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幕阜山花岗岩地区稀有金属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幕阜山地区作为中国稀有金属矿集区之一,近年来在湖南省平江仁里发现大型铌钽矿,说明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该区稀有金属成矿与岩浆演化关系密切,稀有金属元素倾向于分布在晚期的岩浆气液中。由岩体中心向外,依次分布三种类型的稀有金属矿产:一是与云英岩化二云母花岗岩有关的铍矿床;二是与花岗岩内伟晶岩脉有关的铌钽铍多金属矿床;三是与板岩内伟晶岩脉有关的锂铌钽多金属矿床。从矿床的空间分布来看,稀有金属成矿的先后顺序可能依次为铍—铌钽—锂。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光薄片鉴定工作,认为豫西卢氏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富含挥发分的岩浆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作用使稀有元素聚集。其中,交代作用占主导地位,其过程强烈而复杂,在其不同次级阶段形成了各种有用矿物,占据稀有金属矿化的重要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成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研究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可有效指导该类型矿产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断峰山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北缘,区内稀有金属矿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构造特征、伟晶岩特征、矿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伟晶岩分异、交代作用和矿化阶段特点,对该矿床成因、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岩浆—交代作用形成,矿床类型为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分析结果对于区域铌钽矿床后续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河南省西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地质、化探、物探、样品采集测试等稀有金属矿产勘查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矿脉调查、成矿构造分析、自然重砂、电法、人工重砂等方法为该类稀有金属矿产不可或缺的勘查手段,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勘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利文  赵有军  白强 《现代矿业》2016,32(9):149-152
青海可可晒尔地区地处昆中、昆南缝合带之间,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已发现的铀矿化线索较多,铀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矿点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岩浆岩、构造、岩脉条件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该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供区内铀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南省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拟合含矿地质体各方面的地质信息,总结了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多信息、全方位成矿预测要素,构建了预测模型。含稀有金属矿物型花岗伟晶岩(Ⅳ带)分布、化探主成分分析、铌钽矿重砂、电气石矿物组合异常成为了区内预测要素及预测模型最重要的内容,为河南省下一步科学合理定量预测铌钽资源量和规划、部署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部祖母绿(绿柱石)成矿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南部首次发现质量好的祖母绿(绿柱石),其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新疆南部祖母绿(绿柱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初步探讨,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矿石显微矿物学特征等.发现新疆祖母绿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内地层、岩浆、构造等多种因素和条件限制.祖母绿(绿柱石)多产于含碳质灰岩、页岩的方解石、方解石-石英细脉中,含祖母绿(绿柱石)矿脉多以斜交脉、顺层脉产出.在此研究基础上,根据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显微矿物组合特征和生成顺序的微观矿物学研究,将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三个期次,即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得出在成矿期形成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钠长石、绿柱石等.通过上述研究,对该区祖母绿(绿柱石)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秉东  张姚 《采矿技术》2016,16(4):16-19,37
四川省锂矿资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褶皱系,属于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颜喀拉地块,北东侧为可可西里-松潘前陆盆地,南西侧为雅江残余盆地,中间为炉霍边缘海裂谷区。形成了四川特有的金川-马尔康成矿区和康定-道孚成矿区。以"可尔因"和"甲基卡"为四川的锂(稀有金属)矿代表,该区锂(稀有金属)矿都产于花岗伟晶岩脉中,成矿母岩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伟晶岩脉为锂(稀有金属)矿的赋存和载体,脉体受构造、地层等的控制,锂矿脉3~450 m不等,平均30~50 m,厚度3~21 m不等,平均约3~5 m,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09年12月底,区内累计查明Li2O资源储量1362203.29 t,实际保有资源储量1304532.29 t。已占用资源储量164369.84 t,未占用资源储量1140162.45 t,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陈慧平 《现代矿业》2010,26(12):60-63
通过对区内铀成矿地质背景及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了本区处于下庄矿田南部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组)与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相交复合部位。该区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作用强烈,铀成矿特征显著,是铀成矿极为有利的地区,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0.
陕西商丹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目前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秦巴地区,并且以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为主。其中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为北秦岭商丹伟晶岩密集区,前人研究表明该地区稀有金属主要为铷、铌(钽),其次为锂、锶、铍等;稀有金属成矿受区域构造位置、构造节理裂隙及围岩类型等条件制约。商丹地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分布在北秦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带内;成矿期主要为早古生代;商丹地区内的多数伟晶岩在自身结构构造及宏观区域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都能找到伟晶岩的母岩体。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区对比研究,可知铷的矿化富集与伟晶岩的分带特征无太大的关系,与伟晶岩中的富铷长石、白云母关系较大;而其他锂、铌钽、铍等都有其独立矿物,却与分带特征息息相关,多分布在围绕母岩分异强、分布较远的边缘带中。因此母岩体特征、地质构造、岩石结构、矿物类型、蚀变、原生晕、化探重砂异常等为区内稀有金属矿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宽坪花岗岩体及其附近含铷伟晶岩的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公社  杨文博  许锋  吴鹏 《现代矿业》2018,34(11):29-34
东秦岭宽坪岩体是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后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体,岩体内部及附近地层中发育有花岗伟晶岩脉。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利用A/CNK-A/NK图解及微量元素R1-R2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分析认为伟晶岩脉的形成与岩体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是宽坪岩体晚期热液岩浆结晶的产物。通过岩体及伟晶岩脉稀有元素含量对比分析、矿石多元素及光谱半定量分析,认为伟晶岩中铷的富集与钾含量关系密切,为东秦岭商丹地区寻找伟晶岩型铷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白强  王利文 《现代矿业》2016,32(10):100
在系统研究果可山地区分布的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钾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A/CNK值均大于1.1,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②稀土元素总量(不包括Y)平均1 047.30×10-6,总体显示含矿岩石稀土元素总量明显高于正常钾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总量比值为14.65~24.45,平均19.30,(La/Yb)N 23.01~8862,平均53.8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③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特征,为造山带变形作用结束后形成的侵入岩;④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南典型产铀岩体特征极为相似,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刀艳  杨帆  李峰  余璨 《金属矿山》2015,44(5):145-148
澜沧老厂矿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和花岗斑岩被分别作为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和深部斑岩热液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地质体。对火山岩中的橄榄玄武岩中的钛磁铁矿进行能谱分析,对杏仁状钠粗面质熔岩不同矿物和杏仁状钾质粗面质熔岩微晶钾长石分别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并对矿区火山岩年代、岩石学等特征,花岗斑岩年代、成因、源区及围岩蚀变进行全面总结。结果表明:①火山岩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是矿区Ag-Pb-Zn矿重要的含矿岩性,矿区火山作用控制着矿床的时空分布,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及重要的热源驱动力;②隐伏花岗斑岩为矿区斑岩型钼矿成矿母岩,花岗斑岩的侵入时期属于喜山早期岩浆活动事件;③早石炭世火山作用以及喜山期岩浆活动,为叠加成矿系统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探究矿区成矿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蒙古国蕴含丰富的稀土矿资源。本文通过对蒙古国成矿地质背景及典型稀土矿床进行研究,将蒙古国稀土矿床划分为碱性花岗岩型、碳酸岩型、伟晶岩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砂矿型等5种成因类型,其中碱性花岗岩型和碳酸岩型是蒙古国稀土矿的主要成因类型;将蒙古国划分为3个稀土成矿省和7个稀土成矿带,并结合蒙古国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开发情况,初步划分出图瓦-库苏古尔稀土矿潜力区、肯特稀土矿潜力区和达兰扎达嘎德稀土矿潜力区共3处稀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区。  相似文献   

15.
王季伟  丰强  赵小剑  刘沛 《金属矿山》2019,48(8):131-140
青海南山位于秦昆造山带接合部的转折部位,发育一套中三叠世中酸性岩基。前人对区内中三叠世岩体的研究侧重于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对该期岩浆热液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深度不足。以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区内中三叠世岩体的产状、侵位深部和剥蚀程度,同岩浆期流体作用过程、侵位机制和混合作用,岩浆作用背景和深部过程,与该期岩浆热液活动伴生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岩体是后碰撞的早期阶段,由加厚下地壳形成的不稳定“山根”,造成岩石圈拆沉构造背景下,区域性断裂脉冲式活动控制着不同来源岩浆热液系统的同时侵位和混合作用,且伴生有丰富的同岩浆期(成矿)流体活动,构成了区内与该期岩浆热液伴生的两种不同成因类型、不同成矿物质来源的与矿床密切伴生的成矿地质背景;②研究区现阶段正处于中三叠世隐伏岩基顶上带及其附近的成矿有利部位,下一步应加强区域性断裂带内及隐伏岩枝顶上流体出溶部位的找矿工作;③通过对黑马河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和切如伟晶岩型铌钽铷稀有金属矿两个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了研究区的成矿潜力,并圈定了3处找矿靶区,为该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察哈日哈达铷稀有金属矿是内蒙古北山地区新发现的一处矿点,产于园包山海西-印支期复式岩基北端晚三叠纪正长花岗岩体内。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铷等稀有金属矿分布在印支期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中,成矿作用与岩浆后期高分异岩浆活动热液蚀变有关,矿区交代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可依次分为微斜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钠长石化带及其与云英岩化过渡带是铷等稀有元素的主要富集成矿带。对比分析认为:察哈日哈达铷矿同多宝山铷矿、刘家河铷矿,以及七一山铷-钨-锡矿在大地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和赋矿岩石及矿石建造等方面表现非常相似,同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的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型矿床,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巨大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西藏昂仁县境内,位于冈底斯南亚带西段。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勘查成果,对区内控矿因素、赋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矿体主要赋存于古新世-始新世林子宗群帕那组(E2p)英安岩与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的接触部位,主要受NWW向断裂控制,同时也受地层、岩浆岩等因素制约,矿体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分带明显,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黄铁矿化;②赋矿的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与英安岩形成于始新世,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③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与英安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初始岩浆起源,其中,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属于Ⅰ型花岗岩,其岩石成因类型与我国典型斑岩型铜矿的赋矿围岩相同;④罗布真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具有幔源属性的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特点,成矿年龄小于51 Ma。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认为落布岗木北部Ⅱ#、Ⅲ#矿化带所在的B潜力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钪是典型的稀散元素,大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广泛赋存于其他矿物中,其独立矿物极为少见。优越的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其研究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利用化学分析、光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云南盈江某花岗伟晶岩中钪矿进行了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含钪矿物主要为云母类矿物(钪含量为44.80×10-6),其次为黏土矿物(为19.20×10-6)、长石类矿物(0.25×10-6);钪主要分散存在于云母类矿物、长石类矿物、闪石类矿物、黏土矿物、榍石、钛铁矿等矿物中,而黑云母则为主要载钪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花岗伟晶岩中黑云母普遍含钪(最高可达440×10-6),可考虑通过分选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来提取钪。花岗伟晶岩中含有较高的Sc,指示该地区花岗伟晶岩具有较好的找钪前景。同时,作者提出:选矿工作者应积极寻找一种高效的钪提取工艺,从而降低成本,达到钪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