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前的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几乎都是大口径后馈式抛物面天线,所用的馈源都是单极化馈源,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这种馈源只能安装一个高频头接收一个极化的信号.要想提高天线的利用率,能同时很好地接收两个极化的信号,一是安装双极化馈源,同时安装两个高频头;二是安装双极化高频头.但在没有改动原天线馈源结构的情况下,上述两种方法都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双极化馈源和双极化高频头的信号馈入口都是圆形波导口,而后馈式天线的馈源波导输出口是矩形法兰盘输出口,两者都无法与之对接.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用一个双极化馈源和一个单极化馈源对接后再与天线对接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原大口径天线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智能天线技术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最主要突破之一。主要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智能天线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最后探讨了智能天线技术在WiMAX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天线的研究、设计和生产者都希望有一个理想的天线测试场.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天线测试场设计方案,并在VHF频段进行了设计与实验.分析与实验结果都表明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博文 《电子测试》1998,11(5):24-25,28
从1995年起安立公司开发了为现场工程师使用的便携式天线分析仪,Site Master是是手持式仪器,用于测量电压驻波比(VSWR)、回波损耗和射频信号输出功率,还能找出并显示出发射机输出端至天线输入端之间的故障点,测量出故障点的距离,并用笔记本计算机进行分析。现在这一套功能都归纳到一个8.0×7.0×2.25英寸的机壳里,根据现场使用经验还增加了一些附加  相似文献   

5.
顾吉丰 《现代雷达》2001,23(3):69-70
天线驱动机构(又称天线座)作为雷达系统中的驱动单元,它的固有频率影响到天线座伺服带宽.以前对天线座固有频率的计算及分析很少考虑到驱动机构中运动副(轴承)对整个天线座刚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机载雷达天线座刚度的分析计算看到,轴承刚度对天线座固有频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种蝶形平面超宽带(UWB)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以其低功耗、高带宽、低复杂度等优点而倍受重视,使用蝶形结构设计了一种新的平面超宽带天线。该天线由同轴馈电,天线的制作是通过在介质基板上下面上分别印刷一个半圆形金属,在上层刻蚀掉2个正方形图案,下层刻蚀掉2个半圆形图案实现。仿真和实物实测结果都可以证实,天线的工作频带为3.1~10.6 GHz,有很好的全向辐射方向图和良好的线性相位响应。因此,该天线的特性能够满足超宽带的要求,可用于无载波超宽带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更新迭代,使用的频段也越来越丰富,支持全频谱接入通信成为未来基站天线的发展趋势.而日趋紧张的站址资源对未来基站天线的小型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多频段基站天线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概括了并排式、交错式、堆叠式和嵌套式四种多频段结构类型,着重分析了异频耦合的产生原理和抑制方法;然后总结出共口径技术和异频解耦技术是未来全频谱基站天线的关键技术;最后阐述了当前共口径技术和异频解耦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全频谱基站天线的研究方向,包括多种共口径方式组合技术、宽带异频解耦技术和大规模共口径天线阵列解耦技术.  相似文献   

8.
阎丽  赵利民 《电信科学》1998,14(9):39-40
本文介绍了在对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设计,优化时,天线选型的重要性,对几种类型的天线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了如何选择天线类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卫星电视技术的发展,上星节目越来越多,广大有线电视用户对收看卫视节目数量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要增加节目传输套数,必须增加接收天线的数量。为节约资金减少天线占地面积,我们对原有卡塞格伦5m后馈单极化天线进行了改造,使其一副多用,并且改造后的天线为日后的调整带来了便利。具体改造内容如下:原用卡塞格伦天线都是单极化方式,在调整天线极化角时,需打开喇叭口一侧的小窗口,人站在天线内工作,这样会对信号产生遮挡,需要进行反复调整,很不方便。再加上小窗口天长日久已无法打开,人需要爬进天线腔体才能调试(如图1),所以调整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分形天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论述了分形天线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分形天线的分析方法和最新 的研究成果。天线的分形设计是电磁理论与几何学的融合。分形天线可以实现多频工作和尺寸减缩,在军用与民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对于超宽带系统,需要具备可工作频率为3.1~10.6GHz的宽带天线。本文介绍了四种宽带平面单极天线,分别为圆形平面单极天线、平面直角单极天线、平面双频单极天线和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其中平面直角单极天线兼具宽频和全向特性,平面双频单极天线和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在两个谐振点都具有宽带特性,平面直角双频单极天线在整个频带内水平面的辐射方向图几乎都可以达到全向。  相似文献   

12.
在有线电视尚未覆盖的农村、山区,电视信号的接收大多采用引导天线.有些人以为,接收天线安装得越高,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就越强.其实,考虑到引向天线的工作特性,接收天线只有处于一个恰当高度,接收到的电视信号才能产生最佳收视效果.这个高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3.
寇艳玲 《通信与测控》2005,29(1):61-65,51
作为有效实现空间结构轻量化的一种新途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都在支持研究和开发将天线和太阳能电池集成在一起的太阳能电源/天线。本文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集成太阳能电源/天线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个用于车载电话的双频共面振子天线.为获得在同轴馈电时天线振子的平衡馈电,该设计使用了共面波导馈电结构.仿真计算结果给出了天线振子双臂的电流分布,并显示设计的共面振子天线在两个不同的频率上工作.实际设计天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在两个频带824MHz~896MHz和1850MHz~1990MHz内,设计天线的驻波比都小于2,而在水平面内的平均增益都大于指标值.  相似文献   

15.
几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艺  赵明  周世东  姚彦 《电子学报》2002,30(6):787-790
分布式天线、智能天线和扇区天线是三种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容量的技术,本文比较了这三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Shannon)容量.假设每个用户在所有接收天线上的总功率相等,分析表明分布式天线和扇区天线的信道容量远大于智能天线的信道容量,而传统的观点认为智能天线在抑制干扰时要比扇区天线的性能更好,从而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另外我们分析了分布式天线在渐近条件下的信道容量,即用户数K和载波数M都趋近无穷大,而保证α=K/M一定.分析表明在α较大时,分布式天线与比扇区天线的信道容量差趋近常数0.44比特/秒/维,但是如果考虑分布式天线的分集增益,那么分布式天线的信道容量要远大于扇区天线.  相似文献   

16.
在各地发展有线电视期间 ,大多数电视台 (站 )都安装了 6m的前馈式卫星接收天线。目前 ,许多市、县、乡镇仍在使用 ,为了适应目前C/Ku兼容接收特点 ,可对它进行简单改制。此方法特点是用一副前馈式天线可实现多种接收用途 ,既可接收C波段水平、垂直信号 ,也可接收Ku波段水平、垂直信号 ,当然也节省了购买接收Ku波段天线的经费。具体方法是 :用一个C/Ku四合一的高频头把它安置到以前的位置 (需要简单加工 )。首先 ,找到C波段信号 ,如亚洲 2号卫星 ;其次 ,对高频头中馈管加以改制 ,由于这种 6m天线的曲率比标准的Ku天线曲率要…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通过发射天线将广播节目信号发送到受众人群的,为了实现覆盖效果,就必须提高发射天线效率,同时减小天线自身的损耗。当天线周边受到发射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作用时,会在大地中产生地电流,中波天线的地网的作用是给天线的地电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回流到天线底部的回路。铺设地网的对中波天线覆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种小型化双频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宽频带双频天线的设计。该天线由一个E形微带贴片和一个偶极子天线组合而成,产生高低2个频率,且低频段带宽可控。仿真的-10dB阻抗带宽分别为83MHz(2.4~2.485GHz)和812MHz(5.1~5.912GHz)。能够覆盖IEEE802.11b/g(2.4~2.483GHz)和IEEE802.11a(5.15~5.825GHz)工作频段,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的设计双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的方法,可以对高低2个频段分开设计,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测向开线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性能要求高,结构要求简单。而有源天线所具备的一些优点则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有源天线的分析介绍,认识其作为测向天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建立起有源测向天结模型的基础上,完成试验样天线的设计,并对有关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讨论。文末给出了实测数据,与预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李长源 《现代导航》2015,6(4):382-386
天线的工作原理以及天线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许多性能,都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着非常相似的关系,因此人们在研究自然、分析自然再到利用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物某些探测器官的表现研究,再对天线技术的分析与理解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从而有助于发现新的天线概念,并产生新的天线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