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Planning》2013,(20)
随着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信仰民族影响力的减弱,其宗教的功能日渐式微,出现"有寺无僧"现象,严重威胁到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此现象时空分布的地区以探清问题的现状,揭示此问题对南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潜在的宗教渗透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最后从完善教育模式、提高僧人素质、创新宗教管理、发展寺院经济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描述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由来和建筑样式,从寺庙的选址布局,大殿、佛塔等外观造型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在西双版纳这个东南亚文化和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带,这里的宗教建筑既显示着西方的精致华丽,又展现出东方建筑的庄重典雅,是中西方历史文化在这个特殊地区交融的产物。通过对佛教中建筑功能性分析,不难看出经过时间的积淀,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建筑文化已经产生深远影响,使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呈现出与我国其他地区迥然不同的建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周静帆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11,29(9):198-203
傣族是个有着双重信仰的民族,全民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影响民族性格、道德伦理、审美意识及行为活动,也间接影响了村寨聚落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其中,主要表现在对村寨空间布局、绿地分布、建筑样式和设施景观的影响。该文以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聚落研究为例,浅谈傣族宗教信仰对村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山 《华中建筑》2002,20(4):93-97
该文在回顾了小乘佛教的缘起,传播及发展特点之后,从佛寺的选址,形制布局和佛殿,佛塔的外观造型等方面比较了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和内地汉族地区的佛教建筑以及东南亚地区小乘佛教建筑的渊源关系,并据此认为云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乃是傣族群众在结合具体地域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后独具风格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29-30
越南村社建筑、古代佛教建筑、黄城建筑等几种古代建筑是最能体现越南民族文化本色的建筑,它不但突出了越南传统文化的艺术空间,而且还折射出越南的文化变迁过程以及传统文化特色:典型的东南亚村社文化;区别于小乘佛教却又杂糅着本地宗教特色的儒、释、道三教并流的传统宗教文化;东西方文化碰撞下仍深受中国封建集权思想影响下的传统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
缅甸是一个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纵观缅甸的历史长河,佛教在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剃度仪式只是缅甸宗教仪式中的一种,在缅甸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很多的仪式都和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艺术的整理、归纳和研究,发现其与当代陈设设计的契合点,寻求在当代陈设设计中运用宗教艺术的方法。中国佛教寺院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对佛教艺术进行探究,有利于设计师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文化内涵的设计,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合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本文列举了佛教艺术八种表现形式,对佛教艺术符号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意义与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谢浩 《建筑》2001,(11):57-58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寺院则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建筑。我国的佛寺大都修筑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它记载着封建文化发展和佛教盛衰的历史,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寺庙建筑非常辉煌的年代,佛寺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之间,其中有些已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观赏价值。 我国佛寺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能看到的大都是明清建筑,布局普遍采用纵轴式,整齐对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布…  相似文献   

9.
牛婷婷  谢丹 《华中建筑》2021,(1):123-127
佛教寺院建筑作为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展现了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九华山现存的重点佛教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群体布局、方位朝向、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形制五个方面整理分类,并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总结九华山佛教寺院建筑的普遍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旨在把握该区佛教寺院建筑特征的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东方的宗教哲学思想,如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解释了现代建筑师在设计创作中体现的东方宗教哲学思想。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述了其设计手法及建筑意境与东方文化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史俊燕  武建林 《山西建筑》2012,38(18):24-25
基于峨眉山大庙飞来殿古建筑文化、佛道共存、风水文化与峨眉山景区其他景点形成了互补,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指出在峨眉山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大庙飞来殿的资源优势,以拜佛问道、古建筑观光为主题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使其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更好地宣传了古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东汉时自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时的大规模融合,成为中古以来影响中国文化的重要外来文明之一。以佛教建筑为例,中国佛教在寺院形制、佛塔和寺院景观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以促成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与印度原始佛教迥异的中国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13.
方茜 《华中建筑》2005,23(2):123-125
建筑物名称的研究可以说是建筑学界的一个空白点。课题以中国古典园林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园林名称(主要是景点名称)的结构模式,名称创作设计方法及其分类,以及园林名称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道家和释家等思想的文化内涵。该文探讨的是苏州四大名园以外的私家名园中的景名文化。  相似文献   

14.
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反映各方面的文化成就和不同层次的文化发展。这种稳定的建筑框架,来自历史长期的文化积淀。这种框架表现的超稳定模式,渗入着儒、道、释的思想。无论什么建筑类型,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气质,反映着统一的潜在意识。文章概括地分析了建筑的环境性、总体性、秩序性、含蓄性、模糊性和求同性,以期说明其在建筑文脉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艺  吴隽宇 《中国园林》2003,19(9):72-75
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佛教众多派别中,其中影响日本造园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文章通过分析禅宗思想对日本古代庭园——枯山水园和茶庭的影响以及该思想在日本当代建筑中的延续,试图揭示出日本庭园建筑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8.
苏州四大名园中的景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茜 《建筑创作》2004,(10):116-121
建筑物名称的研究可以说是建筑学界的一个空白点。论文以中国古典园林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园林名称(主要是景点名称)的结构模式,创作设计方法及其分类,以及园林名称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道家和释家等思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结合哈尔滨历史性建筑环境中的创作实践,从历史、文化、观念等多向视角探讨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地方性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和地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