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快速转型背景下,旧城存量空间开始凸显其重要价值,必将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在探寻城市织补和旧城存量空间两者间关系的过程中,明确了织补式更新引入旧城存量空间的必要性,并总结出旧城存量空间对城市织补式更新的需求,得出旧城存量空间中引入城市织补理论的可行方法。以重庆大兴社区中兴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地居民对当下人居环境与景观环境的评价,并结合现有问题引入城市织补理论,提出社区织补式更新的设计策略,从而为旧城存量空间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注重"两型社会"建设已成为武汉旧城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分析了1990年以来武汉市旧城更新的特征,然后在理论上阐述了"资源节约型"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基本原则,结合武汉市旧城改造和整治的实践.在用地与产业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生态、公共设施、特色环境与开发时序等方面,系统地提出武汉市旧城更新的规划战略和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3.
孙加凤  吴文鑫 《规划师》2013,29(6):33-37
在经历了超常规的高速发展后,城市发展方式面临转型,城市越来越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元目标的协调,传统的总体规划范式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绍兴县柯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织补"的规划技术思路,从中观层面出发,以空间织补、功能织补、文化织补和肌理织补为核心,从城市整体空间秩序、专项分层组织落实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19,(9):10-12
"微织补"是交通织补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城市双修工作的一部分。2018年初峰峰矿区被列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试点。文章引入"微织补"理念,从微织补规划原则入手,针对峰峰矿区临水镇的交通现状系统的提出了峰峰矿区交通织补规划策略,也希望能对国内其他城市的交通规划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牟健 《福建建筑》2014,(3):110-112,103
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极具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和空间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已经改变,石板坡地区绝大部分的传统建筑已经被拆除,历史文脉遭到破坏。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针对重庆石板坡地区的旧城更新设计项目,引入"织补城市"思想,采用对片区历史文脉和功能进行织补策略对片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设计应对。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新加坡概念规划的发展历程、内容和特点,并借鉴其经验在规划编制、城市结构、交通、密度和旧城更新等方面对承德城市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受制于严峻的土地资源形势,城市发展已逐渐地从起初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规划向存量型城市更新转型也将成为未来规划发展的新常态。文章结合长乐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提升城市品质、注重人文关怀与改善民生等几个方面,探索基于存量规划的城市更新理念与策略。通过对现有城市功能布局及结构的调整,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缺陷,从传统的大拆大建转向关注民生,从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有序推进旧城更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双修"作为我国转型时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更新方式,对存量规划时代城市功能提升与结构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小城市城区老工业地段入手,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更新发展困境,结合"城市双修"理念,从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补全提升城市功能、织补城市交通网络、修补完善公服设施和延续城市特色风貌五个方面,提出中小城市城区老工业地段"城市双修"更新策略,并以广西贵港贵糖地块更新规划实践为例,对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宁波海曙月湖金汇小镇的规划背景及现状进行分析,制定该项目的规划思路和规划结构,提出用织补城市的方法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达到了金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健康城市、高生活质量和优空间品质为发展目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导向.文章基于"城市织补"理论,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疫情突发的背景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存在的双向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两者之间发展的关联,明确两者发展协调的重要性,研究总结如何以基础设施作为织补点,点状织补城市空间并带动二者转型优化,形成基础设施网,网状织补城市破碎空间,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式良性互馈,推动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周一星  冯健 《城市规划》2002,26(8):46-50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中 ,引入了“主城”的概念。“主城”一般都包括了城市的主体建成区。本文以南京为例 ,说明主城是大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的混合物 ,把城市中心区的功能赋予整个主城可能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产生一定的误导 ,在城市规划的圈层结构中 ,有必要保留城市中心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朱雷 《新建筑》2007,(1):7-100
从点、线、面的几何分析出发,比较凡尔赛花园与拉·维莱特公园两种不同的空间构成方式。进而联系“园”与“城”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探讨由此折射出的巴黎城市脉络中的两个不同层面。以此提出一种双重性的视角,理解和探讨城市建筑中层叠和交织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是由众多纷繁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其中旅游系统在与其他子系统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间结构形式.在对城市旅游系统整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可运用层次分类思想,将城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内部旅游空间结构、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和以城市为集散中心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水系统问题及热岛效应让我们困扰不已。"海绵城市"策略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简述了"海绵城市"策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与理念,并以未建建筑、已建成建筑两个角度,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构造节点的创新方向初步探索出一些与"海绵城市"策略相适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吴昭华  孟凡辉  卢健 《山西建筑》2010,36(22):26-27
简要介绍了大学城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从大学城与城市的关系,大学城内部大学与社区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三方面入手,通过与世界上成功的大学城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学城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北京的每一座城门的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内城九门除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其它八门的箭楼都不设门。现城门已经被拆除了一部分。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先得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9-52转59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18.
周骏  王娟 《华中建筑》2011,29(12):116-119
依托嘉兴特钢新城项目,探讨大都市背景下城郊产业新城的总体发展和空间策划,提出产业和城市跨越式发展中的复合目标,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实现新城的准确定位,并落实于土地利用,城市空间、街区空间三个载体层面,从而保证城郊产业新城的活力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过于追求速度,忽视了城市自身"资源—结构—功能"(RSF)内在连续性所形成的路径依赖,锁定制约了城市创新发展。将城市发展创新聚焦于城市特色资源,通过社会空间、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资源配置作用于城市的主导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区域社会结构,进而影响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西安城市创新发展案例验证了城市创新发展的RSF路径合理性,对西部其他内陆城市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慧历 《山西建筑》2010,36(11):45-46
以阳泉市为例,在城乡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一体化经济与物流的相互关系,指出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改变着经济的增长方式,促进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