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索平顶山矿区庚组煤层坚硬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支护技术,以平煤股份二矿庚20-21040工作面为例,分析了矿压监测数据,研究了坚硬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和顶板控制方法。通过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及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沿空留巷工作面的顶板稳定性,同时降低支护成本,本文以屯兰矿18403工作面为例,首先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变形量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对来压步距等矿压参数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8403工作面、两巷及端头的支护措施和具体参数,随后对该工作面的矿压观测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采煤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受到煤(岩)层倾角的影响。较长工作面的顶板往往呈纵向O-X型破断,顶板来压在工作面方向出现不同步特征,两端头的顶板先破坏。通过对3301工作面两端头位置的矿压现场在线监测,结合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顶板来压特征分析,得出了该工作面顶板运动变化规律、周期来压步距及两端头矿压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工作状态,检验了工作面的支护质量,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及后续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崔木煤矿21303工作面为试验面,采用顶板矿压在线监测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实测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情况。通过顶板来压特征等指标分析得出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并证明支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西曲矿8#煤工作面回采期间坚硬顶板难以垮落、初次来压步距大、顶板大面积垮落易引起飓风等问题,以该矿18402工作面为试验点,采用水力压裂顶板控制技术,通过工程类比等方法,优化了技术方案,经过现场实践,初次来压步距减小约10 m,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王坪矿4^#层西I1809面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针对性的顶板控制措施和支护质量标准,经过顶板管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大倾角厚煤层轻放采场矿压显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倾角厚煤层轻型支架放顶煤开采条件,通过矿压观测,分析了新河矿业有限公司3101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对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顶板控制及顶板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平岗煤矿1202工作面坚硬顶板矿压显现规律,应用RFPA2D数值计算软件对坚硬顶板运动规律、顶底板的跨落规律及变形位移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14#煤层1202工作面具有坚硬顶板来压特征,应加强工作面矿压监控工作,预防动力学灾害。1202工作面形状不规则、初期长度短、推进速度快是造成来压步距实测值与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值偏差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枣庄矿区某矿2603工作面的冲击矿压问题,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2603工作面坚硬厚砂岩顶板的弹性能积聚规律和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能量积聚区和应力集中区的位置大致相同,顶板弹性应变能积聚程度与其所受支承压力正相关,解决坚硬顶板型冲击矿压问题,必须从顶板和煤体2方面采取措施。该矿采用强制放顶、卸压爆破、顶板水压致裂等措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贵栋 《煤》2022,(5):93-95
为防止坚硬顶板诱发的灾害事故,以煤峪口矿81020工作面赋存坚硬顶板岩层总厚度超过30 m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定向水力压裂顶板弱化技术。通过高压水致裂人为和主动的在坚硬顶板内部构造结构弱面,从而实现坚硬顶板弱化,降低工作面来压。基于此,设计了定向水力压裂顶板弱化技术参数,并在81020工作面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包海昇 《现代矿业》2019,35(8):61-64
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埋深较浅不利于煤层的开采及围岩的稳定性,为探讨新景矿浅埋综采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以该矿8118工作面地质和开采条件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垮落形态、顶板沉降及顶板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来压期间,上下关键层间的岩层产生离层现象,上关键层向下弯曲未断裂;周期来压期间,扰动继续向上传递,上关键层发生大面积的垮塌断裂;周期来压时,支架工作阻力有较大增长,增大约61%。  相似文献   

12.
陈文云 《现代矿业》2014,30(9):18-20
以夏店煤矿31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坚硬顶板条件下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采场矿压的基本参数等;当工作面未切眼放顶推进到50 m时,岩层整体破坏范围很小,顶板不会整体垮落;当工作面切眼放顶,工作面推进到30 m时,细砂岩岩层与工作面相交处的区域破坏基本上贯穿了整个细砂岩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30 m左右。为工作面回采加强顶板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压监测在顶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顶板管理是高档普采工艺中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工作。应用矿压监测技术,科学地监测、分析顶板压力及活动状态,能为顶板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依据,以便提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支护,有效防止顶板冒落、垮落,保证采煤各工序正常进行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4.
顶板事故是造成煤矿重大伤亡不可忽略的杀手,历来是矿井灾害防治的重点内容之一。专家系统能模拟专家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相应具体的防治措施。主要从采掘工作面顶板防治措施入手,构建专家系统的知识库。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店坪煤矿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沿空留巷技术回收区段煤柱,减少区段煤柱的损失量,同时利用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减少相邻破断岩块因相互咬合造成的对巷道顶板应力传递。并研究了最佳的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使得切顶卸压之后,直接顶能够顺利滑移垮落,不会造成巷道顶板应力集中,使得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困难。通过数值模拟、工程实践,对最佳的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进行了验证,最终通过工程实践测出的工作面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仅有250 mm,成效显著,可为类似矿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岩层相对移动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采用RS-485总线传输信号的矿山顶板稳定性实时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并对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描述。该系统实现了对开采工作面沉降位移的高精度监测和预警,可以应用于诸如地下矿山采场、巷道和硐室等的稳定性远程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单体工作面控顶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采用科学方法对某单体工作面进行控顶设计,不仅保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的生产安全,而且实现了高产高效。采用的控顶设计方法可以在类似矿井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强  鲍远堂  焦昊  杨鹏飞 《现代矿业》2019,35(4):181-183
山西某煤矿在掘进15102运输顺槽到375 m时,受到1510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影响,巷道顶板出现了大量淋水,通过K2灰岩的裂隙和锚索、锚杆钻孔渗出,迎头顶板淋水出水量近30 m3/h,采掘接替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水害防治经验和研究分析,制定了分段注浆加固的技术方案,在15102运输顺槽通尺375~660 m段和720~1 705 m段,采用硫铝酸水泥复合材料进行注浆加固;针对660~720 m阶段顶板岩层构造裂隙发育,实施超前化学浆液立体封堵加固。实践表明:该方案可以在有效防治顶板淋水的同时提高工作面施工的安全系数,能够有效排除采空区富水区域对工作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和运动特点,得出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接续工作面来压时,其顶板的支撑条件与传统留煤柱采煤方法不同。文章在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接续工作面来压时顶板支撑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力学模型,利用经典弹性力学理论计算顶板断裂步距的方法,分析了其与传统采煤法来压步距的差异。最后,用FLAC3D数值模拟进一步模拟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万利一矿42202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进行了矿压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末采期间虽然降低了采高,但由于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给上覆岩层留下了足够的运动时间,与正常回采期间相比,来压强度和持续距离都增加了。采用强力垛式支架有效维护了回撤通道的顶板,但正帮变形严重。基于末采期间矿压规律制定的顶板管理技术措施对保证工作面安全、快速和高效回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