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结构设计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设计聚氨酯(PU) 、丙烯酸树脂( PA)2 种树脂的机械共混、化学共混即核- 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该2 种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分析乳胶粒大小及分布、胶膜材料红外光谱及DSC 特征曲线表明:设计PU 分子链硬段与PA 分子链形成化学键,得到的材料中PUA 及PU/PA 中PU 分子链硬段与PA 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核- 壳型聚合得到的PUA 及PUA′材料PU 分子链与PA 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定的微相分离状态;机械共混物PU/PA 中PU 分子链、PA 分子链之间的共混主要集中于PU 乳胶粒、PA 乳胶粒表层。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丙烯酸树脂(PA或PA’)对水性聚氨酯(PU)改性,研究了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与结构。结果表明:设计PU分子链硬段与PA分子链形成化学键,材料中PUA及PU/PA中PU分子链硬段与PA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机械共混物PU/PA中PU分子链、PA分子链之间的共混主要集中于PU乳胶粒、PA乳胶粒表层;PUA及PUA’材料PU分子链与PA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同相分离状态。PUA’  相似文献   

3.
聚酰胺共混改性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聚酰胺共混改性的新进展,指出反应增容技术促进了聚酞胺与PE、PP等非极性聚合物的共混,并广泛介绍了PA/ABS、PA/E、PA/IP、PA/PAE、PA/PPO、PA/PPTA等新品种聚酰胺共混体系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宋建民 《塑料技术》1995,15(4):4-14
本文介绍了适于PVC电缆料生产的PVC树脂、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润滑剂、差色剂等原辅料,介绍了PVC电缆料配方的设程序、设计要点及实验方法,列举了60℃PVC电缆料、70℃PVC电缆料、PVC易撕电缆料等等PVC电缆料实例。  相似文献   

5.
对土埋32年以上的LDPE,PS,PVC及UF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渊 《国外塑料》1994,12(3):43-43
对土埋32年以上的LDPE、PS、PVC及UF的生物降解性研究周文渊摘译1研究要点研究了PS、UF、PVC、LDPE这4种聚合物埋入在微生物活性较高的土壤32~37年微生物对各种聚合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PS、UF都没有发生变化,PVC和PS一样,...  相似文献   

6.
评述了通用塑料PP、PE、PS、LDPE和PVC等阻燃剂的国内外现状和新型阻燃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张剑锋 《国外塑料》1996,14(3):46-53
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对界面张力、相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张剑锋译卢秀萍校本文研究了四种聚合物共混体系(PE/PS、PE/PA—6、PS/PA—6及PS/PET)的界面张力、相形态及相畴增加。通常较高的界面张力与粗化的相形态及快速的相连接相对应。这些双...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表征了具有芳香酮侧链结构的苯甲酰基聚苯乙烯(BPS),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催化剂及投料比对聚苯乙烯(PS)转化为BPS的转化率和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S在合适条件下可转化成BPS,PS转化成BPS后其UV吸收强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最新的信息资料,介绍对我国1990~2000年合成树脂LDPE、LLDPE、HDPE、EVA、CPE、PP、PVC(含PVDC)、PS、ABS、ACS、MBS、SBS的发展状况,新建装置,主产能力,以及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及应用等,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未我国合成树脂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最新的信息资料,介绍对我国1990-2000年合成树脂LDPE、LLDPE、HDPE、EVA、CPE、PP、PVC(含PVDC)、PS、ABS、ACS、MBS、SBS的发展状况,新建装置,生产能力,以及年近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及应用等,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DOP与DBP分析测定之体会化工部助剂质量监测中心韩彩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是我国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主要品种,其酯含量、酸值、加热减量、比重、色泽和闪点是控制DOP、DBP内在质量的6项主要指标。高效、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CPE,CV及其与ACR,MBS复合增韧RPVC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军  杜跃兵 《塑料工业》1998,26(1):97-100
考察了不同CPE牌号及用CPE-PVC接枝共聚物(CV)部分或全部代替CPE对改善R-PVC冲击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增韧体系(CPE、CV分别与ACR、MBS并用或CPE、CV同时和ACR并用等)对提高R-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的分子量高、氯含量分布窄和氯含量高、残余结晶度高分别对提高R-PVC的冲击和拉伸强度有利;CV与CPE并用能提高R-PVC的冲击强度,并且拉伸强度的损失较单独使用CPE为小,并用时其组成比以11为宜;CPE、CV与ACR或MBS联合使用,在适宜组成比下能对R-PVC产生协同增韧效应,改善体系的相容性,提高冲击性能并保留较高的其它力学强度,这是解决目前PVC/CPE共混材料性能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方  张军 《特种橡胶制品》2000,21(4):16-19,35
主要探讨了EPDM/CPE并用比、阻燃剂(Sb2O3、十溴联苯醚)的配比、填料品种及用量、硫化剂DCP及助交联剂TAIC等因素对EPDM/CPE并用胶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EPDM40,CPE60.3PbO1.2,2PbO1.2,DCP2~3,TAIC1,滑石粉30,Sb2O310~15,ZR-1020~30,SA1,ZnO5,可制得综合性能较好的EPDM/CPE并用胶  相似文献   

14.
PE泡管膜机头设计中,HDPE、MDPE、LDPE、LLDPE及其按一定的比例混料挤出吹膜时,机头设计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以LLDPE及混料挤出泡管膜的机头设计,应给予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15.
耐磨型尼龙6合金的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M-200试验机测试了PA6/PE合金及PA6的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A6/PE合金的磨损量显著低于PA6,而承载能力明显高于PA6,通过SEM对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和磨屑形貌进行观察发现,PA6/PE的磨屑呈片状,PA6的磨屑呈卷条状。磨屑形貌与材料性质、磨损量大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简讯国内PVC制品发展方向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今后PVC制品的应用将在建筑、农业、包装、汽车等领域有较多的发展。PVC塑料建材将是我国PVC硬制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主要以PVC下水管、PVC门窗为主,预计“八五”末,我国将有305的新建筑使用PVC下水...  相似文献   

17.
阻隔性HDPE/MPE/PA1010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挤出法以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容剂(MPE),PA1010为阻隔组分,HDPE为基料,制取了HDPE/MPE/PA1010共混材料。研究了挤出温度、MPE用量、PA1010含量对其阻隔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渗透体系的吸油率和渗透损失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滴体积法及Wilhelmy动态接触角测定法测定了丙烯酸双环戊烯基酯(DCPA)、丙烯酸三环戊烯基酯(TCPA)、丙烯酸异冰片酯(I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与其均聚物,以及氯化聚丙烯(CIPP)与聚苯乙烯(PSt)的表面张力及其色散分量与极性分量;分别测定了水与CH2I2对聚合物PDCPA、PTCPA、PIBA、PBMA、CIPP与PSt表面的动态接触角。以及DCPA、IBA与BM  相似文献   

19.
低断面轿车子午线轮胎PDEP-S设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PDEPS设计理论是在PDEP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的。用PDEPS设计理论可使轮胎设计进一步优化,从而改善轮胎的使用性能。PDEPS与PDEP设计理论的区别是:它在轮廓设计中把轮胎的预应力和动平衡轮廓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地研究了轮胎的带束层、胎体和胎圈的压力分担率,在使其各部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条件下,优化设计出最佳轮廓并使其使用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PU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禧 《橡胶工业》1998,45(3):183-185
简要介绍了聚酯型PU和聚醚型PU的基本性能和合成方法;阐述了从加工方法上所分的3种类型PU(浇注型PU、注射型PU和混炼型PU)的合成方法和性能特点;列举出PU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