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 0年代走上文坛的沈从文与20世纪80年代享誉文坛的莫言,他们在人生经历和创作立场上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但梳理他们的创作脉络却发现,他们基于民间创作视野下存在迥异的风格和个性:一是创造了两个不同的民间:"湘西"和"高密东北乡"。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精神家园,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是一个开放的乡土世界。二是表现出两种民间态度:建构和解构。沈从文是建构的、审美的,表现为对生命常态的维护;莫言是解构的、"审丑"的,表现为对生命变态的张扬。三是表现出两种民间视点:沈从文侧重于描写人性之善,并以此来求证理想人生形式;莫言侧重于描写人性之恶,并以此来思考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在戏剧作品中,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观众所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创作者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只有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古往今来,剧作家们往往都把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置于创作的中心.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的最高综合形式,而歌剧人物形象正是通过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得以塑造.<卡门>的成功得益于作曲家在创作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其戏剧与音乐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莫言作品体现出的民间的想象方式、生存方式以及审美世界方面分析了莫言作品的民间色彩。莫言善于以民间的想象方式叙写民间的生存方式,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既是本土的又是现代的审美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中国现代小城镇题材小说重要的话语类型,民俗特定的文化内涵、文艺民俗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述方式,直接影响部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翅造表现出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大量群体人物突现于民俗话语中,成为民俗精神的对象化.个体形象也多是某一特定民俗文化的指归与代码,本质上成为群体文化的缩影.小说多突出人物的共性,强调某一方面的性格,人物性格单一,个性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6.
以莫言早期小说为例考察新时期文学中的“莫言现象”,通过莫言小说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结构等几个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和特色,探讨了莫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全方位贡献。  相似文献   

7.
都梁小说《亮剑》成功塑造出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在李云龙身上既有古代侠客的精神品质,又有中国农民的传统性格特征,是侠客精神与农民性格的有机统一。在这种统一中,人物形象丰满突出的个性和深刻的共性得以凸显,共同完成这一成功典型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以莫言早期小说为例考察新时期文学中的"莫言现象",通过莫言小说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结构等几个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和特色,探讨了莫言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全方位贡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更需要富有个性、有创新的人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出正确引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莫言中前期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对动植物形象的描绘,并且作者往往将之作为神化和崇拜的对象,这种动植物崇拜现象体现了长期积淀在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图腾情结.对莫言而言,这种情结的形成还与地域文化、根性认同和生活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作品<嘉莉妹妹>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出德莱塞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看客"文化由来已久,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文人以此入手来探讨和剖析国民劣根性。这种倾向在当代作家中同样继承了下来,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莫言。笔者认为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执着于对于残酷的刑罚的描写,其意就是试图揭示出在此种残酷血腥背景之下所隐藏的中国传统的"看客"文化,并以此来解析复杂的人性。试图从这个视角入手来较为深入的探讨莫言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国内有关莫言作品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当代作家余华的研究状况做横向比较,揭示了当前关于莫言作品研究热的现状。文章从3个层面探析莫言作品研究热背后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现象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芳官是十二个小戏子中的正旦,后来做了贾宝玉的丫环。在贾宝玉是'诸艳之冠',他'怡红'、'颂红',对爱情有独特的个性追求的符号意义上,小说通过芳官的名字、言行思想协助宝玉凸现其性格特性,又通过芳官的命运归宿预示了宝玉的命运走向趋势,由此体现了芳官作为宝玉的从属符号的意义。而这也反映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从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敦煌壁画传神写照的几种表现形式,对人物的眼睛、人物整体造型、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在传神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历代艺术匠师是如何以佛教故事为依托,在壁画创作中发挥出他们的卓越才能、非凡想象,创造出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意境的。提出了举世瞩目的具有神秘感的敦煌壁画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宗教故事的情节和环境,更是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得出了情感、意识、内在精神的表达是我国古代艺术匠师宝贵遗产的精华所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高觉新和汪文宣是巴金作品中"委顿的生命"的代表。这两个人物形象在性格、处境方面前后一脉相承,他们都负担着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现实压力,又因为个性的软弱,使得生命在重压负累下日渐凋零。然而二人在面对压力时有着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的态度,这使得汪文宣比高觉新有了更加浓重的悲剧意味,也反映出不同创作时期巴金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人物形象是人物传记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形象的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事件和角色所反衬出塑造的人物形象。从影片中主人公焦裕禄的人生信仰为切入点,分析电影《焦裕禄》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光辉形象——《路得记》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随着《圣经》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路得记》也一直深受世人喜爱.路得这一人物形象在西方更是家喻户晓,并被称为是女子贤德的楷模.本文力图从女性主义这一全新视角来剖析路得,指出路得有她自己不懈的追求,懂得劳动的价值并努力工作,珍视女性间的友谊并寻求妇女的联合以捍卫自身的利益,路得最终实现了她的自我价值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于男性的品质.这些都正是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因此,路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代社会仍具有其典范作用并将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9.
"抄检大观园"淋漓尽致地显示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它是封建家族大张旗鼓地扼杀人性的一场凶残行动,是导致贾府走向一败涂地的关键,同时又是红楼女儿大悲剧的"开场锣鼓",暗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艺术上采用矛盾冲突、对比的方法及细微生动的刻划,揭示人物的思想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20.
新编古装戏的人物形象大都雷同,其痼疾在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只有大概念、没有具体内容;抽象的帝王时代、封建社会,决不可能产生带有独特时代印记的个性化形象。到处可取的,必是常见花草;雪莲,只有在冰山上才能觅得。徐九经、芝麻官其实是把今天的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放在古人身上去表现;《巴山秀才》的成功正在于时代背景的具体、特定,从而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发展及其性格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