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时金 《北京皮革》2004,(12):18-20
温州制革业虽然谈不上历史悠久,但至少也是发展基础良好、行业优势明显的古老传统产业。制革业经过自身发展的磕磕绊绊之后,已经具备了再发展的良好基础,作为存在时间久远的特殊的传统行业,在新的发展时代,有着强烈的创新需求,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以期达到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制革业必须借助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产业。行业自身也在不断要求进步,相关的配套产业更是对皮革行业寄予厚望,在温州鞋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制革业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把温州制鞋的地域产业优势转变为制革业的自我优势和生产效益,已经成为温州制革业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瓯海的巨溪和郭溪两镇是温州牛皮制革企业的集中之地,多年来,上百家制革企业作为温州鞋业的配套产业,为温州鞋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温州鞋业的不断壮大,制革业的发展渐渐表现出不足,例如品牌建设落后、生产档次偏低、生产品种不足等,励精图治的瓯海制革企业家们并不甘心现状,一直在摸索寻找让行业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政府部门步调不协调,成为阻碍制革业继续进步.乃至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春节过后的十几天是温州轻工行业重新启动、招兵买马的忙碌期,温州的几个大型劳务中心、人才市场在在初春之际都人头攒动,招工者和求职者都在趁这个时机各取所需。记者在一些市场上了解到,招工规模最大的仍然是服装、制鞋、眼镜、打火机、电器、文具等温州传统的轻工强项,而同样作为轻工行业大户,制革行业在这场招工大潮中表现得非常低调,鲜有厂家到劳务中心和人才市场上招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温州制革业人才缺乏、技术工人水平低下的现状,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温州制革业在“人脉”问题上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4.
依托“中国鞋都”的地域品牌优势,集中于瞿溪的温州牛皮制革业经过近几年的大浪淘沙已今非昔比,以往多如牛毛的小作坊和大中型制革厂交错并存的局面已完全改观,竞争后剩余的一二百家制革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三四十家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已得到大幅提升。走过20O3年,透视2OO4年,温州牛皮制革业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中型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整个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忧的是众多不利因素开始制约温州牛皮制革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温州制革业和制鞋业是一对唇齿相依的“难兄难弟”,一起见证了温州鞋革工业体系的起步、摸索、发展,直到今天的壮大。作为生产环节中的上下游产业,两个行业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探究这两个行业的历史渊源及合作现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温州制革业近些年为何在竞争中渐渐落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8年,对于温州制革业来说,无疑是意义特殊的一年,鹿城制革基地在年初的全面停产,将温州制革业的传统模式彻底打破,产业发展道路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相信2008年将成为温州制革业一个分水岭式的标志。其实,仔细分析这些年温州制革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土地紧张、成本高涨、环保压力、外贸艰难等矛盾已经存在多时,而且越攒越深,在鹿城区有关部门的一纸禁令后,这些矛盾开始井喷,现在导致的结果是温州制革业大规模向外迁移,传统加工模式彻底改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仍然将主导2008年温州制革业的兴衰,更是企业思考和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半年来,关于温州制革业一直盛传这样的新闻:由于多方原因,温州制革业外迁转移、省外投资成为焦点。这个信息和温州鞋这几年来浩浩荡荡的西部投资举动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的是温州鞋革工业链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东鞋西移已是共识,现在与鞋业唇齿相依的制革业也要外寻出路,温州的皮革工业还能继续兴旺吗?记者最近就此话题走访行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是,温州制革形成规模性外迁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8.
任洁  夏志刚 《中国皮革》2005,34(23):32-37
看现状:瓯海与鹿城两区制革业如并蒂莲花竞开放温州水头猪皮生产、加工交易中心近两年来一直不景气,因水质污染受环保制约而无法正常运营,这里就不赘述了。随着皮鞋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其配套行业的制革业也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温州制革业主要集中在鹿城区与瓯海区两地,鹿城区的制革企业主要从事皮革生产的前期工序即水场,瓯海区制革企业主要从事皮革生产的后期工序即涂饰,故前者负责控制水体污染,后者负责控制空气污染,两者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为温州制革业的长远发展和行业升级而携手努力。历经近20年的发展,鹿城制革区已经发展成为全…  相似文献   

9.
张小平 《北京皮革》2007,(12):27-27
南海皮革机械在经过多年的循序渐进式发展之后,终于顶住了国外同行的猛烈冲击,不但稳住了阵脚,而且整体已走向成熟,并开始具有国际竞争力。由于南海制革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与制革业发展的产业链逐步增加,仅仅几年的时间,南海制革新建项目相继上马,给不甘落后的南海皮革机械带来了新的市场。在南海制革业发展之前,生产制革机械的企业几乎没有,但随着南海制革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南海相继出现了皮革机械生产企业,而且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温州就是中国著名的牛皮革生产基地,牛皮革重镇瞿溪素有“皮都”之美誉。随着中国制革业的风云变幻,近几年温州制革业的群体优势已失去往日风采。1995年前后,温州有牛皮制革企业五六百家之多,以原皮交易为主的浙江皮革市场也在业内闻名遐尔。而如今温州的牛皮制革厂只有一百多家,生产较为稳定的只有三十多家。生皮市场也已风光不再,正常经营的仅仅100家,生意好一点的也只有三十多家。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河北制革业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行业优势,羊皮服装革、汽车坐垫革、箱包手套革以及毛皮硝染的雄厚产业基础蜚声海内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河北制革业的规模优势和领先地位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皮革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缺少,为河北皮革业赢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美名。但是,上个世纪末以来,河北制革业和全国其他制革基地一样遭受了市场带来的重创,受国内服装革市场急剧萎缩、国外市场运作不规范、欧盟贸易壁垒的不断设置及国家环保要求的大力提高等等,多种外来压力曾使河北制革业应接不暇、难以招架。市场震荡使大小皮革企业都受到了无情地冲击。国内皮革行情急剧下滑带来的巨大冲击,国际皮革市场极端不稳定带来的空前压力,对河北制革业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一个时期以来,河北制革业“内忧外患”不断,使这个以羊皮服装革为主导产品的制革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正是这些接踵而至的市场打击,  相似文献   

12.
骆国民 《北京皮革》2003,(11):16-21
温州制革业生产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温州的牛皮革市场几乎是温州本地产品的天下,占据9O%的市场份额。随着温州鞋业的发展,鞋业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提升较快,产品档次和价位有了大幅提高,其企业规模和产量连年增大。而与此配套发展的温州制革业,却潜意识地“隐匿”了,给人一种跟不上业内发展步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蓬勃兴起的中国制革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巨大的、基本配套的皮革产业生产链,成为世界皮革的生产、加工和贸易中心。进入21世纪,中国皮革工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入世和加入WTO成为近几年中行业讨论最多的话题,中国制革业和国际接轨、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脚步一日快过一日。在这场同世界“联网”的大背景下,有人感叹“中国制革业发展的春天来了”,也有人忧心引来外国的“狼群”,担心还不算真正强大的中国制革业经不起这次风浪的袭击。用辨证的眼光看,“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个听起来有点俗套的话,用来形容现在发展形势尚不明朗的中国制革业,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4.
传统制革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生产模式,传统制革工艺对原料的浪费、水的消耗、大量化工产品的添加,都使制革业成了名副其实的重污染行业。制革污水成份复杂,污染负荷高,处理困难,随着世界制革中心向中国大举转移,制革业在中国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轻工产业,制革污染问题也一天天凸现出来。近几年,绿色生产、生态制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不断有环保人士向制革业提出警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悬在制革业头上的一把利刃,业内人士也将环境污染列为阻碍中国制革业发展前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6年,这个担忧被付诸实际行动,作为污染最严重的制革基地之一,平阳水头以铁腕手段专项整治皮革产业,从而使过去猪皮鞋里革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水头制革基地格局大变,前景难测。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打击走私、贩私活动的专项斗争,和在国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针政策的大背景下,广东制革业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特别是东莞虎门和南海等地一些大案的查处,令广东甚至全国的制革业都倍加关注,震慑了全国各地制革业,使各地已经或仍计划进行不规范经营的企业纷纷悬崖勒马。然而,对广东制革业来说,由于坐拥庞大的市场需求,虽然所受打击最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在进一步端正态度后,大家依然要向前发展,其激烈的市场竞争程度并未因此而丝毫减弱,反而越发激烈。不过,经受这一风波后,广东制革业和皮革市场也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在今年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皮革产业在早年兴起时即形成了产业链基地式分布的格局,皮革制品加工基地和皮革生产基地往往集中在同一地区,形成相辅相成的模式,同时带动原皮交易、皮化经销商、机械买卖等相关行业共同繁荣,传统的几大皮革生产基地如广东珠三角、浙江温州、福建晋江、四川成都,都是遵循这样的模式发展壮大起来的。然而,随着传统的皮革业格局这几年被逐渐打破,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清晰,这种传统的捆绑式基地模式很可能将成为历史,老基地的割据垄断现象不再,制革业分布版图将被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世界原皮资源的整体衰退,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制革业深受其苦,业内不断掀起争夺原皮的浪潮,而在温州制革界,原皮短缺的声音更是显得格外尖锐,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原皮供不应求的矛盾越发显得突出,甚至使温州制革厂的数量和规模在一年多时间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又到年底时,笔者在此姑且预言:2005年的温州原皮市场仍将变数多多,注定不会平静。  相似文献   

18.
温州制革工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以瞿溪、下岸、洞桥、平阳等地为基础的制革中心地区,大片制革工业区正在建设之中。 离市区仅10公里的瞿溪镇是该地最早发展制革业的地区之一,经过十几年发展,制革工业已经成为该镇从业人数最多、上交税利最高的经济支柱行业。在该镇下属的三个村中,瞿溪村的制革最为集中。该村3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从事制革生产。目前该镇已经具有私人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又到了,然而对于温州制革业来说,牛皮和猪皮在相同的年份里却经历了不同的市场考验。在2005年里,温州的牛皮制革业抓住了市场机遇,取得了良好地发展,相比之下,猪皮制革业发展较慢,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温州的猪皮制革业已出现萎缩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张润华 《北京皮革》2006,(10):i0088-i0090
河北皮革业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行业优势,羊皮服装革和鞋面革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蜚声海内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河北制革业的规模优势和领先地位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皮革界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缺少,为河北皮革业赢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美名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