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甲基紫精(Ⅰ)、聚烃撑紫精(Ⅱ)和烃撑二甲基紫精(Ⅲ)三类紫精型电子中继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特性及伏安图形在连续多次循环中的重现性。用原位紫外一可见光谱观察了恒电位电解过程中不同紫精还原态的生成及其变化。还比较了以紫精为电极电子传输物的光电化学池的光电流曲线。讨论了反应条件与体系稳定性的关系,并指出光敏剂与紫精电位的配合以下列顺序为宜: E_(H_2O/H_2)>E_(v~(2+)/v~+)>E_(SP~+/SP~*)>E_(v~+/v·)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2,2′-联吡啶、4,4′-联吡啶以及它们某些小分子和大分子的衍生物在pH2—10的伏安行为,并且结合用Ru(bipy)_3~(2 )作光敏剂光解水的放氢体系实验,对电子中继物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它们的伏安行为和电位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一、流阻特点图1所示为旅顺无压开口热水锅炉供热系统简图。图1 旅顺无压开口热水锅炉供热系统简图顶部水箱水面为大气压Pa,无压开口锅炉水面也为大气压Pa。点2压力:P_2=Pa+h_γ+h′_γ-△P_(1~2)……(1)点3压力:P_3=Pa+h_γ+h′_γ+h″_γ-H+△P_(3~1)……(2)式中γ为水的重度,△P_(1~2)及△P_(3~1)为点1至点2及点3至点1的阻力,H为循环水泵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包含多变过程的内可逆往复式Brayton循环模型,由数值计算得到了多变指数n取不同值时的循环输出功率与压缩比、效率与压缩比、输出功率与效率之间的特性关系,分析了多变指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加,当n k (k为绝热指数)时,γ_(P(opt))(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最佳压缩比)和P_η(最大效率对应的循环输出功率)减小,γ_(η(opt))(最大效率对应的最佳压缩比)和η_P(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循环效率)增加;当n k时,γ_(P(opt))和γ_(η(opt))减小,η_P和P_η减小。选取适当的多变指数,调整压缩比在γ_(P(opt))≤γ≤γ_(η(opt))范围内可得循环最优性能区域。  相似文献   

5.
董巧  夏昕  张兵 《太阳能学报》2016,37(12):3086-3090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优化设计ABX3钙钛矿晶体材料,对A位(A=CH_3NH_3~+、CH(NH_2)_2~+、(CH_3)_2NH_2~+、(CH_3)_3NH~+、(CH_3)_4N~+))、B位(B=Pb~(2+)、Sn~(2+))、X位(X=Cl~-、Br~-、I~-)位进行不同比例的掺杂或替换,系统探讨各位置取代对晶体结构稳定性和禁带宽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筛选,寻找性能更优的ABX3型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6.
(4)传导到TCO的电子流向外电路. (5)该电子最终经由外电路回到对电极(CounterElectrode). (6)处于氧化态S+的染料分子从电解质(氧化还原电对I-/I3-)的I-离子中得到电子回到基态S,而电解质的I-失去电子被氧化成I3-:S++e-→S (3) I--2e-→I3-(4) (7)处于氧化态的氧化还原电对I-/I3-中的I3-扩散到对电极处,从对电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I-离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沉积有不同厚度Au层的n-Si光电极在K_4Fe(CN)_8-NaClO_4水溶液和Fe(Gp)_2-(Et_4N)ClO_4乙醇溶液中的一些光电化学行为。裸Si光电极及Au修饰Si光电极的循环伏安图不同。Au修饰Si光电极在K_4Fe(CN)_6-NAClO_4水溶液及Fe(Cp)_2-(Et_4N)ClO_4乙醇溶液中的方电位分别为0.22V和0.31V,而裸Si光电极在同样的乙醇溶液中方电位为0.46V。  相似文献   

8.
用电沉积法将聚丁基紫精(PBV)覆盖干p-Si光电极表面进行修饰,提高了稳定性。在NaClO_4-NaTFA(pH=2)溶液中测量了经修饰后的光电极的循环伏安图,式量电位(formal potential)E_f为—0.23V(VS. SCE),亏电位(underpotential)为0.25V。循环扫描240次后(扫描速度50mV/s),光电流大致不变。而未经修饰的p-Si光电极,在同样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量,光电流下降很快。  相似文献   

9.
(4)传导到TCO的电子流向外电路。(5)该电子最终经由外电路回到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6)处于氧化态S+的染料分子从电解质(氧化还原电对I/I3)的I离子中得到电子回到基态S,而电解质的I失去电子被氧化成I3:S++e→S(3)I2e→I3(4)(7)处于氧化态的氧化还原电对I/I3中的I3扩散到对电极处,从对电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I离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Cu-Co-Al类水滑石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类水滑石物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Co、Al摩尔比即n(Cu~(2+)):n(Co~(2+)):n(Al~(3+))=2:1:1、1:2:1、1:1:2和1:1:1时均能形成结构良好的水滑石类化合物。将所制备的材料制成涂膜电极,利用线性伏安扫描法研究其电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效果,结果表明n(Cu~(2+)):n(Co~(2+)):n(Al~(3+))=2:1:1时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效果最好,其还原峰电流与硝酸盐浓度及扫描速率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Cu-Co-Al类水滑石涂膜电极可以用于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与去除工艺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Na_(3)V_(2)O_(2)(PO_(4))_(2)F(NVOPF)具有较稳定的聚阴离子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理论比能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该材料在合成过程中易发生不规则团聚,且本征电导率低,导致材料的实际比容量较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有待提高。通过离子掺杂以及合成具有微纳结构的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这类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本工作首次报道了多元醇辅助水热法合成具有空心微球结构的Nb5+掺杂NVOPF[NVNOPF,Na_(3)V_(2-x)NbxO_(2)(PO_(4))2F(0≤x≤0.15)]材料。所制备的NVOPF和NVNOPF是尺寸为0.7~1.0μm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微球。可以发现微球由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纳米颗粒缩短钠离子的扩散距离,并且缓冲了由于钠离子的嵌入/脱出所导致的体积变化,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掺杂Nb5+增大了NVOPF的晶格参数,增大了Na+扩散通道,将Na+在NVOPF中的固相扩散系数由Na_(3)V_(2)O_(2)(PO_(4))_(2)F的6.46×10^(-16)cm^(2)/s提高至Na3V1.90Nb0.10O2(PO_(4))_(2)F的3.52×10^(-15)cm^(2)/s。Na_(3)V_(1.90)Nb_(0.10)O_(2)(PO_(4))_(2)F材料以0.1 C倍率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6.4 mAh/g;以10 C倍率放电,初始比容量为98.1 mAh/g,50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2%,明显优于未掺杂材料的66.8%。研究结果显示掺杂Nb5+的空心球形微纳结构有效提高了NVOPF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胶体法制备IrO_2析氧阳极催化剂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和稳态极化曲线(OER)等多种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在胶体法中不同的pH值对固体聚合物水电解析氧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合成反应的pH值不同,但胶体法合成的IrO_2均可形成金红石相结构,且SEM观察其形貌结构相似;随着反应pH值的不断增大,IrO_2催化剂粉体的比表面积反而略有降低,电化学活性面积也相对减小,然而其析氧反应活性变化规律却与之不尽相同,当pH值为9时,合成的IrO_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析氧反应活性。故而,pH值为9的反应条件可作为胶体法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卢伟  李彦豪 《工业加热》1998,(2):99-102
目的:旨在探讨国产二氧化碳(CO2)作为血管造影剂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分别给10只犬血管内包括腹主动脉(n=7),下腔静脉(n=3),肝动脉(n=5),肾动脉(n=5)和左心室(n=5)和左心室(n=2)注射CO2(60~360ml),并观察由此所致的循环-呼吸系统体征(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参数(pH、PCO2、HCO3-,等)的改变及靶器官(心、肺、肝、肾)的病理改变。结果:外周动、静内注射CO2不会致犬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心电图的显著改变(P>0.05)。2只犬左心室内注射CO2后,心率减慢,呼吸加快,但2分钟后恢复正常。各种动脉血气参数均未明显改变(P>0.05)。靶器官的大体病理标本检查及光镜下检查未见改变。结论:国产CO2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造影剂,但仍需对CO2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Cr(bpy)_3~(3+)-EDTA-Pt、Cr(phen)_3~(3+)-EDTA-Pt和CrCl_3-bpy-EDTA-Pt等光还原水放氢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Cr(bpy)_3~(3+)有较好的放氢效果,用CrCl_3和bpy替代Cr(bpy)_3~(3+)也能得到氢气,添加过量的bpy能促进放氢。通过对体系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分析,讨论了上述放氢体系的反应过程,并测得EDTA对~*Cr(bpy)_3~(3+)的双分子淬灭常数K_α=5.9×10~8M~(-1)S~(-1)。  相似文献   

15.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回热器与不带回热器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氟利昂制冷剂的ODP(臭氧层破坏势)和GWP(温室效应)问题,运用热力学方法,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回热器循环TSCV+TGC+IHX与不带回热器循环TSCV+TGC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Visual Basic程序基础,开发了两种双级循环性能分析平台。结果表明,相同对比条件下,循环TSCV+TGC+IHX平均性能比循环TSCV+TGC高5%~10%,最优中间压力比循环TSCV+TGC低约5%~15%。本研究为高效、节能的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用共沉淀法制备Pr Zr4Oy载体,浸渍法制备Ni0.8Fe0.2Cum(Pr Zr4)nOx系列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ESR),考察Cu的掺杂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还原特性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新鲜催化剂中存在立方晶相Pr6O11、立方晶相Pr2Zr2O7、斜六方晶相Pr Ni O3,在Cu含量较高的催化剂上还出现了单斜晶相Cu O。催化剂经过550℃还原预处理后,Ni、Cu组分均以零价态存在,Fe组分被部分还原为Fe3O4的形式;掺杂Cu组分可提高Ni3+和Fe3+的还原活性。Ni0.8Fe0.2Cu0.2Pr Zr4Ox催化剂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在500℃的条件下,乙醇转化率接近100%,一氧化碳摩尔分数低至0.15%;在反应进程中未发现催化剂积碳、烧结和失活现象,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Ru(bpy)_3~(2 )/R(电子中继物)/EDTA/K_2PtCl_4和Prof(前黄素)/R/EDTA/K_2PtCl_4两个光催化还原水产H_2体系中,考察了若干分子结构不同的电子中继物对光产H_2量子收率的影响。在Prof作为光敏剂的反应体系中,降低电子中继物浓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聚烃基紫精电子中继物体系产H_2量子收率的提高。在单色光的光照下,聚烃基紫精中继物的反应稳定性优于MV~(2 )。  相似文献   

18.
高熵氧化物是一种新型单相固溶体材料,作为转换反应类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工作通过氧化物与LiH固相加热反应合成了预锂化的单相Lix(Mg,Ni,Zn,Cu,Co)1-xO(x=0,0.08,0.16,0.2)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储锂特性。结果表明,低价态Li+在晶格中引入以及电荷补偿作用使得高熵氧化物中形成Co3+、Ni3+和氧空位,高价态Co3+和Ni3+的存在提高了转换反应的电子转移数;氧空位的形成提升了高熵氧化物的导电能力,有利于提高转换反应动力学;同时,非活性Mg2+充当缓冲基质保证了电化学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因此,预锂化的Li0.16(Mg,Ni,Zn,Cu,Co)0.84O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679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63.7%的首次库仑效率,较小的电极极化(充放电平台电压差为-0.9 V),并且在1000 mA/g的高电流密度下,8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651 mAh/g,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19.
其中,Iblackbodyω((n)ω)为式(39)中若n=1时所描述的真空中光子能量为(n)ω的能量流密度.这是因为均分定理保证无论是在外部黑体中还是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内,各个光子态上具有相等的占据几率,而由于在介质(n>1)内光子的态密度要比真空(n0=1)中的高出n2倍,因此式(39)描述了介质中的光能量密度比真空(黑体)中高n2(折射率的平方)倍.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较高的储钠比容量和良好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等优点,但是存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和电极材料的改性相比,通过优化电解液来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更加方便、环保且有效的策略。本文研究了CoS_(2)/NC在乙二醇二甲醚(DME)和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EC/DEC)两种电解液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和反应动力学差异,发现在与中间产物Na_(2)S_(6)副反应更少的DME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通过紫外光谱证明了Na_(2)S_(6)在DME电解液中更高的稳定性,利用电化学阻抗测试和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测试对电极材料的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速率进行分析,证明了CoS_(2)/NC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来自于中间产物多硫化钠与电解液的反应,中间产物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是影响CoS_(2)/NC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的工作研究了多硫化钠在两种典型的电解液中的稳定性不同导致的电化学性能差异,并为过渡金属硫化物阳极和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补充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