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三相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电流环和电压环的设计,并成功的将参数自适应PI调节应用到整流器的控制策略中,以提高直流侧电压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PI控制方法响应快、鲁棒性强、抗干扰能力好,较传统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多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PI调节器参数设计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及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根据PWM整流器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模型引入PI调节器,分别介绍了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PI调节器参数设计及调试方法。通过试验对比,给出适合工程应用的参数组合,并验证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4.
三相PWM整流器电压外环PI调节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将PI调节器用于三相PWM整流器外环控制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为了简化PI参数的整定过程,实质性地分析其调节原理、PI参数影响指令电流进而影响直流侧电压的过程后给出了PI参数的取值范围并说明PI参数增大则网侧谐波增加,PI参数减小则可能会使直流侧电压无法达到给定。最后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系统设计与PI参数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系统设计及PI参数校正是保证其能稳定工作的前提条件.详细介绍了三相VSR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仿真研究了这种VSR系统的PI参数对直流电压波形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用性强的系统设计和PI参数校正方法,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LCL滤波器在三相PWM整流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减小功率器件脉宽调制(PWM)引入的高频谐波分量,将LCL滤波器取代传统的L滤波器应用于三相PWM整流器,并提出一种新颖的LCL参数设计方法以简化参数设计过程。通过设定变流器侧允许最大纹波电流、滤波器吸收的最大无功功率和电网侧允许最大纹波电流分别计算得到变流器侧电感、滤波电容和电网侧电感的参数。考虑实际控制器引入的时延,建立数学模型,在z平面分析系统稳定性,得到阻尼电阻的优化设计值。提供了一个设计实例,给出在相同总电感参数下采用L滤波器与LCL滤波器的三相PWM整流器的对比实验结果以证明LCL滤波器的优越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参数设计方法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闭环矢量控制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难以用准确的数学模型描述、以及通过其简化的数学模型求得的PI参数需要实验整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新型智能化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实现了PI参数的自整定,还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响应性能、更高的稳定性及鲁棒性。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了基于模糊PI控制器的整流器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实例对此设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TMEIC GE公司的TMDrive-70变频器为全数字化、矢量控制的交-直-交变频传动系统.通过对IEGT三电平PWM整流器TMDrive-P70的锁相环(PLL)的控制原理及其矢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阐述了传动系统如何对工频电源的相位进行同步检测,最终表明了无相位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实现、低成本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三相PWM整流器PI参数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处分析了PWM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的推导及化简过程,并根据传递函数计算出电压环和电流环PI参数的理论值,通过仿真分析了PI参数对PWM整流器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限幅值对整流器动态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一套PI参数整定的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搭建了PWM整流器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相PWM整流器取代二极管不控整流和Boost升压斩波电路.着重分析和研究了三相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采用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产生PWM调制信号,最后应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三相高功率因数电压型PWM整流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提出了三相高功率因数电压型PWM整流器全数字控制的数值仿真方法,实现了数字控制逻辑与主电路仿真的统一.文中详细地分析并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高频数学模型,建立了三相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给出了电压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数字逻辑仿真所用的高级语言可直接转换成DSP能识别的逻辑语言来实现实验样机的数字控制.仿真和实验波形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建立的电压型PWM整流器的高频数学模型是正确的,提出的仿真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级联式非线性PI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该文以同步旋转坐标系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级联式非线性PI控制器。采用双环结构,用三个非线性PI环节实现了对整流器直流电压与功率因数的高性能控制。以误差的非线性函数与传统PI环节构成的级联式控制器,既提高了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又增强了抗扰能力,同时计算简单易于实现。与传统PI控制器的仿真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而实验结果也验证了非线性PI控制器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三相PWM整流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PWM技术构成了三相PWM整流器。这种整流器谐波小,功率因数高,动态性能好,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整流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三相PWM电压型整流器(VSR)的动静态性能,针对三相VSR传统PI控制器参数固定的缺陷,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将电压外环采用模糊PI控制器,在线调整PI控制器的两个参数,增强系统的鲁棒性。采用非正交坐标系下的SVPWM算法,与传统SVPWM相比简化了矢量算法步骤,更有利于数字化实现。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三相VSR的运行数据,通过比较可知,模糊PI非正交矢量控制系统与传统PI矢量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稳定性、跟踪性和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为此类硬件装置提供了改进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双闭环PWM整流器设计中常常采用常规PID调节方式进行控制,但是由于PWM整流器具有非线性等特性,在较大的扰动和控制对象变化时情况下,使用PID调节方式难以得到满意的调节效果。该文将传统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并引入负载电流前馈补偿,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策略,优化了PWM整流系统。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使系统获得优良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而且设计方法简单,控制器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6.
PWM整流器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与模糊控制两者的优点,提出了PWM整流器的模糊滑模变结构新型复合控制方案,使PWM整流器既具有变结构控制的良好鲁棒性,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小抖振。文章给出了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PWM整流器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实现方法,着重探讨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保证有很高的功率因数和输入电流较好的正弦度;能适应负载的扰动和非线性变化;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单周期控制无乘法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基于单周期控制的三相PWM高功率因数整流器进行了研究 ,推导了单周期控制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规律 ,它不需要乘法器更不需要对电源电压进行检测 ,其控制逻辑非常简单并且以恒定频率工作。完成了 5kW三相PWM整流器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进行了稳态试验和负载 1 0 0 %突变的动态响应试验 ,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8.
三相四线系统中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相四线系统中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电压定向控制算法进行了全面分析,给出了新的数学模型、基本方程和控制框图,并对电压平衡控制和脉宽调制策略两个关键问题做了重点说明.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搭建了基于Matlab7.1的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全面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性能可靠,计算简洁,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功率整流装置,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晶闸管电流解耦控制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降低了直流输出的纹波.应用于生产现场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电流控制精度,降低了系统的能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了整流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郑秀聪  谢运祥  谢涛 《低压电器》2010,(15):10-14,39
在传统的三相PWM整流器滞环电流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能动态调整滞环宽度的自适应滞环电流控制技术。在锁相回路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快速的滞环宽度预测模块,可实现滞环宽度动态调制及开关频率恒定的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三相PWM整流器的仿真模型,并以自适应滞环电流控制器对整流器进行开关频率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正弦波电流控制,能适应负载的扰动,直流电压输出稳定,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