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课题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全世界也都是这样。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不能是无节制的。比如说长江的防洪问题,上游树木的大量采伐,使得泥沙大量冲到下游;中下游河湖围垦造地,行洪能力缩小。洪水没有出路,当然就要泛滥。这就属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结果。人应该是与水和谐共处,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包括水在内的资源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第二,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转变为淡…  相似文献   

2.
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演绎;人类与大自然美丽的和谐,在自然之美中繁衍。日起日落,寒来暑往,作为自然界中芸芸众生之一的人类,和着大自然的节拍,演奏着和谐,创造着和谐,享受着和谐。日落月出,春华秋实,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3.
《长江建设》2010,(11):31-3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苏雪痕认为.“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核心与最高准则.是每一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师必需高度理解、高度尊重、高度重视的重耍理念.只要天地存在、大自然与人类存在.  相似文献   

4.
沙湖     
沙是北方大漠荒凉的象征,水是南方繁华锦绣的特征,二者和谐于一体,既需要大自然的妙趣天成,更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边,碧水清波,湖泊一望无际;那边,细沙涌流,山丘突兀堆起--这就是沙湖,沙和湖的巧妙结合,山和水的和谐之作。沙湖,犹如一个大大圆圆的句号,给昔日风沙弥漫、广阔无垠的塞北作了总结;沙湖,犹如一颗闪闪光亮的明珠,镶嵌在宁夏高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从银川市乘车北去,霍兰山下那粮茂草丰,稻谷飘香的塞上江南景观随着路程的延伸渐渐退去,随之而来的是漫无边际的碱渍地,零零星星的小草中偶见成群的羊只艰…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贝加尔湖地区的人们热爱家乡,呵护资源,珍惜景观,爱湖执著。大自然赐福予他们,他们是大自然的卫士。他们融于大自然,同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有着强烈的环境意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同荣的“贝加尔湖精神”。这种精神在1987年的保护贝加尔  相似文献   

6.
生态修复是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治理的条件下,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退耕还林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对典型区域生态修复建设的评价,全面总结了安定区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汉中市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是汉中城市的灵魂。多少年来,汉江哺育了勤劳朴实的汉中人民,但也给汉中造成多次洪涝灾害。我们认为.从科学发展观考虑,只有树立亲水和谐的城市防洪新理念,汉中城防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千百年来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下,中国传统建筑虽然百花齐放、千差万别,但几乎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能达到与自然高度和谐共生的状态。在科技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不得不尽量倚靠大自然的力量,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以湖北为例,由于地貌、民族等因素的差异性,各地区建筑形式各不相同,却又无不例外地追求经济适用、因地制宜的原则:鄂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以木构干阑式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建筑一般依山而建,以吊脚  相似文献   

9.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是加快乐都县水土流失防治的一项快捷、高效措施。总结了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经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区整治,创建精品;以点带面,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行首长负责制、工作人员负责制、人为破坏监督举报制,建立健全监管网络,确保封禁治理成效,加快生态修复步伐。  相似文献   

10.
水,自然之流,是生命的源泉,产生和孕育人类文明的基本条件之一。 300万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智慧生物—人类。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以氏族公社为单位,依河流湖泊而居。他们用河卵石打制的石器,从河水中浦捞鱼虾蛤蚌吃。但同时又往往受到河水泛滥之害。他们害怕任何一种自然力带来的灾难,对大自然是崇拜和畏惧的,在他们眼中,大自然是神圣而不可战  相似文献   

11.
以深圳水库排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例,探讨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设计中如何体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大自然,满足河道防洪安全,恢复河流活跃、多样的生态系统,美化周边环境,创造多样性功能的河流空间。  相似文献   

12.
1963年10月发生的意大利瓦依昂滑坡是水电开发史上的转折点,更是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历史上的新起点。对瓦依昂滑坡的研究进程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60余年来,关于瓦依昂滑坡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对于滑坡地质结构和地质模型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共识;但学术界对于该滑坡成因、变形机理和高速滑动机理还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研究结论和假说。对于滑坡成因,主要包括库水为主诱发和降雨为主诱发两种成因机制;对于滑坡启动变形机理,主要有滑带土饱水软化导致抗剪强度衰减进而启动滑坡变形和孔隙水压力作用启动滑坡位移两种观点;而对于滑坡高速滑动机理,主要包括摩擦生热孔隙水增压及汽垫效应,以及滑带峰残强降剧动启程+速度劣化强度复合加速效应两种假说。此外,还对瓦依昂滑坡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要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研究成果可为指导特大灾难性顺层滑坡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武汉建工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武汉图书馆新馆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市由政府投资(1.6亿元)兴建的最大公共文化建筑工程,为全市十大文化工程之首,系武汉市重点工程,由武汉建筑设计院设计、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监理。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为 3000平方米;框架结构;1997年 10月 18日动工,2000年8月竣工。工程平面呈圆形,中为圆形大厅,6个弧形建筑依大小不同分为3组,每组对称环绕在大厅东西两侧。工程立面由3至5层裙楼和14层主楼依梯次排列组成;主楼对裙楼呈环…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防洪管理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海 《山东水利》2000,(11):14-15
洪水灾害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其它灾害之首。美国防治水害的历程以及防洪观念,是人类与大自然从抗争到和谐共处的典型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史典籍、地理条件、地名的考证,认为大禹治水始于汾河治理。提倡学习、发扬大禹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特别是水利人,要注重调查研究,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09,(11):1-1
天地万物,共生于世。河流、湖泊、湿地是地球生态平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输送水和氧气,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藏。然而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产业化的进程中,无节制的开发和污染水资源,造成河流断流、水质污染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对自然的过度索取造成的恶果,勇敢地承担起水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任,重建人水和谐共处的关系,让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永续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7.
若羌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若羌县境内台特玛湖区域绿色走廊现状,依靠大自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选择生态保护及治理方式,以若羌河中下游河流水蚀区、“三化”草原区、沙漠戈壁边缘区为重点,采取植被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手段,修复受损荒漠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若羌河中下游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梅荣生 《人民长江》1994,25(6):27-30
脆弱生态环境是一种对环境因素改变的反应敏感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可塑性小的生态环境系统,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为:侵蚀作用强烈;抗干扰能力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衰减;森林生态系统衰退,环境灾害加剧,灾种增多,频次增高,形成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因素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的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治理;唤起环境意识,依  相似文献   

19.
北国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置身其中,领略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使人感到无限豁朗,乐观…… 省引嫩管理处讷河所水文站的测量员们,为给江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可靠的依据,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到封冻三尺的嫩江上打冰眼、测水深、记数据。渴了,喝口冰凉的嫩江水;冻手了,放在胸前、腋下暖一暖或搓一搓,稍暖一点就去打下一个冰眼;滑倒了,爬起来,抖落身上的雪,揉揉摔疼的腿,继续朝前走。他们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并喜爱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无论多么寒冷,环境多么艰苦,他们都干劲十足,测量出的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20.
长江论坛作为由中国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流域1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的高层对话与学术交流平台,远见卓识地提出了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理念,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为基本原则的治江思路。对此,大自然保护协会非常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