明:对软土地区长细比超过60的PHC长桩,无论其Q - s曲线是缓变型还是急降型,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适合松花江漫滩地区静压PHC管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提高系数、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给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终压力的区域经验公式.方法 对松花江漫滩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试验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施工压桩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得到静压PHC管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提高系数,进而建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运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拟合数据,提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终压力的区域经验公式.结果 桩端持力层为中密中砂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提高系数在1.8~2.4;桩端持力层为中密粗砂时,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提高系数在2.4~3.0;对于桩长在9~24 m之间,长径比在24~50的静压管桩,在中粗砂持力层的情况下,综合系数K在0.8~O.9.结论 松花江漫滩地区的静压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较现行规范有较大提高,研究成果对该区域静压PHC管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该区域静压PHC管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不完全的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预测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及误差进行分析.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竖向静载试验所施加的荷载达到或超过极限荷栽的四分之三时,利用其数据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新信息GM(1,1)模型、新陈代谢GM(1,1)模型比老信息GM(1,1)模型预测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PHC管桩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以淤泥层和残积粘性土层为主的福建某地区桩侧土层,承载性状为端承摩擦型的PHC管桩实际工程,进行PHC管桩单桩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因素的敏感性排序为桩径、桩侧摩阻力加权平均值、休止期、桩长、入土深度、渗透系数和终止压桩力;桩径和桩侧摩阻力值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休止期,影响也很显著,因此工程上不宜盲目提前试桩时间,否则将影响试桩结果。  相似文献   

5.
PHC桩在印尼电力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印尼北苏风港2 X 115 MW燃煤电站工程的桩基设计实例,基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和电厂建筑物的特点,建议主厂房区域的建筑物和其它荷重较大地建筑物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根据PHC桩强度高、穿越土层的能力强等特点,提出了PHC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方法及岩土的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的参考值,给出了PHC桩抗水平力及提高PHC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的措施和确定压桩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红粘土地质条件下的PHC管桩的承载性能,以柳州某实际工程为案例,应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建模,对实际工程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桩静载试验的结果,对红粘土地基PHC管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顶沉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FLAC3D数值模拟和静载试验的Q-S曲线相比,数值略小,曲线比较接近,基本趋势亦相同,数值模拟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PHC管桩的工作特性,模型参数的选择符合工程实际情况,PHC管桩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取值偏保守.PHC管桩的强度、桩长、桩端残余应力以及上覆红粘土的休止时间,都是影响桩体沉降的因素.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桩身轴力由上往下衰减,变化较明显,为端承型摩擦桩的传递特性,地基沉降主要集中于桩侧和桩端接触面处.  相似文献   

7.
在电厂建设工程中大承载力桩非常普遍,此类桩在静载试验中不能达到极限状态或破坏阶段,其极限承载力通常依据有限实测数据通过计算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法便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传统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与预测精度有限,本文结合灰色预测的检验方法,将后验差比作为目标函数,实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灰色预测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减小预测结果的后验方差比,并能得出更合理的桩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单桩P-s曲线的灰色模型拟合及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为基础,利用残差模型、等维新信息外延模型对其进行修正,实现了对单桩P-s曲线的拟合和极限承载力的预测,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单桩承载力进行预测的意义。灰色预测具有要求数据少、计算简单而严密、精度高等优点。如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分析速度快,结果可信度高,因而在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本文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单桩荷载-沉降关系的GM(1,1)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利用宁波地区桩基承载力实测数据验证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可靠性,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最后,对宁波市区2006~2010年的910根预应力管桩的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桩抗压设计承载力特征值有15%~30%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区PHC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泉州市区6根现场试验桩的实测资料,对PHC桩上拔荷载-桩顶位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基于1stOpt操作平台,选用Levenberg-Marquardt结合Universal Global Optimization-UGO的拟合方法,选用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对6根现场试验桩的拟合。结果表明双曲线幂函数组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相关系数R超过0.9999,基于该数学模型的PHC桩上拔荷载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0.48%至0.55%;相对于试验报告给出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为1400kN,根据拟合曲线预测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达59.13%。  相似文献   

11.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桩基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工程8根基桩的载荷试验实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实现了对基桩Q-S曲线的拟合,利用有限的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的预测值,论证了以灰色系统理论对基桩极限承载力和桩顶沉降进行预测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应用MATLAB语言程序进行分析,计算速度快,预测精度较高,表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静力压入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沉桩机理及适用范围.根据沈阳市典型地区的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现场静载试验的结果,得出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立了沈阳地区桩长在7~14m范围内,桩端持力层为中粗砂和圆砾情况的极限承载力与施工终压力的关系,并给出了典型试桩的Q-s曲线、s-logQ曲线和压桩力随入土深度变化的曲线.给出了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加深对PHC桩的认识和推广它的应用,基于3个场地中共11根现场试验PHC抗拔桩的实侧资料的优化拟合,对PHC桩的一些抗拔性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抗拔PHC桩的承载特性,选用了Weibull 数学模型描述PHC抗拔桩的上拔荷载-上拔位移曲线,对11根现场试验桩的拟合表明,Weibull 模型的拟合精度高,相关系数 为0.98877~0.99963,平均0.99782;该模型对抗拔PHC桩的拟合效果比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的都要好;基于该数学模型的PHC桩上拔荷载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 ;基于Weibull 模型的拟合曲线,某两工程中PHC桩上拔荷载达到极限状态时的上拔位移量一般在5mm~17mm之间;基于Weibull 模型的拟合结果,对PHC桩抗拔荷载与抗压荷载、PHC桩与钢管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选用的Weibull 数学模型针对抗拔PHC桩上拔荷载-上拔位移曲线的拟合是较为精确的和可靠的,PHC桩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桩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算法是一种解决工程中复杂非线性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对免疫算法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论.单桩极限承载力受众多因素的影响,Q-s曲线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结合武汉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静载荷试验资料,运用M ATLAB编写了免疫算法程序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基本一致.由于免疫算法比传统算法在全局优化、非线性优化、多参数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可望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江滨西路防洪堤结构型式采用PHC桩基框架结构,为合理确定桩基垂直承载力,通过静荷载试桩方法测定桩基极限承载力,并考虑一些影响桩基承载力的不利因素,对试验承载力进行合理折减,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桩基承载力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准确确定桩基的承载力和完整性对建筑物的施工具有重要作用。检测中,以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现场静载试验、高应变和低应变试验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得出以下结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大于1400kN,所检测的各单桩极限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易于控制,Ⅰ类桩占比为100%,无Ⅱ、Ⅲ、Ⅳ类桩。  相似文献   

17.
通过1个水泥土模型桩和2个劲性水泥土组合模型桩以及2个加筋劲性水泥土组合模型桩的静载荷试验,分析了组合桩的极限承载力、Q-S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表明:1土工格栅围箍面积越大,模型桩的应力应变变化速度越缓慢;2围箍面积越大,提高承载力的作用越明显;3加筋劲性水泥土组合桩的4根芯桩离桩心距离为40mm时,土工格栅的作用最明显,其极限承载力提高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