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永诗 《电力系统通信》2004,25(10):54-57,59
主要介绍了单模光纤类型、标准和ITU-T光纤光缆特性建议最新研究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ITU-TG.652和G.655建议2003年最新版本修订的主要内容。另外,对多模光纤的类型和标准也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单模光纤类型、标准和ITU-T光纤光缆特性建议最新研究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ITU—TG.652和G.655建议2003年最新版本修订的主要内容。另外,对多模光纤的类型和标准也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问1:光纤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1)根据传输的模数分类根据传输的模数,光纤可以分为单模光纤(SinglModeFiber)和多模光纤(MultiModeFiber)。单模光纤的芯径很小,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以单一模式传输。单模光纤芯径为8~10μm,纤芯外面包围着一层折射率比纤芯折射率低的包层,以确保光信号在纤芯内传送。单模光纤的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光信号可以沿着光纤的轴向传播,因此光信号的损耗小,离散也很小,单模光纤主干布线的最大距离为3000m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芯光纤中多模干涉效应的光纤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由一小段内径为5 μm、长度为20 mm空芯光纤两端与单模光纤熔接构成单模-空芯-单模(SMF-HCF-SMF)三段式结构.使用宽带光源照射该传感结构,通过监测传感器的透射光谱,利用传感器的多模干涉特征峰值波长对温度的敏感性实现温度监测.在30℃~80℃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想阶跃光纤理论基础上,对单包层准阶跃单模光纤的弯曲损耗与弯曲半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试验,从而导出了理想阶跃光纤理论公式的修正函数,使理论与实验取得良好的一致性.此外,文中还给出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计算公式,为单模光纤光缆的生产、敷设、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光纤制作工艺水平方面的提高,以及高强度光纤、色散位移光纤、红外光纤的研制水平.同时也综述了单模光纤光缆成缆工艺,海底光缆和用户光缆研制水平,以及对光缆标准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公式着手,提出了一种能简便测量单模光纤模场直径的新方法.误差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精度,与进口设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好,为单模光纤模场直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 在欧洲,光纤已经在远距离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干线系统中,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1984年以前,欧洲主要使用多模光纤,以后就转向单模光纤,这比美、日晚了一年.单模光纤在海底电缆系统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它比相同的同轴电缆产生的带宽更长.在过去几年内,欧洲广泛试制  相似文献   

9.
德资雅迪Harting户外解决方案新的系列产品结合了德资雅迪Harting可靠的推拉技术和创新的光纤接插件。集成的单模和多模标准光纤连接器满足了户外苛刻的环境要求。这些优质、坚固的德资雅迪Harting接口提供防振保护和标准的IP67/65等级的防护。针对IP 20环境的电源解决方案和数据连接器完善了产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光缆纤芯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光纤通信系统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文章从讨论单模光纤的种类及最新标准入手,深入描述了各类光纤的传输特性及应用,并结合电力系统光缆和光纤电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着重研究了长距离光纤通信电路的光纤选型。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一种光纤声波传感器系统,这种传感器用于大型电力变压器中局部放电产生声波信号的在线监测。传感器采用融硅的共振腔和在融硅的玻璃管中形成囊状的单膜光纤来形成F—B干涉仪。干涉仪采用低相干性的光采进行干涉。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这种光纤声波传感器测量变压器油中传播的声波信号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带宽。  相似文献   

12.
光纤保护通道故障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光纤保护(包括光纤差动保护和允许式光纤方向高频保护、距离高频保护)使用的日益广泛,起在通道联调时或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介绍了电力系统中较广泛应用的保护光纤通道基本应用方式,并针对保护通道的联调中或运行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一些现场实例,分析不同通道类型在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总线技术的数据光端机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中传统光纤组网方式与基于虚拟总线技术的数据光端机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介绍了基于虚拟总线技术的数据光端机组网方式的工作机理和优点,并以扬州地区配电自动化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介绍了工程应用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电力工业发展对高压电压互感器的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的光纤电压互感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故在理论分析光纤内光模场分布特点后用MATLAB仿真研究了光纤的模间干涉现象,给出了理想情况下LP01模和LPe1v1en模之间干涉光强的分布与光纤轴向长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石英晶体的压电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石英晶体逆压电效应和椭圆芯保偏光纤模间干涉原理的电压互感器设计方案,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得到了该方案的线性测量范围及调节方法。该设计方案光路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是光学电压互感器设计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感温光纤火灾探测系统和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拉曼散射感温光纤火灾报警系统、独立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以及全同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式。最后指出,应综合考虑火灾探测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产品。  相似文献   

16.
对光纤通信系统和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探讨了目前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和主要特点,提出了PCM的通道保护传输方式,讨论了光纤通信复用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吴俊宇  郑茂  何妍 《电力系统通信》2004,25(12):10-11,19
光纤通信具有独特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将日益成为配网自动化主要的通信方式。文中结合各种通信方式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发展,简要阐述了光纤通信的特点,介绍了光纤通信在配网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全线速动线路主保护配置中纵联光纤保护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讨论了构成纵联光纤保护两端或多端间相互交换保护信息所需接口设备的相关技术,如保护专用光端机技术、复用数字通道技术和同步采样技术等。光纤保护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光通信接口设备、光通信系统和光纤保护装置。主要对不同光纤差动保护同步技术和不同光纤保护同步传输技术作了详细比较,认为采样时刻调整法、采样数据修正法是较实用的差动保护同步技术,专用光纤接口、专用SDH系统E1通道接口是应优先采用的光纤保护同步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19.
In late 1995, the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t the Fletcher Challenge Canada's Crofton pulp and paper mill had reached capacity and were suffering from overload. The large growth in pro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computer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was straining the abilities of existing coaxial and fiber optic systems to reliably transfer data. In addition, increased network complexity made troubleshooting the networks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s used to create a new fiber optic backbone to provide the data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liability needed for the pulp and paper mill's computers and control systems. High-speed network technologies such as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FD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and fast Ethernet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suitability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The design also incorporated Ethernet switches so that the existing Ethernet networks could attach at minimal cost. These switches subdivided the original single large network into approximately 24 sub-networks. This division greatly increased the network's allowable traffic capacity and prevented problems in any one area from propagating throughout the mill, and thereby reduced network and process down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